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异位性皮炎有哪些主要表现 预防异位性皮炎得有效措施

导读:异位性皮炎的病理因素本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免疫和对生理药理介质反应异常有关,环境因素在本病发生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什么叫异位性皮炎

(一)婴儿期临床表现与婴儿湿疹相同,损害部位主要在额、面颊、耳廓、头皮及下颊部,四肢和躯干也可发生。初起为急性红斑,渐渐,在红斑基础上出现针头大的丘疹、丘疱疹及水疱,可密集成片,境界不清。皮疹呈多形性瘙痒著明。搔抓重者可有抓破,渗出浆液及显露有多量渗液的鲜红糜烂面,渗液干后结痂,头皮部可呈黄色脂溢性痂。病情时重时轻,某些食品或环境等因素可使病情加剧,一般常在2岁内逐渐痊愈。

(二)儿童期多在婴儿期缓解1~2年后,自4岁左右开始发病,少数自婴儿期延续发生。皮损常累及四肢伸侧或屈侧,常限于(月国)窝及肘窝等处。皮损潮红常比婴儿期为轻,丘疹暗红,渗出较轻,可有抓破。久之,皮疹肥厚呈苔藓样变。少数可呈痒疹样损害,正常皮色或暗褐色,表面粗糙,散布于四肢伸侧。附近淋巴结可肿大。

儿童期异位性皮炎又可分二型,即湿疹型和痒疹型。

湿疹型多发于四肢屈侧,特别是肘窝和腘窝。皮损表现与成人的亚急性或慢性湿疹酷似。常见为多数密集小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往往相互融合成片,部分呈苔藓样变。

痒疹型好发于四肢伸侧及背后,皮疹表现为全身性疏散分布的米粒至黄豆大丘疹、损害处干燥,陈旧皮损小而硬。病变处抓痕累累,往往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儿童期异位性皮炎自觉奇痒,以痒疹型尤甚,可因搔抓以至继发细菌感染。病程呈慢性经过,常反复发作,可逐渐痊愈或发展迁延为成人期异位性皮炎。

(三)青年成人期指12岁以后青少年及成人阶段的遗传过敏性皮炎,可从儿童期发展而来或直接发生。皮损常为苔藓样变或呈急性或血急性湿疹样损害,好发于肘窝、(月国)窝、四肢及躯干。

二、异位性皮炎的病理因素

本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遗传、免疫和对生理药理介质反应异常有关,环境因素在本病发生中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约70%患者家族中有遗传过敏性皮炎、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等遗传过敏史。

双亲均有遗传过敏史,其子女发生遗传过敏性疾病的机会比双亲中只有一方有遗传过敏史的要高。近来发现染色体11ql3部位的基因与本病的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相关。在免疫异常方面表现为血ige增高,近来研究指出皮肤朗格汉斯细胞具有高亲和力igefc受体(fceri)。“吸入性”抗原进入遗传过敏性皮炎的皮肤,引起朗格汉斯细胞的活化,释放il-1β使异位性特异的t辅助细胞亚类th-2活化而产生il-4、il-5等细胞因子,刺激b细胞产生ige,同时il-5是人嗜酸性白细胞分化与增生的重要细胞因子。在遗传过敏性皮炎患者中,由环境变应原(屋尘螨,花粉)斑试引起的湿疹样皮肤反应的表现与皮肤迟发相反应(cutaneouslate-phasereaction)相似。在皮损中有嗜酸性白细胞浸润,故认为ige介导的“接触性过敏”,在遗传过敏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生理药理学方面,患者白细胞和表皮细胞对β肾上腺素能性激动剂的反应迟钝,所产生的camp水平及抑制表皮细胞核分裂功能降低,β肾上腺素能性受体与β兴奋剂亲和力下降,a肾上腺素能性受体比率增高等。此外尚发现单一核细胞内camb磷酸二酯酶(pde)活性增高,从而使camp水平下降。

三、异位性皮炎有哪些治疗方法

(一)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治疗异位性皮炎的方法之一,主要是口服自制湿疹冲剂或痒疹冲剂,外用中药4号、青黛油、黄柏散等进行治疗。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药物进行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不可滥用药。

(二)激素治疗

异位性皮炎该怎么治疗?激素治疗也是异位性皮炎的治疗方法之一,可分为口服激素和外用激素两种。口服激素主要是从皮肤的表层改善异位性皮炎的症状,外用激素则主要是缓解皮炎的症状。

(三)仪器治疗

仪器治疗,主要是运用仪器强制治疗异位性皮炎,也是治疗异位性皮炎的一种方法,治疗后容易复发。

异位性皮炎的治疗原则

一般处理:1.尽量避免及去除一切可疑致病因素,如食物、药物、吸入物、接触物和慢性病灶。2.发病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食物,忌食鱼、葱蒜等刺激食物。

药物治疗:1.酌情使用抗组织胺药物、钙剂、维生素c及普鲁卡因等药物。2.如有继发感染者,应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3.中药针灸治疗。

局部用药:1.急性期力求简单,避免刺激。渗出较多者,可用生理盐水、硼酸溶液、绿茶叶水或马齿苋箭剂湿敷。有感染者,可用高锰酸钾液、利凡诺液湿敷。2.亚急性期可用氧化锌油、肾上腺皮质激素类乳剂搽抹患处。3.慢性期可用焦油类软膏、乳剂或青黛膏、风油膏、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软膏外用。

其他治疗:针灸治疗。

四、如何有效预防异位性皮炎的发病

1.减短指甲,避免无意识搔抓时造成皮肤严重损伤

2.避免过度沐浴及少用肥皂或含有药性、皂碱、香精之清洁剂,避免皮脂流失而使皮肤干燥,可选用天然植物成份(如超浓缩葵花子油)之清洁嫩肤产品,以维护肌肤脂质。[4][5]

3.用温水盥洗,避免酸碱值高的清洁剂与洗衣剂,并应洗净无残留,以免刺激皮肤

4.沐浴后及干冷时可涂抹适量无刺激(药性、香精、防腐剂)的润肤剂[1]

5.远离用香水、芳香剂、蚊香、樟脑丸、杀虫剂等刺激物质或气味

6.穿着棉质衣物,避免穿着易造成刺激的羊毛、尼龙材质。

7.被子的选择可选用蚕丝或化学材质,勿使用毛毯,易缠有尘螨。[6][7]

8.避免衣物粗糙、过紧而造成摩擦刺激加重病情

9.高温时保持凉爽避免流汗与太阳直接照射,汗水及阳光皆会刺激皮肤

10.避免接触与动物(宠物)皮屑、毛发、排泄物接触,此类物体中皆含大量易刺激病原体

11.不铺地毯、草席榻榻米,远离毛绒玩具,以免缝隙中孳生病原体

12.将厚窗帘布替换为百叶窗,灰尘易堆积于厚窗帘布上

13.周围相对湿度保持50~65%间,同时避免温差过大,患者极易因过度敏感而发作

14.使用空气过滤器减少霉菌生长,并应定期更换滤网

15.每周并以高温清洗寝具,减少含菌数

16.时常清扫环境减少灰尘,降低刺激原

17.禁烟并远离二手烟,烟中所含化学物质为体内免疫系统的大敌

18.部分患者避免食用牛奶、蛋、鱼、小麦、花生、大豆,少数患者对其中食物过敏

19.减少情绪波动与精神压力,经证实负面情绪与精神压力会导致内分泌失调

20.皮肤伤口须小心处理,避免引发感染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