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四季养生

冬季如何养生保健 冬季女性保养小秘籍

导读: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应选择日照充足的时候运动,避免受寒,防止诱发疾病急性发作。

一、冬季养生的窍门有哪些

多“点”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毒、消除废物之功效。冬天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

方法:每日饮水量应不少于2000~3000毫升。

出“点”汗

户外活动可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适当动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健体。

方法: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应选择日照充足的时候运动,避免受寒,防止诱发疾病急性发作。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防“点”病

冬季气候寒冷,容易诱发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而为了保暖,开窗换气的时间又比较少,空气流通不够,如此就为各种细菌的滋生提供了条件。同时,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冬季的空气都不够湿润,鼻腔干燥也会给细菌留下更多可乘之机。

方法: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调“点”神

一入冬就觉得没精神、烦躁不安,还会感到压力大。这是冬季抑郁的症状,俗称“冬季心理流感”。

方法: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滑冰、跳舞和打球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早“点”睡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说:“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有句俗语: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仨月。中医讲究春发夏长秋收冬藏,冬天是养精蓄锐的季节。

方法: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

 进“点”补

冬天属于“闭藏”的季节,肾主封藏,也就是说冬天是养肾的时节。冬天通过进补养肾,让身体更好,更少得病。

方法:冬季养生要科学进补。阳气偏虚的人,选羊肉、狗肉、鸡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不宜食生冷燥热的人,选用枸杞子、红枣、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药补则要遵医嘱,一人一法。冬令进补前,最好选用红枣炖牛肉,也可煮生姜大枣牛肉汤,以调节脾胃功能。

 护“点”脚

民间有一说法,“寒从脚底生”。因为脚为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而中医认为脚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脚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脚部保暖防寒。冬季健脚即健身。

方法:天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天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

二、冬季女性养生需注意哪些问题

 冬季着装 保暖是关键

许多女性为追求时髦漂亮,在严寒的冬季只要风度不要温度,穿衣单薄甚至薄袜短裙。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在冬季,我们应该顺应气候的变化,不应该与自然抗衡。同时,应该加强锻炼,逐渐增强抗寒能力。但是,不能因为追求漂亮,就去穿很少的衣服。因为着装过少,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妇科疾病。

冬季,有部分女性特别怕冷,久居不动,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里,空调房内空气不流通,对人体非常有害,因为女性的呼吸道粘膜比男性敏感。因此,在冬天,我们应该走出去,不要长期待在空调房内。这样才有助于女性的健康。

月经来潮 注意保暖养生

在女性的一生中要经历月经,怀孕,生产这些关口。这些对女性身体都会造成损伤。在冬季,女性该怎样养生呢?

“冬季来月经的时候,应该保持心情舒畅,主动化解矛盾,以防肝气郁结。同时动作要和缓轻柔。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同时,在经期还应该加强营养的补充和用一些和血化瘀的药物,比如当归等。平时要加强运动,年轻人可选择登山,跳操等运动,一周2-3次,每次一小时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经期不能做增加腹压的运动,如仰卧起坐及器械等。”

 冬季饮食推荐:当归生姜羊肉汤

在养气的同时,食疗也是一剂养生良方,赖玉琴主任推荐一款女性冬季宜服食品:当归生姜羊肉汤(羊肉500g切块,开水汆一下,去泡沫;当归10g洗净,生姜20g去皮,放砂锅中加入适量黄酒、红糖、水,文火煮2小时即可食用。适用于怕冷,寒性痛经的人)。

对于孕妇在冬季应该调情志,不要急躁,遇到事情应该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不要乱发脾气。同时,还要注意保暖,不要感冒。以防感冒病毒危害胎儿。当然,注意保暖并不是说要紧闭门窗,而是应该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这样有利于胎儿的发育。

产后,以前的老观念认为产妇不能吹风,室内不开窗。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产妇同样需要呼吸新鲜空气,否则不利于产后恢复。在产后,有部分产妇会出现忧郁症,这是一定要避免的。那应该怎样避免呢?赖主任说,产后应该保持精神愉快,切记常怒或忧思以免气滞血瘀,影响产后恢复。

更年期的妇女,由于体内激素的关系,容易发怒。应该放松心情,不要大怒,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适当运动缓解不适。但在运动的时候不宜时间过长,也不能选择运动量太大的。因为更年期妇女骨质疏松比较严重,容易骨折,可以散散步,打太极,跳坝坝舞等。也可以和家人一起逛逛街,喝喝茶,不要把自己闷在家里。

冬季保暖穿紧身衣 警惕霉菌性阴道炎

冬季,是各种妇科炎症的高发期,这是因为许多女性喜欢穿化纤或是紧身的内衣裤,造成私处不透气所致。要预防冬季妇科病,赖主任说,应该穿宽松的纯棉内衣裤。内衣裤应该与其他衣物和袜子分开洗,最好是手洗。清洗外阴时最好冲洗,不要坐浴或盆浴。也不要使用洗液等药物。月经期更换卫生巾应比较频繁。

冬季护肤 勤喝水多食疗

冬天气候干燥,容易觉得头发和皮肤干燥。怎样在干燥的气候下仍然能保持皮肤的水润红嫩呢?赖主任说,首先要多喝水。其次是要多食红枣,银耳等养阴润燥的食物。25岁以后的女性还应该定期做面膜,推荐一款简单易做的家庭护肤面膜:黄芪粉(10-50g)+蜂蜜。调和后直接涂在脸上或均匀的涂在面膜纸上敷脸,一周一次,一次10到15分钟。坚持用能起到很好的保湿效果。

