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幼儿保健

初生婴儿正确护理 有助于宝宝健康成长

导读:清理口腔胎儿娩出时应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因新生儿口腔粘膜薄嫩,易受损伤。

一、初生婴儿护理要点

因为刚出生的婴儿是非常瘦弱的,因此在为婴儿做护理的时候要细致周到,这样才可以让宝宝成长的更好。而一般初生婴儿的护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清理口腔

胎儿娩出时应迅速清除口咽部的粘液和羊水,以免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但不要擦洗口腔,因新生儿口腔粘膜薄嫩,易受损伤。如果出现“鹅口疮”─—口腔粘膜出现点片状的白膜,可轻轻涂擦制霉菌素药水。

2.保温

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将其全身轻轻擦干,用洁净温暖的棉毯包裹。室温不能低于23℃。新生儿体温应保持在36~37℃。生后第一天每4小时测一次体温,体温稳定在36.5℃左右时,以后可改为每6~12小时测一次。若体温低于36℃或高于38℃时,应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3.滴眼

为了防治初生婴儿患上眼炎,所以这个时候可以为婴儿滴一些新霉素或者是氯霉素。

4.体位

除妈妈抱起喂奶外,新生儿整日卧床休息。应保证有足够睡眠时间,每日在20小时以上。最好采取侧卧位,尤其喂奶后应向右侧卧,平时采取左侧卧。经常变换体位,可防止睡偏头。仰卧不安全,此种体位,如漾奶时,可引起窒息。可不必枕枕头,如枕时枕头的高度应大致同肩宽,更不能用硬枕头来矫正头形。

5.注意居住环境

居住环境要特别注意两个因素:第一是通风因素。新生儿的居住环境要求有适当的通风气流,同时要避免传统房屋坐南朝北格局的穿堂风;第二是噪音因素。高分贝、刺耳噪音要注意隔离,以免对宝宝的听觉器官造成伤害。

6.注意冷热护理

因为新生儿体温调节机能差,因此,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防暑降温,平时要根据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7.注意皮肤护理

因为初生婴儿的肌肤是非常的娇嫩,因此是非常容易受伤的。所以婴儿要穿一些宽松的衣服,并且质感要好。

8.注意脐带护理

在新脐带未脱落时,每天用0.5%聚乙烯醇醚络碘溶液擦洗脐部一次,然后用消毒纱布盖上,不要放盆内洗澡。脐带脱落后,可以不用纱布,但必须保持脐部干燥清洁。发现脐部有红或有脓性分泌物,则应进行消炎处理。

9.要保证充足睡眠

经常变换新生儿的睡姿,以防止头颅变形。

10.处理特殊生理现象

如所谓的新生儿“马牙”、女婴出生后数天内阴道有粘液或血性分泌物,红尿、乳房肿大、红斑、色素斑以及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等,这些过几天后就会自然消失,不必特殊处理。如果时间较长或有其它不良反映,则应去医院检查。

二、初生婴儿的错误护理

1、让新生儿竖直坐

这个行为对新生儿绝对是严禁的,因为这时新生儿的脊柱很脆弱,强行竖直会导致脊柱甚至能弯曲变形,3个月大的婴儿才能垂直竖立。

2、给宝宝做瑜伽或武术

这些激烈动作只会让骨骼尚未发展完全的婴儿造成危害,还可能导致婴儿脑出血或是视网膜问题。

3、冷天给宝宝洗冷水澡

宝宝身体抵抗力差,如果用冷水直接冲洗,容易造成娃娃感冒生病。不建议给过小的宝宝在冷天洗冷水澡。

4、摇晃婴儿

为了哄睡,很多大人喜欢摇晃宝宝。其实宝宝是被你们摇晕的,而不是睡着的。摇晃小宝宝,很容易损害到他们颈部的肌肉和韧带的,严重的话甚至会扭伤宝宝的颈部。而且宝宝脑内组织如"豆腐"般脆弱,过度频繁摇晃导致脑出血;另外,婴儿颅底及内面较平滑,脑组织固定不是很结实,受到强大的外力时容易晃动,大脑表面与头骨下的静脉相接的血管也会晃动。晃动的大脑组织很容易被突然改变的外力"撕裂",引发硬脑膜下或蜘蛛膜下腔出血等急症。

5、绑腿

很多老一辈的认为孩子双腿天生弯曲,需要通过绑腿来纠正。幼儿教育专家告诉你,其实捆绑方式包裹婴儿使髋关节长期处于伸展位,不利于婴儿髋关节的稳定,容易发生髋关节发育不良,随着日龄、月龄或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半脱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致残。

6、喂凉水

有些家庭无所谓地让小宝宝喝凉水,热天还让吃雪糕冰棍等,因为婴儿的消化系统未完善,一旦喝了凉水容易导致腹泻。

7、睡姿定型枕

小宝宝容易被旁边的固定枕堵住口鼻引起窒息。而且固定的睡姿,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

