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一直打嗝不止怎么办,止嗝小妙招

导读:服用阿司匹林的十个不宜建议:在服用阿司匹林等易冒泡的药物的同时服用凝胶,它能击碎大的碳酸气泡使其变成小泡,容易被血液吸收,并迅速在胃里破灭。

一、易导致打嗝的八个原因

 一、喝饮料太多

如果喝了很多饮料,把胃塞得满满的,就冲淡了消化液,消化液浓度越低,打嗝就会越重。

二、服用阿司匹林等易冒泡的药物

头痛时,你是否服用过治头痛的“冒泡”药片?有些药片,例如阿司匹林,溶解在水里会冒出碳酸气。这种碳酸气会引起打嗝。>>>>服用阿司匹林的十个不宜

建议:在服用阿司匹林等易冒泡的药物的同时服用凝胶,它能击碎大的碳酸气泡使其变成小泡,容易被血液吸收,并迅速在胃里破灭。

三、充气饮料

从香槟酒瓶或者可乐罐里冲出来的压缩气体以同样的力量从消化系统冒出来。这些东西让消化系统充满过量空气,从而引起打嗝。

四、焦虑情绪

有什么事让你焦虑不安吗?当你处于精神压力大的状态,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就会增加。结果,就会像鱼那样机械地用嘴吸进很多空气,引起打嗝。

问题与解答: 如何区分焦虑与抑郁?

五、热咖啡或热茶

美国湖城大学的科学家证明,热咖啡或热茶的蒸汽会随大量空气一起吸入体内,并且为了让热的东西很快冷却,你会吹气,这样也会把大量空气吸入体内。所以要等热咖啡或热茶稍凉再喝。

六、吃太快

在快餐店用餐后常会打嗝。匆匆忙忙进食的时候,会吸入很多空气。所以不要一下子就把盘里的食物消灭了,应该小块小块地吃,细嚼慢咽。

七、吃饭说话太多也会引起打嗝

所以吃饭时最好安静。如果已出现打嗝,可以尽量地憋气,在你觉得下一个嗝来临时,把食物吞下。如此2~3次,然后,深呼吸一下,接着再重复前述动作。

八、某些疾病

打嗝时发出异味?伴随打嗝,胃里发出咕噜咕噜声,随打嗝有时会发出异味,如果异味是酸味,表明胃酸过强;如果是苦味,表明胆汁剧增;如果是腐烂(臭鸡蛋)味,则和硫化氢有关,食物糊状物长时间阻留在胃里形成硫化氢。此时就要找医生求治了,因为这样的嗝和胃病、肠病、肝病、胆囊等疾病有关。

二、止嗝小妙招

1.深呼吸

进食时发生呃逆可以暂停进食,做几次深呼吸,往往在短时内能止住。

2.穴位按压

呃逆频繁时,可自己或请旁人用手指压迫两侧的“少商”穴。“少商”穴位于大拇指甲根部桡侧面,距指甲缘约0.6cm,在黑白肉际交界处。压迫时要用一定的力量,使患者有明显酸痛感。患者自行压迫可两手交替进行。

 3.按摩

取一根细棒,一端裹上棉花(如手边无棒,可用竹筷的细端包上棉花代替),放入患者口中,用其软端按摩前软颚正中线一点,此点的位置正好在硬、软颚交界处稍后面。一般按摩1分钟就能有效地控制呃逆。

4.喝水弯腰法

将身体弯腰至90度时,大口喝下几口温水,因胃部离膈肌较近,可从内部温暖膈肌,在弯腰时,内脏还会对膈肌起到按摩作用,缓解膈肌痉挛,瞬间达到止嗝的目的。

5.屏气法

直接屏住呼吸30~45秒,或取一根干净的筷子放入口中,轻轻刺激上腭后1/3处,打嗝症状会立即停止。但心肺功能不好的人慎用此法。

6.惊吓法

趁不注意猛拍一下打嗝者的后背,也能止嗝。因为惊吓作为一种强烈的情绪刺激,可通过皮层传至皮下中枢,抑止膈肌痉挛。但有高血压、心脏病人应慎用。

7.纸袋呼气法

用一个小塑料袋,罩住自己的口鼻,进行3~5次的深呼吸。用呼出的二氧化碳重复吸入,增加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抑制打嗝。

