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吃肉越多肛肠疾病发病率越高

导读:昨天,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杭州肛泰医院田建利院长,专门为读者解读肛肠疾病流调报告,并提出一些预防建议。

肛肠疾病是成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民间有“十人九痔”的说法。据最近发布的《中国成人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肛肠疾病的总发病率为50.10%,比40年前的59.10%下降了9%。

肛肠疾病与个人饮食和生活习惯、工作环境、排便习惯、家族遗传等均有紧密关系。昨天,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会长、杭州肛泰医院田建利院长,专门为读者解读肛肠疾病流调报告,并提出一些预防建议。

肛肠病发病率40年下降9%

《中国成人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现阶段肛肠病总发病率,从1975年的59.1%下降到2015年的50.1%,40年时间整体下降了9个百分点,肛肠疾病的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华东地区常见肛肠疾病发病率43.53%,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第一次流行病学调查,是在上世纪70年代,由时任浙江医科大学(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一院的陆琦教授牵头组织的。1977年10月,陆琦执笔的《全国肛肠疾病调查报告》发布,报告显示,全国参加普查人数57297人,发病人数33837人,总发病率59.1%。报告普查统计表显示,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调查的浙江省3784人中,发病人数为2565人,发病率为67.8%。华东地区肛肠疾病发病率为55.88%。

2012年,在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的组织下,启动全国成年人常见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2013年,浙江省内的肛肠病普查正式开展,陆琦教授的学生、杭州肛泰医院院长田建利被授权开展肛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2015年10月,调查报告正式出炉。全国参加普查城乡居民68906人,肛肠疾病患病总人数为34522人,总发病率50.1%,40年时间下降了9个百分点。华东地区发病率最低,为43.53%,相比40年前下降了12.35个百分点,肛肠疾病防治成果尤为显著。

吃肉越多,肛肠疾病发病率越高

流调报告显示,随着肉类食物摄入频率的增大,居民肛肠疾病患病率存在升高的趋势。其中,每日进食猪肉者,全国总发病率为52.39%;每日进食牛、羊、狗肉者,总发病率为64.78%;每日进食鸡、鸭、鹅肉者,总发病率为59.17%;每日进食水产品及海鲜者,总发病率为62.51%,均高于平均发病率50.10%。另外,经常摄入辛辣食物者肛肠疾病患病率(55.06%)明显高于较少摄入辛辣食物者(47.64%)。

不过,日常蔬菜、水果摄入频率越高,肛肠疾病的患病率就越低。偶尔或很少摄入蔬菜、水果者(59.97%),比经常(48.61%)或每天摄入者(47.60%),患病率高10%左右。

杭州肛泰医院田建利院长建议,市民应多吃蔬菜、水果,控制或减少肉类及其制品的摄入,不仅能预防常见肛肠疾病,对肠道恶性肿瘤等也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排便时间5分钟以内发病率最低

良好的排便习惯,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肛肠疾病的患病率。

根据最新的流调显示,平常排便时间在5分钟以内的城乡居民肛肠疾病患病率最低,为44.41%,而排便时间在30分钟以上者患病率高达68.52%。就厕时看书看报或玩手机的人群,发病率为61.87%;就厕吸烟者发病率61.83%,高于一般发病率。

因此,田建利院长建议,就厕时应专心,速战速决,切忌看书看报分心,特别是现在年轻人一上厕所就玩手机,是非常不好的习惯,应予纠正。同时,排便时切忌用力过猛(发病率70.58%),也不要忽视或抑制便意(发病率67.65%)。有便意应及时排空,以免粪便干硬,导致便秘等肛肠疾病的发生。

专家提醒,便血不仅是痔疮、肛裂等常见肛肠疾病的症状,也是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早期症状,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检查确诊,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