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肌炎是相当严重的一种皮肤方面的疾病,很多的人在出现了此病的症状之后,会给他们的皮肤健康带来了伤害,而且影响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大家可以多去了解该病的知识,下面为朋友们介绍一下皮肌炎的诊断方法有哪些呢。
(一)免疫学检测,dm/pm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出两类自身抗体。直接抗肌肉及其成份的抗体,wada等用高度纯化的肌浆球蛋白经放射免疫测定,发现pm患者的血清中肌浆球蛋白抗体的阳性率为90%,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未发现此抗体。nishikai等发现肌炎中患者的肌红蛋白抗体的阳性率为71%,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低于15%,正常人则未发现。抗核抗体和细胞浆抗体,le细胞约10%阳性,抗核抗体约1/5~1/3病例阳性,核型主要为微小斑点型。其他免疫学检查,约1/3患者c4轻度至中等度降低,c3偶而减少,有报告dm瘵遗传性c2缺陷。有的病例cic增高。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变肌肉中毛细胞血管壁特别是儿童病例显示有igg、igm和补体沉积,但在病变皮肤皮损局灶性真皮表皮交界处可见局灶性ig和c沉积。但无连续性沉积,与sle不同。
(二)尿肌酸排泄量增加,正常情况肌酸的合成过程首先是精氨酸将脒基转移给甘氨酸而成胍乙酸,其次是胍乙酸接受蛋氨酸的甲基成为肌酸,在肝脏内合成,大部分由肌肉摄取,以含高能磷酸键的磷酸肌酸形式存在,其中高能磷酸键在磷酸肌酸激酶的催化下可转移给二磷酸腺苷而生成三磷酸腺苷,当三磷酸腺苷合成增加时,一部分磷酸即可通过逆向反应而储存在磷酸肌酸中。肌酸在肌肉内代谢脱水形成肌酐以后从尿中排出。在发育期、妇女月经来潮前后和老年人可有生理性肌酸尿,但其24小时排出总量不超过每千克体重4mg。患本病时由于肌肉的病变,所摄取的肌酸减少,参加肌肉代谢活动的肌酸量亦减少,形成肌酐量因之亦减少,血中肌酸量增高而肌酐量降低,肌酸从尿中大量排出而肌酐排出量却降低。皮肌炎患者24小时肌酸排出量甚至可高达2g。
(三)血清肌浆酶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醛缩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测定值增高,特别cpk,血清酶的增高常与本病肌肉病变的消长平行,可反映疾病的活动性,一般在肌力改善前3~4周降低,临床复发前5~6周升高,可预示病情的恶化。当患者cpk值增高,其ckmm1:ckmm1时提示pm病情严重,未经治疗的活动性肌炎患者通常异常,但此酶对肌肉无特异性,肝脏内具有较多的醛缩酶,肝病时该酶亦可增高。碳酸酐酶ⅲ为唯一在于骨骼肌的同工酶,骨骼肌损伤时可增高。
大家了解到了上面的介绍之后,清楚的认识到了皮肌炎的诊断方法有哪些了,皮肌炎的出现会让患者的皮肤受到十分严重的伤害,而且会给患者带来很多的痛苦,我们应当多了解一些关于皮肌炎的知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应对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