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幼儿保健

小儿腹泻的症状及检查 如何治疗小儿腹泻

导读:①预防脱水:腹泻导致体内大量的水与电解质丢失,因此,患儿一开始腹泻,就应该给口服足够的液体并继续给小儿喂养,尤其是婴幼儿母乳喂养,以防脱水。

一、如何治疗小儿腹泻

提起小儿腹泻,大家应该会既害怕又陌生。这是一种严重疾病,不及时治疗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但是大家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却并不熟悉。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小儿腹泻的具体治疗,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这种恶性疾病。

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为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

 (1)脱水的防治:脱水的预防和纠正在腹泻治疗中占极重要的地位,世界卫生组织(WH0)推荐的口服补液(0RS)进行口服补液疗法具有有效,简便,价廉,安全等优点,已成为主要的补液途径,是腹泻治疗的一个重要进展,口服补液治疗是基于小肠的Na-葡萄糖耦联转运机制,小肠微绒毛上皮细胞刷状缘上存在Na-葡萄糖的共同载体,只有同时结合Na和葡萄糖才能转运,即使急性腹泻时,这种转运功能仍相当完整,动物实验结果表明,ORS溶液中Na和葡萄糖比例适当,有利于Na和水的吸收,ORS中含有钾和碳酸氢盐,可补充腹泻时钾的丢失和纠正酸中毒。

①预防脱水:腹泻导致体内大量的水与电解质丢失,因此,患儿一开始腹泻,就应该给口服足够的液体并继续给小儿喂养,尤其是婴幼儿母乳喂养,以防脱水。

 ②纠正脱水:小儿腹泻发生的脱水,大多可通过口服补液疗法纠正,重度脱水需静脉补液。

 (2)纠正酸中毒:轻,中度酸中毒无需另行纠正,因为在输入的溶液中已含有一部分碱性溶液,而且经过输液后循环和肾功能改善,酸中毒随即纠正,严重酸中毒经补液后仍表现有酸中毒症状者,则需要用碱性药物。

(3)钙和镁的补充:一般患儿无须常规服用钙剂,对合并营养不良或佝偻病的患儿应早期给钙。

(4)饮食治疗:饮食治疗目的在于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并针对疾病特殊病理生理状态调整饮食,加速恢复健康,强调腹泻患儿继续喂养,饮食需适应患儿的消化吸收功能,根据个体情况,分别对待,最好参考患儿食欲,腹泻等情况,结合平时饮食习惯,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母乳喂养者应继续母乳喂养,暂停辅食,缩短每次喂乳时间,少量多次喂哺,人工喂养者,暂停牛奶和其他辅食4~6h后(或脱水纠正后),继续进食,6个月以下婴儿,以牛奶或稀释奶为首选食品,轻症腹泻者,配方牛奶喂养大多耐受良好,严重腹泻者,消化吸收功能障碍较重,双糖酶活力受损,乳糖吸收不良,全乳喂养可加重腹泻症状,甚至可引起酸中毒,先以稀释奶,发酵奶,奶谷类混合物,去乳糖配方奶喂哺,每天喂6次,保证足够的热量,逐渐增至全奶,6个月以上者,可用已经习惯的平常饮食,选用稠粥,面条,并加些植物油,蔬菜,肉末或鱼末等,也可喂果汁或水果食品。

饮食调整原则上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尽量鼓励多吃,逐渐恢复到平时饮食,调整速度与时间取决于患儿对饮食的耐受情况,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者,如大便量,次数明显增多,呈水样稀便,带酸臭味,呕吐,腹胀,肠鸣音亢进,又引起较严重的脱水和酸中毒,停止喂哺后症状减轻,考虑急性腹泻继发性乳糖酶缺乏,乳糖吸收不良,改稀释牛奶,发酵奶或去乳糖配方奶(不含乳糖)喂养,并密切观察,一旦小儿能耐受即应恢复正常饮食,遇脱水严重,呕吐频繁的患儿,宜暂禁食,先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病情好转后恢复喂养,必要时对重症腹泻伴营养不良者采用静脉营养。

 专家提醒:小儿腹泻停止后,应提供富有热卡和营养价值高的饮食,并应超过平时需要量的10%~100%,一般2周内每天加餐1次,以较快地补偿生长发育,赶上正常生长。

二、小儿腹泻的症状表现

小儿腹泻的表现形式很多,症状也不一而足,这种疾病以多种方式折磨着患者和家属,那么,小儿腹泻的症状有哪些呢,它究竟带跟人们多少痛苦?下面请跟着小编的文字一起看一下这种疾病的症状都是什么。

