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老人养生

关注老年人冬季如何养生 增强御寒能力

导读:老人由于年事已高,阳气减弱,因此,老年人在农历的十十二月里,贵于御寒保暖,护阳益气,扶正气抗邪气。

一、老年人冬季如何养生呢

 1、与时顺应扶正抗邪

祖国医学的养生之道讲究与时顺应,因时制宜。立冬后,气候由秋凉转变为冬寒,冬季阴盛阳衰,寒为冬季主气,属阴邪,最易伤人阳气,最需要人的阳气抵御。老人由于年事已高,阳气减弱,因此,老年人在农历的十、十一、十二月里,贵于御寒保暖,护阳益气,扶正气抗邪气。

 2、穿得厚不一定就暖和

老人首先要注意身体保暖,但“穿得厚才暖和”并不科学。皮肤是人体第二呼吸器官,要不断获取空气中的养分维持整个肌体水分和养分的平衡,如果穿得过厚不能透气,就会给皮肤带来压力,使其不能自由地呼吸。所以,冬季穿衣要科学,进一步说,就是要重视“衣服气候”。

 3、对重要部位重点保护

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对头、鼻、颈、背、手、脚等重要部位的保护。俗话说:“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袄。”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汇”。现代医学认为,头颈部接近心脏,血流量大,向外发散热量多。测试表明,处于静止状态不戴帽的人,在环境气温为4℃时,头部散失的热量占总热量的五分之三,15℃时占四分之三。况且,天寒致病,“首”当其冲。寒冷可使脑卒中(俗称中风)发病率明显增高。因此,老年人在冬天,尤其是出门时一定要戴帽。戴帽时别忘了护住耳朵。

4、营养丰富助御寒

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和体内代谢因素的影响,往往缺乏钾、钙、钠、铁等元素,再加上冬季人体尿量增多,无机随尿液排出的量也增多,因此,应及时予以补充。天津医科大学营养学教授庞文贞具体说,老年人应多选用富含铁的食物(如紫菜、柿子、香菇、黑木耳);富含钙的食物(如豆制品、青豆、藕粉、油菜、紫菜、奶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小白菜、少量鸡蛋、少量肝);富含维生素B2的食物(如黑豆、香菇、奶粉、杏仁)。为了锻炼腿脚,可以适量打打42式太极拳。

二、冬季养生小妙招

 1.多“点”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

方法:每日饮水量应不少于2000~3000毫升。

2.出“点”汗

户外活动可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适当动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健体。

方法: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应选择日照充足的时候运动,避免受寒,防止诱发疾病急性发作。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3.防“点”病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发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而为了保暖,开窗换气的时间又比较少,空气流通不够,如此就为各种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同时,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冬季的空气都不够湿润,鼻腔干燥也会给细菌留下更多可乘之机。

方法: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4.调“点”神

一入冬就觉得没精神、烦躁不安,还会感到压力大。这是冬季抑郁的症状,俗称“冬季心理流感”。

方法: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三、冬季养生四慢法

 1.起床慢一点

天气越来越冷,中老年人夜间或清晨常出现尿频、尿急现象,此时如果起床过快过猛,很容易出危险。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称,人在睡眠时各项生理机能维持低速运转,代谢水平降低,心跳减慢,血压下降。人醒后从熟睡状态转到活动状态时,如立即下床或动作较大,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而且冬天是此病高发季节。

 2.吃饭慢一点

天气寒冷会让胃变得更加敏感,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部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从而引发胃疼、胃胀、腹泻等不适。此时,不少人误以为赶紧用热汤、热饭暖一暖胃,就会舒服很多。但实际上,在天冷的情况下,马上吃东西,或吃得太快,都会使肠胃负担加重,轻则引起食欲不振,严重的还会导致急性胃炎、胃痉挛等。

 3.说话慢一点

老人说话适当慢点,也算养生,在冬季有助保存肾精、阳气。老年人体弱,大部分都患有一些慢性疾病。语速太快,很容易使老人情绪变得激动和紧张,促使交感神经兴奋,造成血管收缩,引发或加重高血压、心脏病等的复发。此外,焦躁的情绪既伤肝伤肺又伤脾,还会影响到人体的内分泌及机体组织的正常运转。相反,如果老人能刻意试着放慢自己的语速,则相当于努力让自己处于平心静气的状态。此时,大脑会变得安静,肌肉容易放松,气血畅通,身体各部分机能组织运转都会更协调。

 4.排便慢一点

冬天在马桶上发生的心梗、猝死等意外事件屡见不鲜,危险级别值得警惕。武汉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陈曼华表示,老年人冬季排便用力是大忌,当人屏气排便时,各个器官的肌肉都在用力收缩,腹部肌肉也一样,这就导致腹压增高,使心脏排血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和心肌耗氧量增加,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或严重心律失常引发的猝死。而且冬天血管收缩、硬化,有脑血管病变或高血压的患者,用力排便时可能发生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死。因此中老年人排便时不要太使劲,排不出来不应勉强。

四、冬季老人的其他养生方法

 1、补充维生素

专家介绍,维生素在人体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身体抵抗外来侵害时各类免疫细胞的数量、活力都和维生素有关。因此,秋冬感冒流行季节,别忘记每日服用维生素C片剂,也可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例如猕猴桃、橙子。为使呼吸道黏膜经常保持湿润,还要补充维生素A,最佳来源是茴香、胡萝卜和甘蓝。此外,经常吃一小撮核桃仁或葵瓜子,它们富含维生素E。

2、按摩3个穴位

专家指出,通过对3个穴位的刺激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秋冬季节容易出现的上火、炎症,提高免疫力。这3个穴位分别是大椎穴(低头时,颈后最突出的椎骨下方)、曲池穴(屈肘成直角所形成的肘横纹外端,再向外移1.5寸处)、风门穴(大椎穴向下移两个骨节,再向左右各移一指半处),可以用中指指腹对各穴位按揉2~3分钟。

 3、经常进行温和的运动

寒冷天气的易患疾病都和心肺有关,心肺健康可以降低秋冬的发病率。适宜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温和运动指在运动中心率达到最大心率(220减去自己年龄)的60%~70%,例如25岁的人最大心率是220-25=195,他锻炼时心率要控制在195×60%至195×70%之间,即117至137之间。专家推荐的运动是健走、游泳、慢跑。

 4、每天一个洋

专家表示,服用添加糖的洋葱浓汁,可以增强人体抵抗力。洋葱中含有大量的天然抗生素,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等都有杀灭和抑制作用。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