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中医养生

偏瘫康复,偏瘫的康复治疗

导读:方法站起的训练第一步,患者坐位,双足平放在地下,双手叉握并放在面前的小桌上(双上肢尽量伸直)。

一、偏瘫的站立和行走训练

 1、适用对象

偏瘫下肢有一定的运动功能,但站起来和行走有困难,或姿势异常者。

2、目的

①使患者能从坐位站起来,增加下肢肌力,并能站稳。

②主要是为了改善偏瘫患者行走时候的平衡能力,同时要纠正患者行走时步伐的异常情况。

③提高步行能力,尽可能达到正常行走。

 3、方法

(1)站起的训练

第一步,患者坐位,双足平放在地下,双手叉握并放在面前的小桌上(双上肢尽量伸直)。

第二步,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扶持换膝,另一手放在患者臀部。

第三步,要嘱咐患者身体上部分要前驱,并且要将手臂抬起。

(2)患侧下肢负责训练

第一步,在训练患者的时候,训练者要用自己的双手扶住患者髋部,使得患者尽量的站直,并且用上换腿负重的方法。

第二步,健腿向前跨出半步,或踏在前方的矮凳上。

(3)训练患腿向前迈步

第一步,患者站立,并尽量站直,用健手扶栏杆。

第二步,训练者在患侧后方,一手扶患者髋部,另一手帮助患脚先向后退一步,再向前迈一小步。

 (4)在侧方站在患者行走

第一步,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握住患手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侧腋下。

第二步,帮助患者缓慢行走,并纠正异常姿势。

 (5)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

第一步,训练者站在患者身后,双手扶住患者髋部,并让其站直。

第二步,在抬起健侧下肢时,协助患者用患侧下肢站稳,并将身体重心缓慢前移。

第三步,在抬起患侧下肢时,协助患者将患侧髋部向前、向下转动。

二、偏瘫的康复治疗

 1、各种理疗

包括电疗、光疗、水疗、蜡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电针疗法、超声疗法、穴位磁疗、中西药直流电导入疗法等。

 2、作业疗法

包括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基础动作、职业劳动动作及工艺劳动动作训练等。目的是让患者逐渐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种种需要。

 3、医疗体育

是康复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有现代医疗体操及中医传统体疗,如气功、按摩等。

 4、语言训练

对失语患者施行语言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说话能力。

 5、心理康复

研究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智力状况,运用心理疗法促使患者的心理康复。

6、*康复工程

*不但有助于身体功能的改善,还可振奋患者的精神和情绪,避免产生孤独寂寞感。方式有听音乐、练习乐器、缝纫、绘画等。

三、中风偏瘫六大简易康复训练法

 1.环绕洗脸法:

偏瘫患者用健侧的手抓住患侧的手,让患侧的手掌展开,然后用健侧手带动患侧的手掌在自己的脸部做模仿洗脸的动作。可先沿顺时针方向揉按脸部一圈,再沿逆时针方向揉按脸部一圈。每天可做2~3组,做10次为1组。做环绕洗脸的锻炼可使偏瘫患者在大脑中形成和加强控制患侧手的意识。

 2.仰卧抬臀法:

偏瘫患者取仰卧位,将双臂伸展并放于身体的两边,将双腿屈髋、屈膝,并用枕头(或由家属协助)将患侧的腿固定在屈膝位,然后尽量将自己的臀部上抬,使臀部离开床面10秒钟后再落下。每天可做5~10次,在锻炼的过程中不可屏气。做仰卧抬臀锻炼可增强偏瘫患者的腰肌力量,有利于其站立、转身、行走等功能的恢复。

 3.跷腿摆髋法:

偏瘫患者取仰卧位,用枕头(或由家属协助)将患侧的腿固定在屈膝位,将健侧的腿放在患侧腿的膝盖上,然后向左右摆动髋部。每天可做2~3组,做20次为1组。做跷腿摆髋锻炼可增加偏瘫患者肢体的协调性和对患肢的控制能力,并有利于其行走功能的恢复。

 4、顶天立地(一招二式)

