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妇科 > 妇科常识

崩漏的原因,民间治疗崩漏的方法

导读:常见的病因有: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抑郁,肝郁化火或感受热邪,或过食辛热之物酿成实火,灼伤冲任,扰动血海,迫血妄行,致成崩漏。

一、导致崩漏的原因

崩漏是月经的期与量严重紊乱的一类月经病,是指经血非时崩下不止或淋漓漏下不尽。前者为“崩”,后者称“漏”。本病主要是由于致病因素损伤冲任,固摄失职,血失统制而引起。常见的病因有:

(1)血热妄行:素体阳盛,或情志抑郁,肝郁化火;或感受热邪,或过食辛热之物酿成实火,灼伤冲任,扰动血海,迫血妄行,致成崩漏。

(2)阴虚火旺:素体阴虚,或久病失血伤阴,阴虚火旺,下扰血海,致使经血非时妄行。失血过多,更伤阴津,阴愈虚则火益旺,故本病患者常迤逦不愈

(3)瘀血阻滞:情志内伤,冲任气血郁滞;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感受外邪,以致瘀阻经脉,新血不得归经而妄行。

(4)气虚不摄:忧思过度,饮食劳倦,损伤脾气,气虚下陷,统血无权,冲任失固,不能制约经血而成崩漏。

(5)肾气不固:素体肾气不足,或因早婚、多产、房事不节损伤肾气;或年老肾气渐衰,或手术损伤等,以致肾气亏虚,封藏失职,冲任失固而成崩漏。

(6)肝胆湿热:素有湿热内蕴,或经期产后感受湿热之邪,蕴结肝胆,下注冲任,扰及血室而致经血非时而下。

(7)痰湿阻滞:素体痰湿内盛,或脾虚湿滞生痰,下注冲任,阻滞胞脉,血不归经而形成崩漏。

(8)气机逆乱:暴怒伤肝,气机逆乱;或恐惧过度,精神过度紧张,致使气机升降失常,血海不宁,血随气乱而形成崩漏。

二、崩漏的食疗方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相转化,故概称崩漏。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认为本病为任亏损;肝肾失调所致。

芝麻

[原料]生苎麻根30克,炒陈皮10克,粳米、大麦仁各50克,细盐少许。

[制作]先煎苎麻根、陈皮,去渣取汁,后入粳米及大麦仁煮粥,临熟放入盐少许。

[用法]分作2次服,每日空腹趁热食。

[功效]凉血、止血、安胎。适用于血热崩漏,妊娠胎动下血及尿血,便血等症。

红米生地粥

[原料]生地黄50克,红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取生地黄,洗净后煎取药汁,与红米加水共煮,煮沸后加入冰糖;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温热食。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崩漏,鼻衄及消化道出血,还可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劳热骨蒸,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

[注意事项]此粥不宜长期食用。服用期间,忌吃葱白、韭白、白及萝卜

三七粉粥

[原料]三七粉3克,大枣5枚,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先将三七打碎研末,粳米淘洗净,大枣去核洗净,然后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冰糖汁即成。

[用法]每日2次服食。

[功效]补血止血,化瘀清热。适用于崩漏下血及其它出血症。

三、民间治疗崩漏的方法

妇女不在行经期问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不断者,称为“崩漏”。现将民间治疗崩漏小方介绍如下:

1.荠菜、龙芽草各30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剂。

2.飞龙掌血(散血丹)、陈艾各9克,陈棕炭、百草霜各12克,水煎服。白糖为引。每日1剂。

3.黑木耳60--80克,加水煮熟烂,再加红糖60克,每日1剂,分2次服。疗效甚佳。

4.野瓜藤(地枇杷)100克,去叶加水700毫升,煎至400毫升,再加甜酒糟30克同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5.普通鹿蹄草30克,地榆18克,龙芽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用3~5剂。

6.高粱壳30克,五倍子根5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服1剂即可见效,3~5剂即可痊愈。

四、崩漏的施护要点

崩漏是以月经周期紊乱、胞宫出血量多如注(为崩),或量少淋漓不尽(为漏),两者常交替出现为主证。妇女更年期,肾气渐虚,冲任不固,气不摄血、血不归经,素体脾气虚弱者易发此病。临床症见:血崩或淋漓不尽、色淡红、质清稀,面色苍白、头昏、畏冷、气短憾言、不思饮食,舌淡胖、苔薄白、脉细。施护要点如下:

一、情志疏导

患者失血过多,担心预后,情志往往忧郁,护士应主动接触病人,了解其思想动态,介绍医院住院环境及医疗水平,增强其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告诉患者本病的发展与转归,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鼓励、安慰患者坚持治疗,列举治愈病例,增强治疗信心。

二、协助生活起居

患者素体脾虚,加之精血不足、血不能上荣于头则头晕,不能荣于四肢则畏冷,故护理上应嘱患者卧床休息、保证充分的睡眠,动静适宜,不宜外出;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尽量选择向阳的病室;经常询问患者寒热与否,适当添加衣被;为病人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冬季被褥内可子热水袋保暖,定时更换热水;隔日用艾灸合谷,内关、足三里等穴位,以温煦四肢。

三、饮食调养的需要

脾主运化,患,者脾虚则失于健运,不思饮食,水谷精微无从化生,机体失营养和滋润。所以配膳食时,应帮助病人选择清淡而有营养之饮食;提供色香味俱全的食物,以增强食欲,多食鱼、瘦肉、鸡蛋类血肉有情之品,以补充气血生化之源;禁食生冷及辛辣、煎炸,酒类等生火动血之品,以免加重病情;适当服食酸性食物以达到收敛止血的目的,经常服食苡米,莲肉等健脾之品。

四、病情观察的需要

经血不尽、邪毒乘虚而人,应注意潜在胞宫感染。向病人进行详细的卫生宣教,加强经期卫生,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0.05%碘伏液清洗会阴部2次,使用消毒的卫生巾或卫生纸,勤换经垫及内裤,禁盆浴,忌房事。

此外,患者失血过多,日久易致阴虚内燥,患者常觉口、眼、鼻干燥不适,故嘱患者平日多食汤类、粥类;忌食煎炸食品,少食炒菜及温燥之品;煎服人参桂圆汤或多食滋阴清润生津之品。如参须5g、麦冬10g泡开水代茶饮;每日用鱼腥草液滴眼2次;薄荷油滴鼻2次,唇裂者常涂唇膏。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