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坐骨神经痛的原因,坐骨神经痛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导读:腰骶神经根炎引发坐骨神经痛:因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或劳损,受寒等因素发病,也是常见的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

一、坐骨神经痛的原因

坐骨神经痛西医病因

1、腰椎管狭窄症引发坐骨神经痛:多见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间歇性跛行”,行走后下肢痛加重,但弯腰行走或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腰椎管狭窄症是常见的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

2、腰骶神经根炎引发坐骨神经痛:因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或劳损,受寒等因素发病,也是常见的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一般起病较急,且受损范围常常超出坐骨神经支配区域,表现为整个下肢无力、疼痛、轻度肌肉萎缩、除跟腱反射外,膝腱反射也常减弱或消失。

3、马尾肿瘤引发坐骨神经痛:起病缓慢,逐渐加重。病初常为单侧根性坐骨神经痛,逐渐发展为双侧。夜间疼痛明显加剧,病程进行性加重。马尾肿瘤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是比较常见的。

坐骨神经痛中医病因

1、肝肾亏虚引发坐骨神经痛:素体虚弱,无力驱邪外出,寒湿之邪逐渐深人。久病伤阴,致肝肾不足,筋骨失于濡养,致筋脉牵扯拘急,骨节疼痛而活动时更甚。

2、气滞血瘀引发坐骨神经痛:或因外邪侵淫日久,留着筋内,或因跌仆损伤,气血受阻。经脉阻塞,血不能行,久而变生瘀血,停留筋骨之中。血瘀痹阻,故痛有定处,且以刺痛为主。

3、寒湿侵袭引发坐骨神经痛:本病症多因久居严寒之地,缺乏必要防寒措施,或因冲风冒雨,水中作业,日积月累而致寒湿之邪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

二、坐骨神经痛的中西医治疗方法

一、坐骨神经痛的西医治疗

1、应针对病因治疗。腰椎间盘脱出急性期卧硬板床休息1-2周常可使症状稳定。

2、对症治疗,疼痛可用扑热息痛加可待因30mg,3-4次/d,以及其他非甾体类镇痛药,如异丁*、萘普生等。肌肉痉挛可用安定5-10mg口服,3次/d;或环苯扎林10mg口服,3次/d,可能有效。

3、严重病例可用地塞米松10-15mg/d,静脉滴注,7-10天;一般可口服泼尼松10mg,每日3-4次,10-14次为一疗程。也可用1%-2%普鲁卡因或加泼尼松龙各1ml椎旁封闭。可配合针灸和理疗,保守疗法多可缓解。疗效不佳时可用骨盆牵引或泼尼送龙硬脊膜外注射,个别无效或慢性复发病例可考虑手术治疗。

4、卧床休息:

特别是椎间盘突出早期卧硬床休息3-4周,有的患者症状自行缓解。

5、药物治疗:

止痛剂,维生素B族,短程皮质类固醇激素口服可有利恢复。

6、理疗:

急性期可用超短波疗法,红斑量紫外线照射等治疗。慢性期可用短波疗法直流电碘离子导入。

二、坐骨神经痛的中医治疗

1、小活络丹:用于寒湿痰瘀所致腰腿痛。

2、木瓜丸:用于风湿痹痛。

3、健步虎潜丸:用于腰腿痛伴下肢无力。

4、大活络丹:用于虚证腰腿痛。

5、针灸

(1)体针:补肾散寒,疏风通络。大肠俞、肾俞、秩边、环跳、殷门、阳陵泉、承山、悬钟。偏寒湿者,加命门、关元、足三里、阴陵泉,偏湿热者,加大椎、曲池;偏瘀血者,加血海、膈俞、三阴交;出现肌肉萎缩加脾俞、足三里。

(2)耳针:坐骨神经、腰椎、臀、神门。双侧耳穴敷贴。

三、坐骨神经痛的日常预防

一、坐骨神经痛的日常预防

1、硬板床休息,可坚持做床上体操。

2、要劳逸结合,生活规律化,适当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3、运动后要注意保护腰部和患肢,内衣汗湿后要及时换洗,防止潮湿的衣服在身上被焐干,出汗后也不宜立即洗澡,待落汗后再洗,以防受凉、受风。

二、坐骨神经痛的健康教育

1、注意保暖:预防坐骨神经痛,首先大家应该注意避免风寒的侵袭,尤其是冬季,应该注意做好必要的保暖。

2、纠正不良姿势和体位:平时可能会有些人有些不良的坐姿,古语就有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以平时的姿势一定要注意保持正确,对于不良的姿势一定要注意及时进行纠正。

3、劳逸结合:劳逸结合也是预防坐骨神经痛的一项关键措施,大家应该注意不要过度的劳累以免增加腰部的压力,发生意外情况。

4、适量运动:对于长期在办公室办公的人来说,预防坐骨神经痛一定要注意适当的时候起身活动一下,休息的时候应该做一些适当的运动,缓解一下局部的酸痛。

四、坐骨神经痛的食疗方法

1.川乌

材料:姜汁15滴、粳米50克、川乌10克、蜂蜜30克。

做法:将川乌与蜂蜜放入砂罐中,加冷水足量。用大火煮沸。然后小火煎煮2小时,然后取出200毫升,作为备用。然后将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姜汁,再煮1~2沸即可。

服用:应多次吩咐,不可一次服用,1-2天1剂。

2.粟子粥

材料:猪腰l对、粟子15枚、粳米30克。

做法:将栗子炒香然后去壳,与粳米加入适量的水同煮沸。

做法:

方法1:先将栗子炒香(用沙炒),后去壳,与粳米加水适量同煮沸。

方法2:将栗子晒干,磨成粉,然后放入栗子粉30g、粳米20克,猪肾1对,同煮即可。

服用:每次一小碗,一日一次。

3.活血止痛汤

组方:水煎内服,每日1剂,分早晚服。

制用法:生黄芪30克木瓜20克元胡20克赤勺、白芍、全当归、怀牛膝各15克,海风藤、防风、仓术各12克,地鳖虫10克,川桂枝6克,甘草6克。

4.楠甲汤

组方:每日1剂,水煎服。血瘀气滞者去五指毛桃,加当归15克;风寒痰湿者去血藤、走马风,加苍术10克,半夏10克,蚕砂15克;有湿热者去血藤、石楠藤,加虎杖15克等。服药时,外搽武打风湿精。

做法:刺三甲20克,入地金牛15克,血藤20克,威灵仙15克,走马风15克,丢了捧15克,三桠苦20克,穿破石15克,石楠藤15克,五指毛桃15克,九节风20克。

5.爆猪腰

主料:猪腰2只,杜仲、破故纸各6g。

做法:猪腰去臊根,洗净,剖开,装入杜仲、破故纸,外用纸包好,放在火中煨熟,取出切片即可食用。每次食用30-50g,每日服用2次。

功能:补肾壮腰,祛风除湿。适用于腰腿疼痛之肾阳虚者和坐骨神经痛患者。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