 1.消化道症状

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量增加,性质改变,大便3次/d以上,甚至10~20天,可呈稀便,糊状便,水样便,或是黏液脓血便,判断腹泻时粪便的性状比次数更重要,如果便次增多而大便成形,不是腹泻,人乳喂养儿每天排便2~4次呈糊状,也不是腹泻,恶心,呕吐是常见的伴发症状,严重者呕吐咖啡样物,其他可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2.全身症状

病情严重者全身症状明显,大多数有发热,体温38~40℃,少数高达40℃以上,可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惊厥,甚至昏迷等表现,随着全身症状加重,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肝,肾功能失调。

3.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主要为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有时还有低钾血症,低钙血症。

4.脱水

由于腹泻与呕吐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使体内保留水分的能力减低;严重呕吐,禁食,食欲减低或拒食,使食物和液体摄入量均减少;患儿发热,呼吸加快,酸中毒者呼吸加深,使不显性失水增加,根据水,电解质损失的量及性质不同分为3种类型:等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130~150mmol/L),低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小于130mmol/L),高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大于150mmol/L),大多数急性腹泻患儿为等渗性脱水,一般表现为体重减轻,口渴不安,皮肤苍白或苍灰,弹性差,前囟和眼眶凹陷,黏膜干燥,眼泪减少,尿量减少,严重者可导致循环障碍,按脱水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脱水的评估。

5.代谢性酸中毒

脱水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代谢性酸中毒,产生原因为:大量的碱性物质随粪便丢失;脱水时肾血流量不足,尿量减少,体内酸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不良,摄入热量不足,脂肪氧化增加,代谢不全,致酮体堆积且不能及时被肾脏排出;严重脱水者组织灌溶不足,组织缺氧,乳酸堆积,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嗜睡,呼吸深长呈叹息状,口唇樱红,严重者意识不清,新生儿及小婴儿呼吸代偿功能差,呼吸节律改变不明显,主要表现为嗜睡,面色苍白,拒食,衰弱等,应注意早期发现。

6.低钾血症

腹泻时水样便中钾浓度约在20~50mmol/L,吐泻丢失过多以及摄入不足,钾不能补偿等可导致低血钾发生,其症状多在脱水与酸中毒纠正,尿量增多时出现。

(1)脱水,酸中毒纠正时常出现低钾原因:

酸中毒时细胞外液H的进入细胞内,与K交换,故细胞内K下降,而血清钾不降低,脱水时肾功能低下,钾由尿液排出减少,在补液后,尤其是输入不含钾的溶液,血清钾被稀释并随尿排出增多,酸中毒纠正后钾又从细胞外转至细胞内,此时易出现低钾血症。

病程在1周以上时逐渐出现低钾血症。

营养不良者出现较早且较重,在脱水未纠正前,因血液浓缩,酸中毒,尿少等原因,血钾浓度尚可维持正常,此时很少出现低钾血症,而随着脱水和酸中毒逐步纠正和尿量的增多,再加补给钾含量不足从而逐渐出现。

(2)低钾血症表现:血清钾低于3.5mmol/L以下,表现为精神萎靡,肌张力减低,腹胀,肠蠕动减弱或消失,心音低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昏迷,肠麻痹,呼吸肌麻痹,心率减慢,心律不齐,心尖部收缩期杂音,可危及生命,心电图表现ST段下移,T波压低,平坦,双相,倒置,出现U波,P-R间期和Q-T间期延长。

7.低钙血症和低镁血症

一般不会出现,腹泻持久,原有佝偻病或营养不良患儿,当酸中毒纠正后,血清结合钙增多。

小儿腹泻的症状就是这样,希望小编的这篇文章能对您有所帮助。

三、小儿腹泻的检查

小儿腹泻的检查对治疗有重大意义,全面准确的检查,能够使疾病尽快进入明确诊断和有效的治疗阶段。但是,小儿腹泻的检查方法很多,小儿腹泻需要怎样检查才能确诊呢?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以免检查的时候两眼一抹黑。

1.粪便常规检查:大便显微镜检查,注意有无脓细胞,白细胞,红细胞与吞噬细胞,还应注意有无虫卵,寄生虫,真菌孢子和菌丝,有时需反复几次才有意义,有助于腹泻病的病因和病原学诊断。