 8.伸拉舌头法

打嗝不止时,用一块干净纱布垫在舌头上,用手指捏住舌头向外伸拉。此时,会感到腹部有气体上升,打嗝自然消除。

9.喷嚏止嗝法

打嗝时,如果想办法打个喷嚏,就可以止嗝,可以用鼻子闻一下胡椒粉即可打喷嚏。

三、顽固性打嗝的药物治疗

1.东茛菪碱。用东茛菪碱0.3~0.4毫克肌注,每6~12小时1次,直至打嗝停止。

2.氟哌酸醇。氟哌酸醇5毫克,每日3次口服,一般2~3日见效。打嗝停止后,再服药2~3日以巩固疗效。

3.*。用*5毫克静注,注射后通常15秒见效。

4.华蟾素。用华蟾素2~4毫升肌注,每日2~3次。一般用药1~2次后打嗝减轻,3~4日后症状完全消失。

5.利他林。肌注利他林20毫克,无效者2小时后再重复射。

6.抗癫痫药。用抗癫灵100毫克、安定5毫克,每日3次口服,2周后能控制发作。

7.吞咽烟雾法。方法:取一长圆形硬纸空盒,一端开口,用火点燃纸屑,放进纸盒内,然后使之熄灭产生烟雾,立即将纸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张口作吃食物动作,吞咽烟雾,但忌吸入烟雾。吞咽1~3分钟,打嗝即可停止。然后,用中药旋覆代赭汤合丁香散加减,每日一剂,服用2~3剂,可巩固疗效。

四、中医治疗打嗝

针灸

(一)取穴

主穴:中魁。

(二)治法

取中魁一穴,可用针刺,亦可用灸法。刺法:患者平卧,放松衣裤,局部消毒后,用28号0.5~1寸之毫针,分别于左右中魁穴同时垂直进针,针深约0.2毫米,用捻转手法,施强刺激。在进针时,嘱患者自鼻深吸气一口,再作最大限度的憋气动作。运针期间令其连续憋气3~5次即可。一旦呃逆停止,即令患者作腹式深呼吸,留针30分钟,每隔5分钟运针1次。或用电针仪通电30分钟,选断续波,采用患者能耐受的刺激量。灸法:适宜重症呃逆。可在中魁穴上涂少许凡士林,然后置麦粒大小艾炷点燃,连续5~7壮,每日1~2次,若灸瘢有渗液,可涂龙胆紫药水,并用消毒纱布覆盖。

(三)疗效评价

以上共治55例。50例用针刺治疗,结果49例获愈,1例无效(系原发性肝癌所致),有效率为98%[5]。5例用灸法,均为晚期肝癌患者,结果仅1例灸愈后复发,但再灸仍有效,余均有效[6]。

呃逆电针

(一)取穴

主穴:鸠尾、天鼎、膻中。

配穴:天突、列缺、足三里、内关。

(二)治法

主穴每次任选1穴,配穴可取1~2穴,配合应用。鸠尾穴,以5~6寸长之毫针,按25度角将针迅速刺入皮下,然后卧针,平透至建里或下脘穴,留针半小时。如无效,加刺天突;以2寸毫针直刺入穴,约0.2~0.3寸深,然后将针转向下方,沿胸后壁刺1~15寸深(刺天突穴应特别注意安全,针尖忌偏向左或右),不捻转提插。嗣后接通电针仪,负极接鸠尾,正极接天突,用连续波,先予高频率(3000~5000次/分)、强电流(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通电1分钟。然后将电流强度与频率调节到患者感到舒适为度,继续通电半小时。天鼎穴,可令患者仰卧,取28号2寸针,先直刺入穴位0.2寸左右,然后向天突方向透刺。当毫针刺入一定深度,触及膈神经时(此时病人可出现反射性膈肌收缩现象),于是接通电针仪(双侧天鼎)。先以连续波,高颇率及较强的电流(病人可耐受为度)刺激1分钟,随即调至病人感到舒适的低频率及较弱强度的电流。膻中穴,令患者张口作深长呼吸,针尖向上沿皮刺入穴0.3~2寸。向肘部斜刺双侧列缺穴0.2~0.5寸深,先作强刺激手法,继而按上法通电针。内关、足三里,于呃逆停止发作后针刺,得气后平补平泻上述方法均留针15分钟,每日1次,3~5次与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上法共治129例,总有效率为88.3~97.4%[2~4]。