①、站式:两脚站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或手扶固定物,双目微闭,呼吸自然,全身放松。然后逐步使身体越站越直,头向上顶,双脚踏地有力,牙渐咬紧,使头部、颈椎、脊椎和双腿都绷直绷紧,保持绷紧状态一会后全身逐渐放松。

②、卧式:全身放松仰卧后,逐渐使身体越躺越直,头和脚向两端越拉越直,使头部、颈椎、脊椎和双腿都绷直绷紧,保持绷紧状态一会后全身逐渐放松。

 5、双手训练(一招二式)

①、双手张紧:站立、平坐或者仰卧,全身放松后逐渐使手掌和手指张开、张紧(无论有没有张开、张紧都努力这么做),持续张紧一会儿后逐渐放松。

②、双手握固:与前式同,在手掌和手指充分放松以后,将手掌变拳逐渐握紧(无论有没有握紧都努力这么做),持续握紧一会儿后逐渐放松。

6、双脚训练(一招二式)

①、张脚趾::平坐或者仰卧,全身放松后,逐渐使脚趾张开、张紧(无论有没有张开、张紧都努力这么做),持续张紧一会儿后逐渐放松。

②、勾脚尖:与前式同,在双脚充分放松以后,逐渐把脚尖向内勾紧(无论有没有勾紧都努力这么做),持续勾紧一会儿后逐渐放松。

四、偏瘫康复三大误区

一是走出偏瘫病人须多卧床休息的误区。

家中出现中风偏瘫病人后,有些人认为应该让患者多卧床休息,担心早活动会加重病情或引起复发,结果使患者肌肉萎缩、关节挛缩、肢体各种活动功能退化。

这不仅会让患者错过最佳的康复治疗时机,还会使肢体功能的恢复变得更加困难。一般来说,患者在经过治疗,病情稳定48~72小时后就应开始训练。

二是走出手会动、脚会走就算是康复的误区,应重视正确姿势和全面功能的训练。

很多人认为康复训练就是让偏瘫患者提提胳膊、伸伸腿,搀扶着走走路。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家人只要觉得患者手脚没劲就一味进行上肢拉力、握力和下肢伸腿、搀着走等训练,结果加强了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张力,最终导致严重的痉挛甚至挛缩畸形,练成了一侧手向内钩着、上肢挎着、下肢“画圈”走路的结果,出现典型的偏瘫步态。

其实,偏瘫患者应“上肢不练屈,下肢不练伸”。上肢伸和屈是一对肌肉在起作用,屈的动作好练,伸的动作难练,光练屈不练伸,就容易使上肢向胸部钩紧,形成挎篮的姿势。下肢光练踢腿伸腿,不练腿的弯曲,结果会使膝盖和踝关节不能屈曲。当人的大脑被这些错误训练的动作支配后,再想改正就很困难了。

三是走出刻苦训练、康复就快的误区,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多练、勤练、苦练”是很多医生的嘱咐、家属的鼓励和患者的自我提醒。于是有的患者家属搀着患者大步走,而患者自己也“刻苦训练”,坚持每天走很多路,还越走越快。结果有些患者就练成了踮脚走、跳着走的步态,长时间过度使用健腿或患腿还会造成关节损伤等严重问题。

五、偏瘫康复注意的饮食事项

1、限制动物脂肪

中风偏瘫患者大部分都是身体肥胖的人,由于体内脂肪过高,很多患者都不能取得理想疗效。因此中风偏瘫患者要在饮食当中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奶油等,可采用植物油,如豆油、茶油、芝麻油、花生油等,从而达到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推迟和减轻动脉硬化目的。

2、多吃新鲜果蔬

中风偏瘫患者在平时要多吃一些新鲜的食物,尤其要重视合理的摄取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维生素C和钾、镁等。维生素C可降低胆固醇,增强血管的致密性,防止出血,钾、镁对血管有保护作用。

3、适当食用蛋白质

这也是中风偏瘫饮食的一个重要搭配原则,对辅助治疗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中风偏瘫患者在平时要常吃些蛋清瘦肉、鱼类和各种豆类及豆制品,以供给身体所需要的氨其酸。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