洗脸时水温不宜过热,45度左右即可。除了面颊皮肤易在冬季需要补水外,我们身体中最缺少皮肤水分的应该是小腿的胫骨处,可在该处涂抹黄芪霜,适当做一些揉搓运动,使该处血液循环,脱离“蛇皮”皮肤的困扰。同时在饮食上可食用养阴润燥的食物,推荐墨鱼炖鸡和银耳梨子羹。

冬季,气候寒冷,许多人为了保暖,喜食大温大补之品。温补之品固然可以御寒,但过食则会燥热伤阴,损伤津液,让人觉得更干燥。成都人冬季爱吃火锅、羊肉汤,如果你吃了之后就会觉得口干舌燥,那就是因为过食温补损伤津液了。这时,可喝一碗冰糖银耳羹,养阴润燥。

中医认为,七情太过或不及均可致病,不能强制性的压制心情,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排解心中压力。冬季女性可泡饮枸杞大枣桂圆菊花茶,对于久居房间的上班一族来说,是不错的保养选择。同时女人要爱护自己不可熬夜,早上八点以前起床,也不要赖床,早睡早起有利于身心健康。

三、适宜冬季喝的5款粥

 1.高血压:薏米预防高血压

中医认为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经常食用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富含膳食纤维的薏米有预防高血脂、高血压、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2.肾亏:花生栗子补肾益气

花生有“长生果”的美称,是熬制腊八粥不可缺少的原料,具有润肺、和胃、止咳、利尿、下乳等多种功能。栗子则能补肾益气、治腰酸腿软。

 3.糖尿病:燕麦降低胆固醇浓度

食用燕麦可减慢血糖值的上升,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浓度的作用,因此对于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妨在粥里放点燕麦。

 4.心血管病:黄豆降低血中胆固醇

黄豆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铁、胡萝卜素等,营养十分丰富,并且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病、抑制多种恶性肿瘤、预防骨质疏松等多种保健功能。

5.美容:粥油滋补身体更养颜

不少美眉都喜欢喝腊八粥来美容,但这里还有个美容小秘密,那就是不要舍弃粥油。所谓粥油,其实就是煮粥时反复煮沸而浮于粥面上的那层浓稠液体,也称米油。中医认为,粥油味甘性平,其滋补之功胜于熟地,每日若能喝一碗米粥,黑瘦者不出百日即可美白。

腊八粥虽为节令小吃,但由于现在各种配料一年四季都有,且易于人体吸收、老少皆宜,所以腊八粥不必等到腊月初八才喝,它也可以作为日常营养配餐和调剂饮食生活的一道美食。

四、冬季洗澡需注意哪些问题

 一、饱食或空腹不宜洗澡

每顿后,人体要从全身调集一部分血液到胃肠帮助消化。饭后立即洗澡,由于消化道血流量较少,会妨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引起肠胃道疾病,另外,心脏等部位供血不足,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建议:洗澡时间应在饭后3小时左右为宜。

二、洗澡不易太勤

冬季人们出的汗量减少,加之空气十分干燥,自动脱落的皮垢不会很多。太勤洗澡,会把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洗掉,容易伤害到皮肤的角质层,引起皮肤瘙痒;同时,皮肤的抵抗力也会减弱,水分更容易蒸发掉,皮肤就会干燥。

建议:①老人皮肤处于变薄和萎缩状态,建议7天洗一次,7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延长到10天洗一次。②肤质干燥者,建议2-3天洗一次。

 三、洗浴时间不宜过长

洗澡时间过长皮肤容易脱水,人容易疲劳,还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严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此外,洗澡时间过长,头部血液供应相应减少,易导致脑缺血而发生意外。

建议:盆浴20分钟,淋浴3-5分钟即可。

 四、洗澡水温不宜过高

水温过高容易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的程度。同时,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因为全身皮肤血管明显扩张,使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肤,会使心脏缺血缺氧。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的老人,水温过高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加重心脑血管的负担,引起休克。

建议:水温24℃到29℃为宜。

五、不宜用含碱量高的沐浴液和香皂

我们的皮肤是呈微酸性的,碱性成分高的沐浴液和香皂会破坏皮肤酸碱平衡,导致皮肤干燥、紧绷不适。

建议:选择偏中性的沐浴乳、沐浴皂。

 除去上述5点不宜,冬季洗澡前后还要注意以下7点:

1、洗澡前喝一杯热开水,可以补充因毛细血管扩张而导致的水份大量散失。

2、洗澡后全身涂抹润肤露,可以锁住皮肤表面水分,缓解干燥瘙痒。

3、洗澡后,要用干毛巾把全身擦干,并尽快穿上衣服、鞋帽,以防感冒。

4、洗澡搓擦用力不宜太大,这样会损伤皮肤的鳞状上皮细胞,降低皮肤的自然防护功能。

5、平时注意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以提供皮肤足够水分,自身皮脂对皮肤的保护作用肯定是最好的。

6、在比较干燥的部位,可以每天都擦一些尿素脂或凡士林。平时还应多食一些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7、发烧时不宜洗澡。当人的体温上升到38℃时,身体的热量消耗可增加20%,身体比较虚弱,此时洗澡容易发生意外。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