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心理疾病出现危机应受重视

导读: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

有关心理专家研究表明:重大的灾害性事件、文化和社会的冲突等问题都会给人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心理学研究证明,当人们由于自身或外界的变化致使心理失去平衡,而又无法主要依靠自己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常态,便会出现心理危机。它主要表现为:思维不清、意志失控、情感紊乱等。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断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给人们带来持续而深刻的痛苦。从疾病发展史来看,人类已进入心理疾病时代。

在自然灾害多发、社会正处在转型期的中国,心理危机是十分现实的威胁。"中国人所面临的心理危机不容忽视。如果没有恰当的心理疏导,短期的心理危机会演变成长期的精神疾病。浙江大学心理学系教师杨宏飞这样告诫道。

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1993年就已预测:精神神经疾病占中国疾病总负担的比例,将从上世纪90年代的14.2%上升到2020年的15.5%,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占到第一位。

事实上,中国人的心理危机治疗甚至早在10多年就已开始。中国有据可查的第一例心理危机干预发生在1994年新疆克拉玛依火灾发生后,当时,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的专家对伤亡者家属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心理干预。

2002年大连5.7空难后,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几位专家对一些遇难者家属进行了心理危机干预。离开大连时,不少接受过心灵抚慰的遇难者家属心情开始回复平静,而许多拒绝接受心灵抚慰的家属仍然无法接受现实。

而现在,中国人的心理危机正在得到更大的重视。建立各种官方或民间的心理危机干预机构,在重大灾难性事件发生后迅速介入并及时对受害者的心灵进行抚慰和干预,正在成为中国的医学专家和社会学者关注的话题。相关机构的建立和专门人才的培养等也提上了地方政府部门和主管机构的议事日程。

当你下山时腿累得发抖,这根拐杖可以助你一臂之力,赵国秋把心理危机干预比作一根拐杖,能否有效处理心理危机,已经成为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社会和谐的新标志。作为国内第一个由政府创办的心理卫生机构的负责人,赵国秋的话可以说明,中国社会对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已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心理养生专家提示:各界人士应认识到心理疾病带来的危害,一旦发现有心理上的一些异常现象,建议您及早诊断,以免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祝你健康。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