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了人格障碍的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可以说是发病率还是比较高的一种精神疾病了,我们对于人格障碍是一定要及时的去正规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的,那么出现了人格障碍的病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格是指由遗传决定,即个人先天素质及后天发育,习得,有机结合形成的总体精神活动(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人格特征可在社会活动,处理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来,也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塑造和发展,如脾气的温和或急躁,对事物反应敏捷或迟缓,对人诚实或虚假,热情或冷漠,信任或多疑,顺从或好斗,严厉或宽容,自尊或自卑,勤奋或懒惰,认真有责任感或马虎放任,保守或激进,务实或空谈,松弛或紧张,孤独或合群等。
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角度看,人格障碍往往由以下因素综合形成,其中幼年期家庭心理因素起主要作用。
1.生物学因素意大利犯罪心理学家Rombroso曾对众多罪犯的家庭进行大样本的调查,发现许多罪犯的亲族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犯罪的比率远远高于其他人群,亦有学者发现人格障碍的亲族中,患人格障碍的比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因此,人格障碍的遗传因素不能忽略,也有报告人格障碍者脑电图异常者比率高于正常人群,从而提示生物学因素对人格障碍有一定的影响。
2.心理发育影响幼儿心理发展过程受到精神创伤,对人格的发育有着重大的影响,是未来形成人格障碍的主要因素,常见如下:
(1)婴幼儿母爱或父爱的被剥夺,被遗弃或受继父,母的歧视;父母,亲人过分溺爱,使其自我中心的思想恶性膨胀,异常地发展至蔑视学校的校规与社会纪律,这为发展成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提供了温床。
(2)一个孩子若有迅速消除恐惧反应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就要具备迅速,强大和良好的习得性抑制能力;反之,若自主神经系统反应迟缓,则习得性抑制能力就缓慢和软弱,人格障碍和犯罪者的自主神经功能是异常的,有人提出自主神经反应性低下,皮肤电恢复的缓慢,可作为罪犯和人格障碍的一种易病素质特征。
(3)幼儿与青少年期受虐待导致产生仇恨与敌视社会或人类的心理。
(4)父母或其他抚养者,幼儿园或小学老师教育方法失当或期望过高,过分强迫,训斥易造成精神压力或逆反心理,形成不良人格。
(5)父母本人品行或行为不良,对儿童的人格发育影响极大。
3.不良社会环境影响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合理现象,拜金主义等都会影响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产生对抗,愤怒,压抑,自暴自弃等不良心理而发展至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病因就是上文我们给朋友们介绍的这些了,希望这些可以给广大的患者朋友们带来帮助,人格障碍的发生可以说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精神疾病的发生了,给我们的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是非常的可怕的,为此我们一定要及时的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