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肾病 > 慢性肾炎

患者如何控制慢性肾炎恶化

导读:故组方遣药上,以益气健脾为先,常用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等,其中黄芪常用至30-609。

什么是肾炎?怎么会患肾炎?如何治疗这种疾病?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专家指出,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系指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以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得了疾病就要想办法控制进行治疗,更重要的是如何如何控制慢性肾炎恶化,针对这一问题专家做了介绍。

一般认为慢性肾炎临床辨证当属本虚标实,本虚乃肺、脾、肾三脏之虚,尤其以脾肾亏虚为主。而标实中则以瘀血内阻及水湿潴留影响最大。治疗上当补虚祛实,故确立"清补相合"的治疗大法。如何控制慢性肾炎恶化?根据具体病情辨证论治,当分清主次,有所侧重。治疗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补益脾肾,注重扶正固本:早期健脾益气为主,兼以益肾;后期则脾肾同补。慢性肾炎,其病程较长,应属中医"阴水"范围。其病之早期,常因脾虚不能制水,水气泛滥肌肤而成水肿。由于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本要不断地得到后天之本的补充。因此,脾虚日久必然导致肾虚。脾虚不摄,肾虚不固,则精微物质如蛋白质等自小便而出。故组方遣药上,以益气健脾为先,常用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山药、薏苡仁等,其中黄芪常用至30-609。

(2)如何控制慢性肾炎恶化?祛邪治标,化瘀贯穿始终:慢性肾炎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由于"久病人络,久病必瘀",同时"血不利则为水",加之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慢性肾炎患者普遍存在血液的高黏高凝状态,故治疗上,活血化瘀之法当贯穿始终。活血化瘀药物分为两类:一为草类,如丹参、丹皮、川芎、三棱、莪术、益母草、泽兰等;另一类则为虫类药,如地龙、僵蚕、全蝎、蝉蜕等,此类药物善于活血通络,搜剔驱邪,直达病所,还有平肝息风、止痉利尿之效,少量应用可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调整功能,有益于病情的恢复。

(3)清热利湿.不可伐胃伤阴:在慢性肾炎的病程中,最易并发湿热。由于湿性黏滞,痹着不行,郁久化热,而形成湿热夹杂的病理变化。对此湿热.大多数医者施以苦寒之重剂如黄连、山栀等。由于苦寒太过,易伐胃气,耗伤阴液,不但不能利湿清热,反而导致阴伤更甚,患者往往不能耐受,使治疗难以维持。因此,要注意顾护脾胃,防止药物伐伤阴阳,故用药应轻灵透达.中病即止,常用连翘、淡竹叶、黄柏、茯苓、生薏苡仁、白茅根、泽泻等。

(4)临床上,上呼吸道及泌尿系统等感染为其常见的诱发因素。此乃"肺为娇脏",又处上焦,"风邪上受,首先犯肺":且病位在肾,肾居下焦,湿邪重着而趋下,郁久易化热。治疗上,上呼吸道感染者,多表现为风热犯肺之证,治拟疏风清热、利咽宣肺法.常选用金银花、连翘、荆芥、紫苏、黄芩等品;泌尿系统感染者.多表现为湿热下注之证,治拟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法,常选用白花蛇舌草、金钱草、海金沙、紫花地丁、石韦、车前草等。慢性肾炎患者的免疫力一般都低下,平素易感冒、易疲劳,故在疾病的缓解期,适当加用具有增强免疫功能之剂,如百令胶囊、玉屏风颗粒剂,以减少或避免病情的反复。

(5)病证相合,辨证勿忘辨病:在分清标本主次、兼夹之证而立法处方的前提下,应当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对某些慢性肾炎患者仅以尿检异常等为主症者,临床常常无证可辨,此时可抓住本病脾肾亏虚的基本病机,以补益脾肾治之,往往事半功倍,获效明显。对有证可辨者.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根据病变特点而选加适当的药物:如血尿者,常加用琥珀粉、三七粉等;蛋白尿者,常选用蝉蜕、僵蚕、地龙、金樱子、菟丝子、生黄芪等。不同的病期,治疗的目标迥异:在本病的初期,以减轻或消除蛋白尿、血尿等异常为目标;对病程较长,病情复杂,治疗困难者,主张以保护残存肾单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寿命为目的,不必强求改善尿检异常。

关于肾炎的治疗方法,小编为您做了详细的介绍,您现在应该清楚了吧,为此,要加强对肾脏病的认识,要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同时,还要警惕药物对肾脏的伤害,远离慢性肾脏病这个“隐形杀手”。祝您早日康复!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