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接种麻风疫苗的注意事项如何治疗麻风病

导读:界限类偏瘤型麻风表现为多发性斑疹、丘疹、结节或斑块,边界往往不清楚,周围神经损害广泛,可引起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

一、什么是麻风病

(1)结核样型麻风

皮肤病变通常少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低色素性斑疹或斑块,常出现皮肤感觉障碍、周围神经粗大。皮肤涂片难以找到麻风杆菌,但麻风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

(2)界限类偏结核型麻风

皮肤病变与结核型麻风相似,但数量较多,周围神经易于受累。皮肤涂片偶尔可查到麻风杆菌。

(3)中间界限类麻风

有多种皮肤病变,且数量较大,不易出现周围神经受累。皮肤涂片多能观察到麻风杆菌,但麻风菌素皮肤试验一般为阴性。

(4)界限类偏瘤型麻风

表现为多发性斑疹、丘疹、结节或斑块,边界往往不清楚,周围神经损害广泛,可引起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皮肤涂片通常可看到麻风杆菌,麻风菌素皮肤试验阴性。

(5)瘤型麻风

表现为多种皮肤病变,中央隆起,边界模糊,可出现眉毛脱落、面部皮肤增厚、马鞍状鼻畸形,耳、眉处出现结节,神经干增粗,出现周围神经病,引起机体肌肉萎缩、挛缩。皮肤涂片检查显示麻风杆菌强阳性,麻风菌素皮肤试验阴性。

二、麻风疫苗的注意事项

接种方法

按瓶签(或盒签)标示量加灭菌注射用水,待定全溶解摇均后使用。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用75℅酒精消毒,待干后皮下注射。接种剂量0.5ml。

疫苗反应

注射后一般无局部反应,在6—11天内,少数人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轻度皮疹反应或伴有耳后及枕后淋巴结肿大,一般不超过2天,可自行消退。成人接种后2—4周个别人可能出现一过性关节痛反应,一般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接种效果

免疫前血清抗体阴性的接种者,全程接种后麻疹抗体阳转率为98.0%,流行性腮腺炎抗体阳转率为96.1%,风疹抗体阳转率为99.3%。

不适宜的接种疫苗的情况

一、正在患感冒或因其他疾病引起发热的孩子,如打预防针,会使体温升高,或诱发和加重疾病。

二、患传染病后正处于恢复期或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又未度过检疫期的孩子,若这时打预防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使原有的病情加重。

三、有哮喘、湿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体质的孩子,打预防针后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尤其是麻疹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制剂等致敏原较强的预防针,更容易产生过敏反应。有癫痫和惊厥史的孩子打预防针,尤其是打乙脑或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制剂,易发生晕厥、抽风和休克等,更不宜打预防针。有严重佝偻病的孩子也不宜用骨髓灰质炎活疫苗。四、患急慢性肾脏疾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化脓性皮肤病和化脓性中耳炎的小儿,打预防针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使原有的病情加重,影响孩子的康复。必须指出的是,小儿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只要心脏功能好的照样可以打预防针。

总之,当孩子患有上述疾病或生理变化时是不宜打预防针的。但是,这是相对而言的。特殊的情况下,请医生决定是否应打预防针。

注意:未满1周岁的儿童严禁打此疫苗。有可能会发烧,麻疹,甚至会神经性耳聋。

三、麻风病的检查

 一、麻风杆菌检查

取活动性皮损组织液印片进行抗酸染色,TT多呈阴性,LL多呈阳性。主要从皮肤和粘膜上取材,必要时可作淋巴结穿刺查菌。皮肤查菌取材:选择有活动性,皮肤损害,消毒皮肤。检查时戴消毒手套,用左手拇、食两指将患者皮肤捏紧提起,使局部皮肤变白,然后右手持脱刀切开一个5毫米长,3毫米深的切口,以刀刃刮取组织液,涂在载物片上,固定抗酸染色、镜检。切口棉球贴压,取材部位的多少视需要而定。

二、组织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TT主要表现为真皮小血管及神经周围有上皮样细胞浸润,抗酸染色常查不到抗酸杆菌;LL表现为真皮内含有泡沫细胞(即麻风细胞)肉芽肿,抗酸染色显示泡沫细胞内有大量的麻风杆菌,因不侵犯真皮浅层,故表皮与真皮间有一无浸润带。

麻风菌素试验:麻风菌素试验用于测定机体对麻风杆菌的迟发型变态反应,TT多呈强阳性,而LL多呈阴性。是一种简易的测定机体对麻风杆菌抵抗力的方法,它可部分地反映机体对麻风杆菌细胞免疫反应的强弱和有无。麻风菌素的种类有粗制麻风菌素、纯杆菌麻风菌素和纯蛋白麻风菌素,目前通用者为粗制麻风菌素(又称完整麻风菌素)。

试验方法和结果判断:在前臂屈侧皮内注射粗制麻风菌素0.1毫升,形成一个直径约6~8毫米的白色隆起,以后观察反应结果。早期反应:注射后48小时观察判断结果,注射处有浸润性红斑直径大于20毫米者为强阳性(卅),15~20毫米者为中等阳性(廿),10~15毫米者为弱阳性(+),5~10毫米者为可疑(±),5毫米以下或无反应者为阴性(-);晚期反应:注射21天观察判断结果,注射处发生红色浸润性结节并有破溃者为强阳性(卅),结节浸润直径大于5毫米者为中等阳性,结节浸润直径3~5毫米者为弱阳性(+),轻度结节浸润或在3毫米以下者为可疑(±),局部无反应者为阴性(-)。

四、麻风病的治疗

1.化学药物:

(1)氨苯砜和利福平是治疗麻风的有效药物,但易于发生耐药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以下联合用药方案:

①对于少菌型麻风患者,给予氨苯砜和利福平口服半年,氨苯砜的剂量为每天100mg自服;利福平的剂量为每月600mg,监督服药;

②对于多菌型麻风患者,用利福平、氨苯砜和氯法齐明3种药物联合治疗至少2年。剂量分别为:氨苯砜每天100mg自服;利福平每月600mg,监督服药;氯苯齐明每天50mg,口服300mg,每月监督服用1次一些其他药物如氧氟沙星、米诺环素和甲红霉素等也可选用。

(2)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长期服用可出现皮肤红染及色素沉着。

2.免疫疗法:

正在研究的活卡介苗加死麻风菌的特异免疫治疗可与联合化疗同时进行。其他如转移因子、左旋咪唑等可作为辅助治疗。

 3.麻风反应的治疗:

酌情选用反应停(酞咪哌酮)、皮质类固醇激素、氯苯吩嗪、雷公滕、静脉封闭及抗组胺类药物等。

4.并发症的处理:

足底慢性溃疡者,注意局部清洁,防止感染,适当休息,必要时须扩创或植皮。畸形者,加强锻炼、理疗、针灸,必要时作矫形手术。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