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骨科 > 扁平足

平足症有哪些临床表现?

导读:初发期患者足部无形态上的改变,经过一天活动或一次比较劳累的工作后,患者觉脚底疲乏、发热、酸痛,足底中部和足背可能浮肿。

在我们的周围很多的小孩子走路啪啪的,而且走路的姿势都很怪,一些家长就会担心了,孩子会不会是扁平足呀?其实,扁平足的遗传性比较高,家长可以给孩子做一些相应的检查来排除可能性。那么,扁平足都有哪些临床表现呢?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平足症的发展可分为初发期、痉挛期和强直期3个阶段。初发期患者足部无形态上的改变,经过一天活动或一次比较劳累的工作后,患者觉脚底疲乏、发热、酸痛,足底中部和足背可能浮肿。有副足舟骨者,该处皮肤可能发生轻度红肿。足部的活动大致正常,偶有轻度内翻受限。舟距关节处略有压痛。这些征象经过一夜的休息即可缓解。若未经治疗,即可发展到痉挛期,其主要症状为腓骨长肌痉挛,足部变形由轻而重,足底逐渐外翻,前足外展,距舟部因下陷内倾而呈突出状态。这种变形在麻醉下可以完全或部分消失。

在此期内患者足部疼痛加重,行走站立不能持久。若痉挛期内处理不当,腓骨长肌因痉挛而致永久性挛缩,足骨间的大小、长短韧带挛缩于永久畸形的位置,此期即为强直期。此期的畸形即使长期休息或在麻醉下也不能恢复。此期患足的疼痛可能减少,但行走、跑步、站立更觉困难。同时因足部失去吸收震荡的能力,可继发膝、髋和腰椎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导致下肢关节痛和腰痛。

检查时可发现三种体征:

①足内缘不直,前足外展,距舟部突出,内侧纵弓向中线塌陷;

②内踝突出加大,外踝则相应变小;

③足跟变宽,跟骨底部外翻,跟腱终点外移,下肢负重线向中线移动。

发病初期,除有副足舟骨存在者外,X射线检查,一般无骨性异常发现。在足部负重的情况下照正侧位X射线片时可发现:①第一跖骨和第一楔骨与其他楔骨分离,移向中线,这表明横弓塌陷;②距跟重叠,二骨间的间隙消失,这表明距骨内倾,跟骨外翻。在晚期除上述所见外,尚有足部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拇趾外翻、纵弓塌陷等现象。

以上所讲的内容就是扁平足的临床表现了,家长们是不是很震惊,远离扁平足也是很严重的病症。由于扁平足的症状表现不一,很多人都疏忽了病情的发展,也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大家都能注意做好扁平足的预防等工作,争取降低扁平足的发病几率。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