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脑垂体腺瘤的概述 脑垂体腺瘤的治疗

导读:压迫蝶鞍区结构,如视交叉、视神经、海绵窦、脑底动脉、下丘脑、iii脑室、甚至累及额叶、额叶、脑干等,导致相应功能的严重障碍。

一、脑垂体腺瘤概述

脑垂体腺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人群发生率一般为1/10万。有的报告高达7/10万。在颅内肿瘤中仅低于脑胶质细胞病和脑膜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们在尸检中发现率为20%-30%。有增多的趋势。垂体腺瘤主要从下列几方面危害人体:

(1)垂体激素过量分泌引起—系列的代谢紊乱和脏器损害;

(2)肿瘤压迫使其他垂体激素低下,引起相应靶腺的功能低下;

(3).压迫蝶鞍区结构,如视交叉、视神经、海绵窦、脑底动脉、下丘脑、iii脑室、甚至累及额叶、额叶、脑干等,导致相应功能的严重障碍。垂体腺瘤好发年龄为青壮年,对病人生长、发育、劳动能力、生育功能有严重损害,并造成一系列社会心理影响。19世纪末以来,人们对垂体瘤的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现代内分泌学、现代病理学、现代放射学、现代神经眼科学、现代显微外垂体瘤约占颅内肿瘤的8%,以30~45岁多见。病理类型:

(1)嗜酸性细胞瘤,表现为指(趾)端肥大症,若疾病发生在成年以前则为巨人症;

(2)嗜碱性细胞瘤,临床较少见,主要表现是内分泌紊乱,出现柯兴氏综合征;

(3)嫌色细胞瘤,主要症状是由于肿瘤压迫引起垂体功能低下及视力障碍,头痛等。也可出现性功能低下,女性有月经不调,x线示蝶鞍明显增大破坏。

二、垂体腺瘤诱发因素

根相关资料统计,垂体腺瘤发病率是7.5-15/10万。在正常死亡病人尸检过程当中,垂体腺瘤发病率各家报道不一,从9%到65%不等。垂体瘤的检出率是非常高的,只是多数患者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而已。诱发脑垂体腺瘤有多种原因:

1.疾病家族史:没有证据显示垂体瘤有遗传因素,虽然一些研究表明垂体瘤也和一些固定基因突变相关。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tumortransforminggene,PTTG)是一种原癌基因,研究发现PTTG是一种很强的细胞转化基因,在垂体细胞的转化、垂体腺瘤的形成和生长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2.疾病基因组学:在基因组序列的研究中,对垂体瘤尚未有肯定的结论。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tumortransforminggene,PTTG)是一种原癌基因,研究发现PTTG是一种很强的细胞转化基因,在垂体细胞的转化、垂体腺瘤的形成和生长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3.不良行为习惯:目前国内外均没有文献显示垂体瘤的发病有何诱因。甚至垂体瘤的卒中也和脑血管卒中不同,没有明确的诱因,但未处理的垂体瘤是垂体卒中的明确诱因。

4.环境或社会因素:近年来,国内为学者对环境污染和社会管理失序等情况可能诱发疾病的根据做了大量有说服力的探索,其危害程度将在长期流行病学的研究中得到证实。

5.相关原发疾病:垂体瘤可以按照肿瘤的大小和激素分泌的功能不同来分类。根据肿瘤大小的不同,垂体瘤分为垂体微腺瘤(肿瘤的直径小于1cm)和垂体腺瘤(肿瘤直径大于等于1cm),垂体大腺瘤(肿瘤直径大于等于1cm小于等于4cm),垂体巨大腺瘤(肿瘤直径大于等于1cm小于等于4cm)。根据分泌激素的不同,又可以分为激素分泌性垂体瘤和无功能腺瘤。1泌乳素分泌型垂体瘤2生长激素分泌型垂体瘤。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型垂体瘤。4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型垂体瘤5其它还有FSH、LH型垂体瘤。

三、脑垂体腺瘤临床表现

脑垂体为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内含数种内分泌细胞,分泌多种内分泌素,如果某一内分泌细胞生长腺瘤,则可发生特殊的临床表现。其详细情况分别叙述如下:

1.不同种类垂体腺瘤的内分泌表现

(1)生长激素细胞腺瘤:早期瘤仅数毫米大小,主要表现为分泌生长激素过多。未成年病人可发生生长过速,甚至发育成巨人。成人以后为肢端肥大的表现。如面容改变,额头变大,下颌突出、鼻大唇厚、手指变粗、穿鞋戴帽觉紧,数次更换较大的型号,甚至必须特地制作,有的病人并有饭量增多,毛发皮肤粗糙,色素沉着,手指麻木等。重者感全身乏力,头痛关节痛,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甚至并发糖尿病。

(2)催乳素细胞腺瘤:主要表现为闭经、溢乳、不育,重者腋毛脱落、皮肤苍白细腻、皮下脂肪增多,还有乏力、易倦、嗜睡、头痛、性功能减退等。男性则表现为性欲减退、阳萎、乳腺增生、胡须稀少、重者生殖器官萎缩、精子数目减少、不育等,男性女性变者不多。