8、宝宝嘴巴未洗干净

近年来,宝宝被老鼠咬的新闻层出不穷,如果孩子的脸上、嘴上、下巴沾有奶粉等食物,最易引诱老鼠,所以,一定要把孩子的脸和手洗干净再睡觉,平时需要注意家里是否有老鼠,并做好灭鼠工作。

9、给宝宝穿开裆裤

有些父母为了让宝宝拉尿拉屎方便,节省大人的劳动,给宝宝穿开裆裤,暴露臀部、生殖器官。开裆裤非常容易导致女宝宝生殖器感染,因为女宝宝外阴部由于生理的原因容易被感染,患上尿道炎、膀胱炎、泌尿系统感染。一旦收到感染,宝宝将哭闹不止,痛苦万分。

10、给宝宝灌药

宝宝幼小吃药不配合,为了让宝宝快点康复,心急的父母采取灌药的方式。灌药过程中由于宝宝会哭闹挣扎,不但会将药物吐出来,还容易引起会厌软骨自动关闭的功能失调,会迫使其用口腔代替鼻腔呼吸,将药物灌进去后,幼儿往往来不及及时吞咽,弄不好药物会随着吸入的气体进入气管引起窒息。

三、新生儿有些异常不必担心

1.小女婴的“假月经”

有的小女婴出生后5~7天,阴道里会出现一些灰白色黏液分泌物,有些还是血性的,这种现象俗称“假月经”。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不必担心。因为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体内的激素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宝宝出生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突然中断,就可能出现类似月经周期样的出血。这种“假月经”一般出现在宝宝出生后的6周内,此后分泌物会逐渐减少,最终消失。

特别提醒

小女婴的阴道里分泌透明的、白色的、黄色的或淡淡的血性分泌物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假月经”持续超过6~8周,或者出血呈鲜红色,就不正常,要带宝宝去看医生了。

2.小婴儿的稀便

母乳的月娃娃,大便经常是金黄色的稀糊状,每天排便次数多少不等,大多1~4次,也有的7~8次,甚至更多一些。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得好,体重增长正常,大便和平时比较没有太大的区别,就不能把这种稀便当成腹泻处理。宝宝排稀便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母乳完全符合宝宝的生长需要,特别容易消化和吸收,所以大便就呈现为均匀的稀糊状。有的妈妈认为宝宝是因为吃母乳导致拉稀的,硬要添加一些奶粉。这样做宝宝的大便次数倒是减少了,可是却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发生便秘。妈妈的乳汁是最好的婴儿食品,4~6个月的小宝宝最好纯母乳喂养,不需要添加任何辅食。如果母乳实在不足,再添加些配方奶。

3.呼吸忽快忽慢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自己的小宝宝喘气不太均匀,时快时慢的,偶尔还会深深地吸一口气,妈妈为此担心不已。其实,这在新生儿中很正常。新生宝宝鼻咽部和气管狭小,肺泡适应性差,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而且,新生宝宝每次呼气与吸气量都很小,不能满足体内对氧气的需要,他的呼吸频率自然地就会加快,每分钟可达40~50次,以吸进更多的氧气。所以,小宝宝呼吸不规律、呼吸频率快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特别提醒

如果宝宝在呼吸不规律的同时,还有咳嗽、面色发紫、口吐泡沫的现象,要及时带他去医院就诊。

4.体温升高

新生宝宝“发烧”很正常!因为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善,调节功能差,体温不像大人那么稳定。刚出生的宝宝,体表面积与体重比例比成人大,皮下脂肪又薄,皮肤很容易散热,造成体温升高。给他盖得过多,又没有给他补充足够的水分,也会使宝宝的体温升高。所以,你只要让屋里保持适宜的温度,不要给他盖太多的东西、穿太厚的衣服,宝宝就不会“发烧”了。

5.打喷嚏

很多情况都会引起小宝宝打喷嚏。刚出生的小宝宝,鼻腔狭小,鼻脸短,外界一些微小的物质,比如棉绒、绒毛、粉尘等,都会刺激他的鼻黏膜,引起他打喷嚏。还有,溢奶返流到鼻腔中,宝宝也会打喷嚏。另外,洗澡后宝宝受冷气刺激,也容易打喷嚏。这些情况都是很正常的,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打了几个喷嚏就忙着给他吃感冒药。

6.嘴唇上长疱

宝宝的上下嘴唇都长出了小疱!是喝奶粉上火了?是妈妈吃了上火的东西?都不是!这些小疱是因为喂奶的姿势和吸吮的动作导致的。这些小疱会时隐时现。不用担心的是,嘴唇上的小疱不会造成宝宝疼痛,也不会影响他喝奶。而且,这些因为吸吮而出现的小疱会随着宝宝的长大慢慢变小,逐渐消失。

