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人们最惧怕的一种疾病,一些人惧怕癌症所带来的巨大痛苦,选择了逃避,造成了一些悲剧的发生。其实,及早发现癌症疾病及早治疗,对癌症的治疗是有很大帮助的。那么癌症疾病是怎样被检查出来的呢!今天我就为大家讲一下这方面的问题。
癌症是怎么检查出来的?
①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各种常规检验及具有一定特异性的化验。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
②体格检查:由于约有75%的癌症发生在身体容易发现的部位。因此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望诊、触诊、叩诊、听诊等十分重要,常常能发现相当一部分肿瘤,并能对其性质做出初步的判断。
③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常规透视、拍片、各种造影、各种体层检查;CT、ECT、核磁共振检查;B型超声检查,核医学检查等。
④病理学检查:脱落细胞学检查及活组织检查。
⑤内窥镜检查:食管镜、纤维胃镜及纤维结肠镜、支气管镜、膀胱镜等。
⑥放射免疫学检查:如胎甲蛋白测定、癌胚抗原检测,EB病毒抗体检测等。
⑦医用激光诊断。
另外,开展区域性预防癌症普查,也是有较大价值的早期发现途径。通过普查,能够发现早期癌症病人,对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率是非常重要的。
关注癌症早期检查
随着科技进步,种种防癌治癌的手段层出不穷,但一些癌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却未降反升。这是由于早期防癌意识不强和常规体检项目上的局限性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对于癌症,早期正确诊断是施行合理治疗及以后治疗成功的关键。那么,对于早期癌症,市民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检测?癌症早期检查包含几个部分?多长时间做一次健康检查?家族有癌症史的高危人群怎么办?记者就早期癌前检查的相关问题采访了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黄守清副主任。
认识癌症早期检查
据黄主任介绍,健康体检一般包括三个部分:传统检查、肿瘤检查和重要器官检查,而癌症早期检查是肿瘤检查中最重要的一项。
肿瘤检查包括影像学和血液标志物检查,这两项检查的对象不同,对于内脏器官,就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既包括眼观手摸等简便易行的方式,也有X线、B超、CT、彩超等影像学手段。另外,血液标志物的检查也很重要,可以有助于发现肝癌的甲胎蛋白(AFP),空腔脏器如胃肠道、呼吸道、泌尿道、乳腺等肿瘤标志物(CEA),VCA-IGA则是EB病毒,是对胃炎的检查,还有一些广谱的肿瘤标记物可作为筛查用。专家指出,确定做防癌体检的对象,应从年龄上进行考虑。癌症的“高危人群”,指的是对某一癌症特别危险的特定人群。肺癌的高危人群,是每天吸烟20支吸了20年的男性;乳腺癌高危人群,是家族中母系亲属中已有乳腺癌病人的女性;肝癌的高危人群,是迁延不愈而且表面抗原阳性的肝炎病人。大量的统计数字已表明,大部分癌症的高发年龄是在40岁以后,因此,40岁以后的人,就要加倍小心自己的身体了,也应把自己列入“高危人群”。
对于早期癌症,市民可以通过自查和进行特定的防癌体检来检测。家族有癌症史的高危人群,应多做几次体检,早发现早治疗。人一步入40岁,一年内至少要做一次专业性的防癌体检,还有化验、病理学、窥镜等常规措施及血液标志物检查。目前技术水准不断提高,通过种种手段,危害人类的常见肿瘤基本都可及早被检查出来。而属于“高危人群”中的市民更要适当地增加检查次数。
以上我给大家讲了癌症的早期检查。每年一次的体检是很必要的,不少癌症病人的疾病就是通过体检被发现的。同时提醒患者,只要您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用坚定的信念和疾病作抗争,对癌症的治疗是有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