(3)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腺瘤:临床表现为身体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多血质、腹部大腿部皮肤有紫纹、毳毛增多等。重者闭经、性欲减退、全身乏力,甚至卧床不起。有的病人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

(4)甲状腺刺激素细胞瘤:少见,由于垂体甲状腺刺激素分泌过盛,引起甲亢症状,在垂体瘤摘除后甲亢症状即消失。另有甲状腺机能低下反馈引起垂体腺发生局灶增生,渐渐发展成垂体腺瘤,长大后也可引起蝶鞍扩大、附近组织受压迫的症状。

(5)滤泡刺激素细胞腺瘤:非常少见,只有个别报告临床有性功能减退、闭经、不育、精子数目减少等。

(6)黑色素刺激素细胞腺瘤:非常少见,只有个别报告病人皮肤黑色沉着,不伴皮质醇增多。

(7)内分泌功能不活跃腺瘤:早期病人无特殊感觉肿瘤长大,可压迫垂体致垂体功能不足的临床表现。

(8)恶性垂体瘤:病史短,病情进展快,不只是肿瘤长大压迫垂体组织,并且向四周侵犯,致鞍底骨质破坏或浸入海绵窦,引起动眼神经麻痹或外展神经麻痹。有时肿瘤穿破鞍底长至蝶窦内,短时期内神经症状暂不明显。

2.视力视野障碍:早期垂体腺瘤常无视力视野障碍。如肿瘤长大,向上伸展,压迫视交叉,则出现视野缺损,外上象限首先受影响,红视野最先表现出来。以后病变增大,压迫较重,则白视野也受影响,渐渐缺损可扩大至双颞侧偏盲。如果未及时治疗,视野缺损可再扩大,并且视力也有减退,以致全盲。因为垂体瘤多为良性,初期病变可持续相当时间,待病情严重时,视力视野障碍可突然加剧,如果肿瘤偏于一侧,可致单眼偏盲或失明。

3.其他神经症状和体征:如果垂体瘤向后上生长压迫垂体柄或下丘脑,可致多饮多尿;如果肿瘤向侧方生长侵犯海绵窦壁,则出现动眼神经或外展神经麻痹;如果肿瘤穿过鞍隔再向上生长致额叶腹侧部,有时出现精神症状;如果肿瘤向后上生长阻塞第三脑室前部和室间孔,则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如果肿瘤向后生长,可压迫脑干致昏迷、瘫痪或去大脑强直等。

四、脑垂体腺瘤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

脑垂体腺瘤--切片图册1.手术治疗:首选,有垂体卒中者应紧急手术。

2.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无颅内压增高征、肿瘤直径〈3cm者可考虑γ-刀或X-刀治疗。

3.放射治疗:肿瘤未能全切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4.药物治疗:垂体功能减退者可予药物替代治疗,分泌性功能腺瘤选用抑制垂体激素分泌过多的药物。

5.预防感染、对症治疗,有并发症者针对并发症处理。

二、用药原则

1.无分泌功能性腺瘤可予泼尼松、可的松、甲状腺素片、甲基睾丸素、垂体后叶素等替代治疗改善垂体功能减退,按病情需要选用。

2.肿瘤的药物治疗溴隐亭适用于PRL腺瘤及GH腺瘤,赛庚啶适用于ACTH腺瘤、GH腺瘤,氨基导眠能适于ACTH腺瘤。停药后均易复发,常作为手术或放疗后的辅助药物。

3.纠正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以甘露醇、速尿、地塞米松为主药,甚至可使用人血白蛋白

4.注意电解质及体液平衡,术中补充失血。

5.术后酌情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可联合用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促进脑细胞康复。

6.对症治疗,有并发症者针对并发症选药处理。

三、脑垂体腺瘤经鼻孔蝶窦显微手术治疗

手术在全麻下施行,患者取卧位,头后仰30°,气管的麻醉插管固定于左侧口角。术中使用冷光源深部照明和高速微型磨钻,开放蝶窦及鞍底骨质。进入蝶鞍后,在手术显微镜下分离并摘除肿瘤。垂体微腺瘤组织多呈白色或紫红色,易于剥离与切除。对于大腺瘤或巨大腺瘤,在切除鞍内瘤组织后,为使突入鞍上的瘤块获得彻底切除,于患者腰蛛网膜下腔预先置入的导管内缓慢注射生理水,用增加颅内压力的方法将鞍上瘤块挤压入术野内,有利于手术摘除。注射生理盐水的量依监测的颅内压力值而定,一般为20ml~60ml,少数为80ml。若icp>5.33kpa,则应特别慎重,注射量过多或过快可能会产生急性颅内压增高而引起严重并发症。肿瘤切除后严密止血,瘤腔内用小片明胶海绵堵塞。并取小块肌肉及骨片行鞍底修补,局部就用医用胶粘合加固,防止csf漏或垂体脱位,鼻腔用碘仿或油沙条堵塞。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