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什么是鼠标手,鼠标手的病因

导读:但在操作电脑时,由于键盘和鼠标有一定的高度,手腕必须背屈一定角度,这时腕部就处于强迫体位,不能自然伸展。

一、什么是鼠标手

用医学上的话来说,就是“重复性压力伤害”。一般来说,手腕在正常情况下活动不会妨碍正中神经。但在操作电脑时,由于键盘和鼠标有一定的高度,手腕必须背屈一定角度,这时腕部就处于强迫体位,不能自然伸展。

“鼠标手”通俗而狭义的讲就是“腕管综合症”,是指人体的正中神经、以及进入手部的血管,在腕管处受到压迫所产生的症状,主要会导致食指和中指僵硬疼痛、麻木与拇指肌肉无力感。现代越来越多的人每天长时间的接触、使用电脑,这些上网族多数每天重复着在键盘上打字和移动鼠标,手腕关节因长期密集、反复和过度的活动,导致腕部肌肉或关节麻痹、肿胀、疼痛、痉挛,使这种病症迅速成为一种日渐普遍的现代文明病。有人将这种不同于传统手部损伤的症状群称为“鼠标手”。广义的来说,一切因为使用鼠标而导致的上肢(手臂、手腕、手掌、手指)不适,都应该称之为鼠标手或是鼠标伤害,除了上述手指手部的症状,更包括肩部甚至颈部的不适,手腕和前臂的疲劳酸涨,手腕的僵硬,手掌的酸涩。

二、鼠标手的病因

鼠标手发生的原因是腕管内压力增高导致正中神经受卡压。腕管是一个由腕骨和屈肌支持带组成的骨纤维管道。前者构成腕管的桡、尺及背侧壁,后者构成掌侧壁。正中神经和屈肌腱(屈拇长肌腱、4条屈指浅肌腱、4条屈指深肌腱)一起由腕管内通过。正中神经走行在屈肌支持带下方,紧贴屈肌支持带。在屈肌支持带远端,正中神经发出返支,支配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浅头和拇对掌肌。其终支是指神经,支配拇、示、中指和环指桡侧半皮肤。

正常腕管内组织液压力却是稳定的。无论是腕管内的内容物增加,还是腕管容积减小,都可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最常见的导致腕管内压力增高的原因是,特发性腕管内腱周滑膜增生和纤维化,其发生的机制尚不明了。有时也可见到其他一些少见病因,如屈肌肌腹过低,类风湿等滑膜炎症,创伤或退行性变导致腕管内骨性结构异常卡压神经,腕管内软组织肿物如腱鞘囊肿等。也有人认为过度使用手指,如长时间用鼠标或打字等,可造成腕管综合征,有“鼠标手”之说,但这种观点仍存在争议。腕管综合征早在计算机出现期就已经存在,临床上好发人群也不是常用电脑者,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更高。腕管综合征还容易出现于孕期和哺乳期妇女,认为与雌激素变化导致组织水肿有关。但许多患者在孕期结束后症状仍然未得到缓解。风湿、类风湿病,糖尿病等可能有一定关系。

三、鼠标手的临床表现

女性的发病率较男性更高,但原因尚不清楚。主要症状包括正中神经支配区(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桡侧半)感觉异常和(或)麻木。夜间手指麻木,特别是夜间手指麻醒者很多见,常常需要起床活动或甩甩手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后才能重新入睡,这与人们在夜间入睡时手腕多呈垂腕姿势有关。患者在白天从事某些活动曲腕过久时也会引起手指麻木的加重,如做针线活、长时间手持电话或长时间手持书本阅读。

腕管综合征的诊断主要根据上述特征性的临床症状、临床检查和肌电图检查结果,一般就可以确诊。当怀疑腕管周围骨性异常导致正中神经卡压时,腕管切线位X线片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腕管容积的改变。一些不典型的患者,需要与其他一些神经系统疾患进行鉴别。主要鉴别诊断包括:颅内肿瘤、多发性硬化、神经根性颈椎病、颈髓空洞症、胸腔出口综合征、外周神经肿瘤、特发性臂丛神经炎、臂丛下干或其他正中神经病变。

四、鼠标手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非手术治疗

腕管综合症非手术治疗方法:口服消炎止疼药和局部注射皮质类固醇药物是常用方法。国外有医生常常建议患者采用支具制动来控制病情发展,佩戴后腕关节被控制在伸直中立位,有缓解症状作用,使不影响睡眠,但这无助于消除腕管内压力,不是根本治疗方法。激素局部封闭注射尽管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存在并发症,如损伤正中神经等,不建议常规应用。

2.手术治疗方法

包括各种切开手术、小切口减压及内窥镜手术等。手术目的是松解正中神经,切开松解减压最好在止血带下进行,可减少或避免造成一束甚至几束正中神经损伤。

术后处理:目前的做法是厚敷料包扎,术后2天内限制腕关节活动。3天后换药后,患者及早开始功能锻炼,如腕、手和手指功能练习。术后三周内,可在夜间使用支具固定腕关节于中立位,防止手腕腕管曲腕位复发粘连。术后12~14天拆除缝线。1个月后恢复工作,但限制负重。术后6~8周完全恢复活动。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