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肾病 > 狼疮性肾病

狼疮肾病采用中医治疗

导读:热毒炽盛证侯特点:壮热口渴,烦躁,全身乏力,关节疼痛,肌肤发斑颜色紫红,或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神昏谵语。

我老婆遗传有狼疮肾病,现在我们想要个小孩,希望能尽快治好狼疮肾病。我听说中医中药治疗狼疮肾病有特别的疗效,请问是真的这样吗?

狼疮肾病当以阴阳、虚实为辩证大纲。早期邪毒炽盛,治疗以清热解毒、驱邪安正为则;后期阳气衰微或阴阳两虚,则当益气固本、扶正补虚为要。早期和急性期不宜温燥,中后期不可过投苦寒,以免戕伐胃气,而应以甘润、甘温为宜。而对瘀血、痰浊、水湿等兼夹证侯,又应详查细辨,随证施治。

1.热毒炽盛

证侯特点:壮热口渴,烦躁,全身乏力,关节疼痛,肌肤发斑颜色紫红,或衄血,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神昏谵语。舌质红润、红绛或紫黯,苔黄腻或黄干,脉弦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代表方剂:清热地黄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常用药物:清热解毒可用水牛角、金银花、连翘、野菊花、蒲公英、大青叶等。

基本方:水牛角30g,生地黄18g,赤芍15g,牡丹皮15g,金银花15g,野菊花12g,紫花地丁12g,紫背天葵12g,蒲公英15g,甘草8g。每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法:若神昏谵语可选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安脑丸、新血丹、清开灵、醒脑静等以清热解毒、开窍醒神;抽搐可酌加羚羊角粉3g、钩藤15g、白僵蚕12g、地龙12g等以解痉熄风;关节红肿者可用蠲痹汤去半夏、赤小豆、金银花,加忍冬藤25g、桑枝25g以利湿通络、宣痹止痛。

2.肝肾阴虚

证侯特点:两目干涩,五心烦热,咽干口噪,发摇齿落,腰膝酸软或疼痛,或长期低热,颧红盗汗,头晕耳鸣,溲赤便结,舌嫩红苔少或光剥,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补益肝肾。

代表方剂:左归丸加减。

常用药物:滋补肝肾可用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山茱萸、菟丝子等;滋阴清热可用生地黄、牡丹皮、阿胶、麦冬、太子参等。

基本方:熟地黄15g,枸杞子12g,山药15g,山茱萸12g,牛膝12g,菟丝子15g,鹿角胶10g(烊化),牡丹皮12g。每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法:若阴虚火旺而见尿热、血尿者,可改用知柏地黄汤加茜草12g、白茅根15g、仙鹤草15g、侧柏叶12g、大小蓟各12g等以清热凉血止血;若阴虚阳亢而头晕耳鸣等,可去鹿角胶、菟丝子,加天麻9g、钩藤12g平肝潜阳;如伴水肿者,可加泽泻15g、茯苓15g、猪苓15g利水消肿。

3.脾肾气(阳)虚

证侯特点:眼睑或全身水肿,腰以下肿甚,倦怠懒言,甚则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纳少,腹胀便溏,小便短少不利,舌质淡或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迟细。

治法:益气健脾,温肾助阳。

代表方剂:济生肾气丸和四君子汤加减。

常用药物:益气健脾可用党参、云苓、白术、黄芪等;温肾助阳可用淫羊藿、肉桂、黄芪、菟丝子等。

基本方:生地黄15g,泽泻15g,山药12g,淫羊藿12g,肉桂2g(焗服),牡丹皮12g,川牛膝12g,车前子15g,党参15g,黄芪20g,白术12g,炙甘草6g,茯苓15g。每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法:若水肿明显偏脾阳虚者,以实脾饮为主加减;偏肾阳虚者,以真武汤加牛膝12g、车前子15g等以加强活血利水;若阳虚不明显者则去附子、肉桂等大辛大热之品,而以补中益气汤为主加金樱子15g,菟丝子15g,补骨脂12g等以健脾补肾。

4.气阴两虚

证侯特点:倦怠乏力,少气懒言,恶风易感冒,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口燥咽干而饮水不多,手足心热,大便先干后稀,舌红少津,脉细或结代。

治法:益气养阴。

代表方剂:参芪地黄汤加减。

常用药物:益气养阴可用太子参、黄芪、生地黄、麦冬、天冬等。

基本方:西洋参6g(另炖),黄芪20g,山茱萸15g,茯苓18g,牡丹皮15g,泽泻12g,熟地黄18g,麦冬12g,五味子6g,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法:若兼瘀血可用丹参15g、泽兰12g、益母草15g以活血通络;若兼湿热者可加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15g清热祛湿;尿少水肿者可加车前子15g、茯苓15g等利水消肿。

在古书上就有记载着红斑狼疮,因为中医治疗因红斑狼疮导致的狼疮性肾炎还是很有经验的。

相关推荐:中药治肾病如何起作用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