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新生儿期,肝脾肿大是较常见的临床症状,而且引起肝脾肿大的疾病较多,诊断和治疗也较为困难。正常新生儿肝脏的上界一般在右锁骨中线第4肋间,下界一般在右肋缘下1~2cm,剑突下更易触及,约2cm,脾脏在左锁骨中线肋缘下不能触及或不超过1cm,质地柔软。如果新生儿的肝脾大小超出以上范围,可考虑为肝牌大。肝和脾是腹腔内两个重要的器官,在生理功能方面既有独特之处,又有共同点,两者在血液循环上互相关联,因此,在临床病理上也常密切相关。新生儿肝脾肿大,常为全身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常见的病因有:感染性疾病如细菌和病毒感染均可引起肝脾肿大,如败血症、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等等;血液病如新生儿溶血病、G6PD缺乏、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及白血病等等;心脏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疾病等等;胆道疾病如先天性胆道畸形、胆汁淤积、胆总管囊肿等;遗传代谢疾病,肝脾肿大是许多遗传代谢性疾病的共同征象,常伴有智力落后,肌张力异常等,如肝糖原累积病、高脂血症等;其他的有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肿瘤等。预后一般随原发病的好转而减轻,随原发病的治愈而恢复正常。肝脏的大小常为疾病转归的观察指标之一。如肝脾持续增大、质地增硬,常反应预后不好。                    
        
 
        
           医疗知识
    
         基本知识
          
           - 是否医保:否
 
           - 易感人群:婴幼儿
 
           - 患病比例:0.003%--0.004%
 
           -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 并发症:新生儿败血症、 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 肺炎、 肺脓肿
 
          
         治疗常识
         
           - 挂号科室:儿科  小儿内科
 
           -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 治疗周期:1-3个月或更长
 
           - 治愈率:50-70%
 
           - 常用药品:盐酸甲氯芬酯胶囊、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1000——30000元)
         温馨提示:新生儿肝脾肿大常随原发病的好转而减轻,随原发病的治愈而恢复正常。肝脾的大小常为疾病转归的观察指标之一。如肝脾持续增大、质地增硬,常反映预后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