7.出生几天后体重变轻

“他怎么还没出生的时候重?不会有什么问题吧?”先别着急,绝大多数新生宝宝,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出生后头几天都会有体重减轻的现象。这是因为妈妈的乳汁在头几天还不是很充足,而且初乳虽然富含抵抗感染的抗体,但比较稀薄。再加上出生前宝宝体内储备的多余水分会通过排尿、吸吮等逐渐消耗掉,使体内水分一时失去平衡,造成暂时性体重减轻。一般情况下,宝宝的体重10天内即可恢复。

特别提醒

看你的宝宝是否属于正常的体重变轻,可以从2个方面来观察:

第一,体重丢失量应小于出生体重的10%。

第二,出生后满2周时,体重应回升到出生时的体重水平。如果宝宝不符合这两个条件,那他多半是脱水了。

四、常规新生儿护理

衣服和尿布

新生儿的内衣(包括尿布)应以柔软且易于吸水的棉织品为主,最好不要用化纤或印染织品;衣服的颜色宜浅淡,便于发现污物,并防止染料对新生儿皮肤的刺激;衣服尽量宽松,不妨碍肢体活动且易穿易脱;由于新生儿头部散热较大,气候寒冷或室温较低时应该戴小帽子,同样要柔软舒适。

尿布用柔软吸水性好的棉织品,做到勤洗勤换,通常白天要换4次以上,晚上应换2次以上,每次更换时均应清洗小屁股,并外涂适量护肤油剂;尿不湿则选择质量较好且透气性能好的,在家里时尽量用尿片,出门或睡觉时则用“尿不湿;注意尿片或尿不湿包裹不宜太紧,以便四肢自由伸展。

睡姿

睡姿影响呼吸,且新生儿头颅比较软,良好的睡姿有利于头颅的发育。建议有个舒适、厚度为1~2公分的小枕头,中间稍微下陷,两头微起。

最好的睡姿是仰卧或侧卧,以避免压迫胸肺部,建议在喂养后多采取侧睡,以免溢奶或呛咳造成窒息;在采取仰卧位时,应当经常变换体位;足月儿因活动力较强,出生头几天可以适当采取俯卧,以利呼吸道分泌物流出,防止呕吐物倒流入气管,但俯卧必须拿去枕头,头侧向一面,此时要有家长在一旁监护。

新生儿通常每天要睡18~20个小时,但未满月的宝宝不宜长时间睡眠,家长应该每隔2~3个小时弄醒一次,以方便喂养。

侧卧特别需要注意不能一直偏左或一直偏右,要左右交替侧睡,以防出现歪脖现象。

睡眠习惯

1、尽量保持安静的环境,当晚上喂奶或换尿布时,不要让孩子醒透(最好处于半睡眠状态)。这样,当喂完奶或换完尿布后,会容易入睡。

2、白天不要让孩子睡得太多,白天睡多了,自然晚上就不好好睡眠了。

3、发现孩子有睡意时,及时放到婴儿床里。最好是让孩子自己入睡,如果你每次都抱着或摇着他入睡。那么每当晚上醒来时,他就会让你抱起来或摇着他才能入睡。

4、不要让婴儿含着奶嘴入睡,奶嘴是让孩子吸奶用的,不是睡觉用的,若让孩子含着奶嘴睡着了,在放到床上前,请轻轻将奶嘴抽出。

5、对4~6个月的婴儿哭闹,不要及时做出反应,等待几分钟,因为多数小孩夜间醒来几分钟后又会自然入睡。如果不停地哭闹,父母应过去安慰一下,但不要亮灯,也不应逗孩子玩、抱起来或摇晃他。如果越哭越甚,等两分钟再检查一遍,并考虑是否饿了,尿了,有没有发烧等病兆。

6、让孩子单独睡一个房间。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会变得贪玩而不愿入睡,尤其是在哥哥或姐姐未入睡之前,他是不想睡眠的。但应该知道从刚刚会走的小孩到学龄前儿童,每晚的是睡眠时间应保证10~12小时。

7、孩子不宜睡软床,孩子还处于生长发育之中,骨骼硬度较小,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如果长期睡软床,会由于睡觉时偏向一侧,造成脊柱突向该侧形成畸形。

8、睡觉前不应让孩子兴奋,应保持安静,但可给孩子讲一会书,唱只催眠曲或洗个热水澡。睡前不应看电视或录象节目。这会使孩子兴奋,不利入睡。每天在同一时间让孩子上床睡觉,这样,孩子的生物钟会自然调整过来。

9、每晚睡觉前让孩子在床上抱一抱小玩具熊或其他玩具,这些东西会有助于孩子进入睡眠状态,尤其是当孩子半夜醒来时。但要保证玩具的安全性,比如玩具熊上面是否有纽扣、带子等易引起窒息的东西。

10、检查孩子是否盖得太多或太少,太热或太冷都不利于睡眠。渴了或饿了也不利于入睡。孩子也可能要求亮着灯睡或房门不要关得太严,留些缝隙。避免让孩子与父母一块睡。当孩子要求或召唤时,不要去孩子的卧室,更不要躺在孩子床上就寝。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