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精神心理 > 情感障碍

情感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导读:从心理学上讲,心境是指持久的内在情绪状态,即正性情绪(兴奋、欣喜、高兴、激昂等)和负性情绪(嫉妒、愤怒、烦恼、焦虑、紧张等),而情感是指当前情绪状态的外在表现。

情感障碍其实又是一种情感性的精神病,主要是情感情绪方面出现障碍,其患者表现有很大的差异,而且治疗难度比较大,需要很长时间。

较轻的可以是对某种负性生活事件的反应,重的则可成为一种严重的复发性甚至慢性致残性障碍。在词义上情感障碍与心境障碍有所不同,情感障碍狭义上只包括重性抑郁症和双相情感障碍。

从心理学上讲,心境是指持久的内在情绪状态,即正性情绪(兴奋、欣喜、高兴、激昂等)和负性情绪(嫉妒、愤怒、烦恼、焦虑、紧张等),而情感是指当前情绪状态的外在表现。实际上,现在双相情感障碍以重性抑郁症多见,躁狂症较少。另外,临床上还有大量的轻性抑郁症,也就是抑郁性神经症的存在。

病因与发病机理

1、生物化学

在生物化学研究中,生物胺与情感障碍的关系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多、了解较深的领域之一。不少研究报道,情感障碍患者存在生物胺水平或生物胺神经通路功能和结构的异常;而去甲肾上腺素(NE)和五羟色胺(5-HT)被认为与情感障碍的发生关系最密切。NE和5-HT再摄取抑制剂是抗抑郁药的主体。

研究中发现,几乎所有的抗抑郁药和有效的躯体治疗,如电痉挛治疗,在长期应用时都会降低肾上腺素能和5-HT受体敏感性。1970年美国有报道发现,抑郁症病人脑脊液中五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低下,因此提出5-HT功能异常与情绪低落以及自杀行为等存在关联。在5-HT功能低下的基础上,NE功能低下出现抑郁,而NE功能亢进则表现为躁狂。

2、遗传学研究

迄今为止的遗传学研究肯定地发现,在情感障碍的发病中遗传学因素具有重要作用,但遗传学影响的作用方式则十分复杂,心理社会因素不但在情感障碍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在某些病人中可能起决定作用,直接导致抑郁症的发生。

情感障碍的家系调查结果比较一致。如果双亲中有一位患有情感障碍,其子女发病几率为25%;而如果双亲均有情感障碍,其子女的发病几率则为50%~75%。双生子调查的主要发现是:单卵双生子间重性抑郁症同病率为50%,而异卵双生子间重性抑郁症同病率为10%~25%。

3、心理社会因素

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环境因素的促发下发病,较为易感的人在较轻环境因素影响下即可能发病,而较不易感的人在较重大环境因素影响下仍可能发病。当然,易感素质并不一定完全来自遗传,早年生活经历,如童年丧亲经历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同时还发现,遗传因素对双相障碍影响较大,而环境因素对抑郁症的发病更重要。临床观察发现,在情感障碍发病前常常会存在应激性生活事件,最严重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以天灾人祸、中年丧偶、老年丧子、失恋、离婚等为主。同一生活事件在不同性别、年龄、文化背景,及至同一个体的不同时期可能具有不同意义。

所以以上三个因素都是可能引发情感障碍的病因,在诊断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从患者这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治疗,才能对症下药。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