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幼儿保健

婴儿打呼噜怎么回事婴儿打呼噜怎麽医治

导读:建议:3个月大的宝宝开始学习抬头,脊柱也开始向前自然的生理弯曲,同时随着躯体的发育,肩渐渐变宽,为了能使睡眠时体位合适,宝宝3个月后可以开始使用枕头,高度一般为4厘米即可。

一、婴儿打呼噜是怎麽回事

1、睡姿问题。宝宝如果常仰卧睡,易引起舌根后坠,造成咽腔狭窄,引起打鼾。

建议:睡姿主要取侧卧位,与仰卧位相比,侧睡可以减少舌根后坠,减轻打鼾症状。妈妈可以在宝宝睡衣背侧上方缝制一个软的弹性小球,有利于控制睡眠姿势,减少仰睡的机会。另外,打鼾的宝宝普遍对于环境的刺激比较敏感,所以要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外界刺激。

2、枕头高度问题。枕头高度不合适,同样会使颈部过屈,导致气道不通畅。

建议:3个月大的宝宝开始学习抬头,脊柱也开始向前自然的生理弯曲,同时随着躯体的发育,肩渐渐变宽,为了能使睡眠时体位合适,宝宝3个月后可以开始使用枕头,高度一般为4厘米即可。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加枕头高度。

3、疾病。腺样体、扁体在幼儿时期发育很快,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是儿童时期特有的疾病。当气温变化、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或上呼吸道感染时,炎症累及扁桃体、腺样体而引起进一步肿大,堵塞后鼻孔及口咽部,导致气道不通畅而引起打鼾。

二、小儿为什么打呼噜

儿童由于对缺氧的耐受性较差,一旦呼吸困难不能及时纠正就会酿成大祸。现在,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孩子与父母分室休息的现象相当普遍,如果不细心观察,家长根本就不知道孩子打鼾;另一方面,有些家长并不把打鼾当回事,毫无戒备心理。所以,父母应多观察。当孩子有打鼾现象,特别是鼾声响亮、不规则、鼾声变调。

儿童期是呼吸模式形成的重要阶段。睡眠中采取经鼻呼吸时,气流通过鼻腔产生的神经反射可使咽部开大肌兴奋扩大咽腔。当鼻腔和鼻咽部阻塞出现张口呼吸时,咽部开大肌的作用明显减弱,咽气道狭窄。我国八个城市儿童睡眠状况调查显示,儿童睡眠频繁打鼾的发生率为5.7%,睡眠呼吸暂停为0.4%。

这里必须明确的是,部分患儿表现为多动、烦躁、注意力不集中。发育迟缓是生长期儿童的主要特征之一,表现为身材矮小、体重偏轻、食欲不振。病态肥胖儿发病率相对增多。在睡眠打鼾过程中频繁出现呼吸暂停现象,这样的患儿常常表现为一段时间呼吸暂停后猛烈地翻身,甚至憋醒,长出一口气后再接着睡,有的可以伴有盗汗、踢被子,很容易感冒,甚至有人出现遗尿和梦游等现象。还有一种普通的原因:睡觉时姿势不对。

三、婴儿打呼噜是有什麽病

1、扁桃体肿大

婴幼儿时期,宝宝的咽部集结了丰富的淋巴组织,又称增殖体,增生过大则为增殖体肥大。扁桃体或增殖腺肥大,引起咽喉部狭窄,入睡时发出鼾声,导致打呼噜、张口呼吸甚至呼吸暂停等现象。

2、鼻道狭窄

宝宝的咽腔较短,鼻道狭窄,稍有分泌物或黏膜肿胀就易阻塞。半岁之内的小宝宝时常有鼻音、鼻塞或喉咙有痰音,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3、呼吸道炎症

上呼吸道发炎、慢性鼻窦炎会使鼻黏膜充血水肿,以及扁桃体增殖体异常肥大,鼻咽部通气受阻,睡眠时不能经鼻呼吸,出现随呼吸发出的鼾声。

4、肥胖

体胖的宝宝咽部的软肉构造较肥厚,睡觉时口咽部呼吸道易阻塞,出现鼾声,严重时甚至会有呼吸暂停的现象。

5、睡眠姿势不佳

譬如宝宝仰睡,舌头根部因重力关系向后倒,呼吸通道受到部分阻塞,气流进出鼻腔、口咽和喉咙时,附近黏膜或肌肉产生振动发出鼾声。

6、因感冒而引起的呼吸不畅

7、除因为呼吸道与鼻腔内所引起的各种原因外,还要注意孩子睡觉的环境 睡姿为重要,不要有重物压在或在孩子周围,更要注意孩子本身的穿着是否过重,手臂睡觉有没有压在自己身上等等问题都要注意,可能也会跟日常吃的东西有关,或者遗传,都可以后天改正的。

四、婴儿打呼噜怎麽医治

普通手术治疗

目前儿童打鼾的治疗依然是通过手术切除患儿的扁桃体、腺样体,解除上呼吸道堵塞导致的狭窄。腺样体可分为球型、弥漫型、后鼻孔型三种,特别是后鼻孔型,医生有时难以完全将其切除,残留的腺样体组织再生能力又很强,半年左右患儿又会出现打鼾的症状,有的家长担心孩子难以忍受疼痛和出血,于是不敢让孩子手术。

等离子手术治疗

而今,许多优秀医疗机构引进的低温等离子消融系统,解决了家长这个后顾之忧。采用低温等离子微创技术,术后立即会感觉呼吸通畅,而且术中无痛苦,对周围的正常组织没有影响,几乎不出血,是目前治疗儿童鼾症的首选方法。

等离子手术治疗儿童鼾症的优势

1.温度低:40—70摄氏度下,组织损伤轻,出血少,儿童能够忍受。

2.效果好:手术中实时消融,效果好且持久不复发。

3.安全性高:微创方法,无电流进入人体。

4.并发症少:黏膜下消融技术最大限度的保护了黏膜功能,无鼻腔返流和异物感。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