指针

(一)取穴

主穴:翳风、天鼎。

配穴:内关、足三里。

(二)治法

每次仅取一主穴,疗效不显时加配穴。翳风穴,以拇指指腹在耳垂根后方陷中重按至疼痛,或向下颌骨方向按压,持续约1分钟,一次不愈,可再按数次。天鼎穴,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对准此穴(单或双侧)点按1~3分钟。攒竹穴,以两手拇指重按,其余四指紧贴率谷穴,由轻到重持续按压5~10分钟,以酸胀为度。足三里,先穴位注射0.5毫升阿托品,再在内关穴,以拇指腹按压,由轻而重,直至感到穴区酸胀发麻,每次按压5~10分钟。顽固者可按压数次。

(三)疗效评价

共观察82例,结果79例获得痊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3%[7~10]。

耳针

(一)取穴

主穴:耳中、胃。

配穴:肝、脾、交感、神门、皮质下、肾上腺。

(二)治法

主穴必取,每次据症酌加配穴2~3个。耳中,取0.5寸毫针浅刺泻法,持续捻转或括针柄半分钟,然后透刺至胃穴,提插运针至得气后,用胶布固定埋针。根据症情,埋针1~2天。配穴可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一般双侧穴均取。

(三)疗效评价

共治109例,结果107例痊愈,2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8.2%[11,12]。

眼针

(一)取穴

主穴:上焦、中焦、胆胃。

(二)治法

局部消毒后,令患者闭目,术者左手压住眼球,使眼眶内皮肤绷紧,右手持32号5分针,在距眼眶边缘2分许穴区内,轻轻沿皮横刺入针,如有触电感,蚁走样上下窜动,或酸、麻、热、凉等感觉时,表明针刺得气,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重者2次。

(三)疗效评价

共以上法治疗3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病程3~10天),全部治愈。其中3次内治愈的达26例。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分二组。1、天突、内关;2、中脘、足三里。

(二)治法

药液:阿托品,1%普鲁卡因注射液,维生素B1、B6注射液。任选1种(维生素B1、B6同用)。

每次取1组穴,交替选用;亦可仅取内关或足三里。1%普鲁卡因每穴注入0.5毫升;维生素B1、B6注射液各取2毫升,予以混合,每穴2毫升;阿托品每次仅取一侧穴,每穴0.5毫克。如3小时后无效再注入另一侧穴。其余药物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共治138例,有效率95.8~100%[14~16]。

体针加耳针

(一)取穴

主穴:膈俞,耳中(耳穴)。

(二)治法

患者取侧卧位,膈俞穴双侧均取,医者以4根1寸毫针在该穴之上下左右约1.5cm处斜向刺入,针尖均指向穴中,施小幅度捻转手法。同时用0·5寸毫针刺一侧的耳中穴至有胀痛感。均留20分钟后出针。每日1次。

(三)疗效评价

本治法共治疗8例,经1~2次治疗后,均获痊愈,并随访半年均未复发[17]。

体针

(一)取穴

主穴:陷谷

(二)治法

令患者仰卧或取坐位,双侧均取,用2寸长毫针向足心方向进针1·5寸,行大幅度捻转5分钟,同时嘱患者深吸一口气后屏住,屏气时间越长越好,然后慢慢呼出,留针30分钟。在留针过程中重复此屏气动作,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

以本法治20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经一个疗程治疗,196例痊愈,4例显效。总有效率为100%[18]。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