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容易得青光眼?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患者青光眼这种眼部疾病,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会患有这样的疾病,对于哪些人容易得青光眼?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青光眼目前是世界上第二大致盲眼病,主要分为原发性青光眼(开角性青光眼及闭角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先天性青光眼。其致病原因是由于眼球内房水排出眼球外的通道有阻塞,使过多的房水滞留在眼球内,导致眼内压升高。过高的眼内压可以损害视觉神经,令视力减退,严重者会失明。
哪些人容易得青光眼?
有四类人群较容易得青光眼。一是有青光眼亲属的人,由于遗传因素,这类人患青光眼的几率比其他人高出10倍左右;二是近视眼和远视眼患者;三是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内分泌疾病患者;四是工作压力大、生活无规律、容易发脾气、日常情绪波动较大的人。
天气温差大,眼压易波动
进入冬季,老年人青光眼的发病率会悄然增高。青光眼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眼球胀痛,视力急剧下降伴同侧头痛,甚至有恶心、呕吐、发热等,检查可发现眼球充血发红、眼压高、眼球坚硬如石。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眼病,对视力损害严重,且不可逆转,所以,提醒大家在冬季做好防治准备。
冬季是冷空气频繁过境的季节,青光眼患者要注意天气预报,尤其是冷空气的活动情况。当有冷空气袭来时,一定要加衣保暖,并尽可能避免外出,少受寒气刺激。同时,有青光眼病史的老年人,尽量不要从长时间生活的热的地方立即到寒冷处,因为有青光眼的老人,身体调节功能差,气温降幅过大影响了体温的调节中枢,再通过植物神经干扰了眼压,造成眼压波动,进而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建议有青光眼的老人外出前最好找个温度的“过渡带”,如可以在楼道里呆一会儿,或在门口站一会儿降降温,让身体慢慢适应外界寒冷的环境。当气温突降时,患者注意不要长时间从事伏案工作,以减少眼部气血瘀滞。患者还应做到生活起居有规律,少食刺激性食物,不大量饮浓茶或咖啡,以防眼压升高。此时还需保持稳定的情绪,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兴奋。也不可擅自使用任何有扩大瞳孔作用的药物,以免引起意外。
乱点眼药水导致青光眼
激素类眼药水具有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改善新陈代谢等作用,在临床上常常拿来应对一些眼科炎症,有些则在病人做完眼睛激光手术后用来稳定视力。激素类眼药水属于处方药,在医院、药店都需凭处方购买。市面上常见的含激素眼药水主要有地塞米松、碘必殊、碘舒、氟米龙、氟美瞳等,这类眼药水有这样的特点:刚开始用时能有效缓解眼睛干涩、发红,但长期使用(连续使用3个月以上)就很可能导致眼压增高,甚至引起视神经损害和视力下降,诱发激素性青光眼,而青光眼所造成的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的。
“一些有眼睛发痒、干涩等不适症状(多为慢性结膜炎)的患者,特别是经常使用电脑的都市白领,常常为了减轻眼部不适或缓解视力疲劳,自行购买保健类眼药水使用,这种不经医生指导长期使用的行为其实存在一定危险。”
一般情况下,用药两周后应密切观察眼压变化。滴眼药水每次1~2滴就够了,多滴不仅不吸收,还可能产生不良反应。一旦出现激素性青光眼症状,要立即停用,并及时上医院就诊。
白内障过熟导致青光眼
在中老年人群中,白内障和青光眼都是常见眼病。两种眼病如果发生在同一个病人身上,彼此将产生叠加效应,加重眼病。如,白内障膨胀期及过熟期可继发和加重青光眼,持续高眼压会导致视神经的不可逆损害;而青光眼手术及抗青光眼药物均可促进白内障的进展。这也提示医生和患者,不要等到白内障发展为成熟期后才手术,当药物治疗无效又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时,即可接受手术。还有观点认为,白内障发现越早,手术越早,术后视觉功能恢复越好。
随着显微手术技术、材料和设备的日臻完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大为提高,而在此基础上联合房角分离术已成为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主要手术方法之一。
不同的患者接受手术的时机早晚各有不同,提醒中老年人一旦发现患有白内障,一定要及时就医,定期复查,由医生帮助判断、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哪些人容易得青光眼?以上是专家对于哪些人容易得青光眼?的介绍,如果您是容易患有青光眼的人群,在生活中一定要预防青光眼哦,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我们的专家为您详细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