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胃肠科 > 胃下垂

胃下垂能治疗好吗

导读:仰卧起坐锻炼患儿仰卧在硬板床上,头部端正,双腿伸直,足尖向上,双手放在大腿两侧,全身肌肉放松,做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反复做数次。

一、胃下垂的常见治疗方法

(1)加强营养

胃下垂的孩子形体消瘦,营养不足,所以应该选用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蛋白质、脂肪的含量应丰富一些。由于小儿食量少,应该用少食多餐的办法,逐渐适应胃的承受能力。进餐后应该有一段时间平卧,切不可暴饮暴食。经过一段时间的饮食调养,身体会逐渐强壮起来,胃下垂的症状也就会大大减轻了。

(2)全身性康复锻炼

患儿午饭后取头低位、垫高骨盆的姿势仰卧床上20~30分钟。仰卧后双腿伸直,然后抬高、放下,反复进行数次,稍事休息,再重复做数次。也可在仰卧时,双腿做仿蹬自行车的动作。晚饭后散散步,回家后再仰卧床上,自行按摩腹部,从脐下轻柔地向上按压,然后在胃脘部做环行按摩。每天坚持可使胃逐渐上移。

(3)仰卧起坐锻炼

患儿仰卧在硬板床上,头部端正,双腿伸直,足尖向上,双手放在大腿两侧,全身肌肉放松,做腹式呼吸,即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下陷,反复做数次。一呼一吸应保持每分钟16~18次。吸气时思想集中在下腹部的丹田穴(脐下1.5寸处),呼气时思想也要集中,四肢肌肉随呼气而放松。15分钟后做仰卧起坐,即身体平卧,双手放于头后,收缩腹部肌肉,上身由平卧位渐上抬,双肘向膝部靠拢,随后复位。仰卧起坐次数由少而多,逐渐增加,3个月为1疗程。

二、胃下垂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1.胃下垂患者可见瘦长体型:上腹部压痛点因立卧位变动而不固定,有时用冲击触诊法,或患者急速变换体位时,可听到脐下振水声。上腹部易扪到主动脉搏动,常同时伴有肝下垂、肾下垂及结肠下垂的体征。

2.X线检查诊断,胃肠钡餐造影可见依据站立位胃小弯弧线最低点与两侧髂嵴联线的位置分为3度:

(1)轻度:指胃小弯弧线最低点的位置位于髂嵴联线下1.0~5.0cm;

(2)中度:指胃小弯弧线最低点的位置位于髂嵴联线下5.0~10cm;

(3)重度:指胃小弯弧线最低点的位置位于髂嵴联线下10cm以上。

3.饮水超声波诊断:饮水后测知胃下缘移入盆腔内。

相比来讲,上述胃下垂的诊断方法是医院比较常见的,大家需要想办法正确的治疗,除此以外,大家在了解了相关检查方法之后,还一定要积极到专业医院治疗这种疾病,如此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恢复大家的安全和健康。

三、胃下垂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一)胃下垂发病原因

正常腹腔内脏位置的固定主要靠3个因素:

1.横膈的位置和膈肌的活动力。

2.腹肌力量,腹壁脂肪层厚度的作用。

3.邻近脏器或某些相关韧带的固定作用。

凡能影响造成膈肌位置下降的因素,如膈肌活动力降低,腹腔压力降低,腹肌收缩力减弱,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过于松弛等,均可导致下垂。

 (二)胃下垂发病机制

由于胃下垂病因及原发性疾病和体质的不同,其肌力低下的程度、韧带松弛的程度存有一定的差异,其下垂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如无力型者往往伴全身脏器下垂,其悬吊、固定脏器的组织韧带全部为低张力。而慢性消耗性疾病或久卧少动者,往往是腹肌张力下降,膈肌悬吊力不足和胃肝韧带松弛为主,常不合并全身脏器下垂。

四、胃下垂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胃下垂的病人,如果饭后马上走动,则会加重食物对胃及小肠的损害,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腹痛。长此以往,还会继发胃炎、消化性溃疡病。因此,胃下垂病人在饭后适当仰卧平躺一会儿,以减少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在生活中,有胃下垂的患者想要彻底告别病困,就要常常做运动,当身体条件允许下适当锻炼可以帮助矫治胃下垂。常见的如,太极拳、体操、散步等,这些运动强度适中、简单易行,对增强胃下垂患者的体质很有帮助。此外,患者也可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腹肌练习,增强腹部肌肉力量,增强胃及其韧带的张力,从而达到帮助治愈的目的。

切勿暴饮暴食,宜少吃多餐,戒烟酒,禁肥甘,辛辣刺激之品,宜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不要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活动,特别是进食后,饭后散步,有助本病的康复,保持乐观情绪,勿暴怒,勿郁闷,要耐心坚持治疗,食物调理和康复锻炼,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胃下垂的病人,如果饭后马上走动,则会加重食物对胃及小肠的损害,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或腹痛。长此以往,还会继发胃炎、消化性溃疡病。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