 2.大便培养:对确定腹泻病原有重要意义,1次粪便培养阳性率较低,需多做几次,新鲜标本立即培养可提高阳性检出率。

3.大便乳胶凝集试验: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等,有较好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空肠弯曲菌肠炎的诊断有帮助。

4.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轮状病毒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有助于轮状病毒肠炎和其他病毒性肠炎诊断。

5.聚丙烯酰凝胶(PAGE)电泳试验:此法可检测出轮状病毒亚群及不同电泳型,有助于轮状病毒分类和研究。

6.粪便还原糖检查:双糖消化吸收不良时,粪便还原糖呈阳性,pH值小于6.0,还原糖检查可用改良斑氏试剂或Clinitest试纸比色,继发性双糖酶缺乏远较原发性多见,原发性者以蔗糖-异麦芽糖酶缺乏最常见。

7.粪便电镜检查:对某些病毒性肠炎有诊断价值,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沃克病毒性肠炎等。

 8.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病毒性肠炎白细胞总数一般不增高,细菌性肠炎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不增高,半数以上的患儿有杆状核增高,杆状核大于10%,有助于细菌感染的诊断。

9.血培养:对细菌性痢疾,大肠埃希杆菌和沙门菌等细菌性肠炎有诊断意义,血液细菌培养阳性者有助于诊断。

 10.血生化检查:对腹泻较重的患儿,应及时检查血pH,二氧化碳结合力,碳酸氢根,血钠,血钾,血氯,血渗透压,对于诊断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11.其他:对迁延性和慢性腹泻者,必要时作乳糖,蔗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呼气氢试验(一种定量非侵入性测定碳水化合物吸收不良的方法,有条件可以应用),也可作纤维结肠镜检查。

小编提示:孩子的父母千万不要忽视小儿腹泻。发现孩子染病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为自己的孩子加一份保障,助力孩子的成长。

四、小儿腹泻的饮食

俗话说:治病不如防病,治病更要养病。对于小儿腹泻来说,治疗固然重要,护理和也不容忽视。小儿腹泻的饮食护理十分有必要,需要认真对待。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以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小儿腹泻后的饮食

1、焦米汤。这在民间广为采用,制作方法也较简单。先将大米粉(米粉产品)放入锅中用文火炒成淡黄色,闻到焦米香味时即可,注意掌握火候,不宜过焦。食用时间焦米粉(米粉产品)加水5%煮,边煮边搅拌,直到煮开。然后加入5%白糖即成。米粉(米粉产品)炒黄后,淀粉变成了糊精,更容易消化,其中一部分炒焦成炭,炭末具有吸附作用,故对婴儿腹泻较为适宜。

2、甜淡茶水。红茶少许用开水冲泡后,将茶叶除去,按3%加入白糖即成。茶叶有收敛的功效,对婴儿腹泻是一种很好的饮料。

3、胡萝卜汤。将胡萝卜500克洗涤干净,捣烂使成泥状,加水煮数10分钟,用细筛将其过滤去渣。然后加水稀释到1000毫升,再加入5%白糖即成。胡萝卜为碱性,含有果胶,能吸附细菌及其毒素,并使大便成形。

4、苹果泥汤。将成熟的苹果500克洗涤干净,削皮去核后捣烂成泥状,加入淡甜茶水即成。苹果不同于其它水果,其纤维比较细腻,对肠道很少刺激。苹果含有鞣酸,具有收敛作用,并能吸附毒素,故适合于小儿腹泻、痢疾后食用。

小儿腹泻病饮食宜忌

1.腹泻发生后,短期禁食(6--8小时)以减轻胃肠负担,可口服少量5%葡萄糖盐水。

 2.禁食后母乳喂养儿,先哺喂少量温开水后再哺以少量母奶,每次喂奶5--8分钟,间隔5--6小时一次,5--7天后恢复正常哺喂。

3.人工喂养儿:可喂少量米汤,每次100毫升,逐渐采用5%米汤稀释牛奶,按1:1的比例混合哺喂,先每日3--4次,后再酌情增加次数,减少米汤量,增加奶量,直至正常。

4.不宜过多或过早喂给米糊或粥食等食品,以免发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初出生至3个月内婴儿母乳不足,可吃牛奶或豆浆补充,无论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适当稀释,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小编提示:希望孩子的父母能根据上面的食谱给孩子从饮食上调理,先天性佝偻病的患儿一定会早日康复。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