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脑震荡如何保健护理 怎样摆脱震荡这个病

导读:除有休克者外,病人应取头抬高15-20度的位置,并安置在硬板床上,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护送病人去医院抢救。

一、脑震荡的保健护理措施

脑震荡是外伤性疾病,要有有效的预防措施。注意安全,避免外伤。一旦脑外伤应尽早明确诊断,早治疗。脑震荡病人有典型的症状,即头部外伤后立即昏迷,而后会清醒一段时间再进入昏迷。其后果十分严重,需要紧急处理。

对因头部外伤后昏迷的病人,护理者要尽可能准确的记录时间,而不要反复呼叫,企图唤醒病人。观察病人醒后的意识,有无再次出现昏迷,这一点很重要,有利于医生及早、正确的作出诊断。应随时观察瞳孔大小和用手电照射有无瞳孔缩小的反射,并且比较两侧瞳孔的大小是否相等。随时观察呼吸、脉搏、血压变化和两侧肢体的活动情况。除有休克者外,病人应取头抬高15-20度的位置,并安置在硬板床上,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护送病人去医院抢救。

另外还应密切注意病人有无出现逐趋加重的头痛,如果有,并且反复呕吐,应高度警惕,及时送医院进一步检查(如眼底检查、有条件作ct检查)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以防脑疝形成,因为常有一些病人,外伤当时伤势轻、颅内出血小而缓慢,因此症状不明显,使护理人员不予重视,其实颅内在缓慢地形成血肿或积液。这种因被表面现象迷惑而造成病人严重后果的教训并非鲜见。

这种脑震荡发生后,之所以十分凶险,就在于人们对它的麻痹大意。脑震荡病人做过ct检查,甚至手术已经清除了颅内异物以后的48小时内,要连续密切地观察病人,一般最长间隔每两小时检查1次,遇到病人神志由清醒变为嗜睡,进而反应迟钝,甚至出现小便失禁,瞳孔大小有变化,或者一侧大,另一侧小,血压由低变高,脉搏由慢变快,又由快变慢,呼吸节律不规则,或者转变为深大呼吸,发出鼾声等等,都是异常情况,要及时复查ct。如果发现颅内有迟发性血肿形成,应立即手术,绝不能观望。

二、脑震荡的常见治疗方法

一、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是应用各种运动治疗肢体功能障碍,促进运动、感觉等功能恢复的治疗方法,为现代康复的重要治疗手段。针对脑出血、脑外伤、脊髓损伤、脑梗塞、骨关节术后等伤病伴有运动功能障碍进行系统评估和针对性治疗,促进运动功能有效恢复。

二、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是针对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从日常生活活动、手工操作劳动或文体活动中,选出一些针对性强、能恢复患者功能和技巧的作业,让患者按照指定的要求进行训练,以逐步恢复或改善其功能。

 三、针灸

针灸以中医阴阳五行、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针刺、艾灸、电针、拔罐、刺络放血、药物穴位注射、羊肠线埋藏术等针灸专业技术特色,诊治范围偏瘫、脊髓损伤、脑外伤、骨关节术后、颈椎病、腰腿疼、肩周炎、免疫力低下产生的各类疾病,具有见效快、疗效高,能使病人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四、止痛治疗

一般头痛可选择阿斯匹林、颅痛定等止痛剂。对混有血管收缩舒张功能障碍的头痛可选用调节血管运动功能的药物,如尼莫地平、*、*、地巴唑等药物。对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者可以应用谷维素、胞二磷胆碱等协助治疗。

三、轻微脑震荡需要做化验检查

患者在平常生活得了轻微脑震荡后,往往感觉头非常的痛,四肢无力,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这时候我们需要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尤其是按照医生的建议,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文章就是,轻微脑震荡需要做哪些化验检查。

腰椎穿刺颅内压正常,部分病人可出现颅内压降低。脑脊液无色透明,不含血,白细胞正常。生化检查亦多在正常范围,有的可查出乙酰胆碱含量大增,胆碱酯酶活性降低,钾离子浓度升高。

常见的检查方法有:

1.颅骨X线检查,无骨折发现。

2.颅脑CT扫描,颅骨及颅内无明显异常改变。

3.脑电图检查,伤后数月脑电图多属正常。

4.脑血流检查,伤后早期可有脑血流量减少。

颅骨平片未见骨折,腰穿测压在正常范围脑脊液没有红细胞,脑电图仅见低至高波幅快波偶而有弥散性波和波1~2天内恢复或少数病人有散在慢波于1~2周内恢复正常,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有Ⅰ~Ⅳ波波间期延长Ⅴ波潜伏期延长或有波幅降低或波形消失。

CT检查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应为阴性但临床上发生骨少数病人首次CT扫描阴性而于连续动态观察中出现迟发性颅内继发病变应予注意此外有学者报告用放射性核素123I-IMP和99mTc-HM-PAO施行单光子发射CT扫描SPECT检查青少年脑震荡病人发现70%有小脑和枕叶血流降低。

四、如何预防脑震荡疾病

脑震荡预后良好,多数病人在2周内恢复正常,但有少数病人也可能发生颅内继发病变或其他并发症,因此,在对症治疗期间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精神状态、意识状况、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并应根据情况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

小儿的头部很容易受到外力损伤,并因此引起脑震荡,父母应格外引起注意。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头部受伤的原因各不相同。3-4个月的婴儿刚会翻身,家人稍不注意,就会从床上跌落。6-7个月的怀抱婴儿,由于好动,不当心,可以从成人手里后翻坠地。学走路和刚会行走时,在接近楼梯口那一步台阶时,常会缺乏自控能力,发生滚落等现象。当小儿跌倒头部着地时,如所碰到的是水泥地、磁砖地等硬物,容易受到较严重的伤害,父母应警惕是否会因此而引起脑震荡。小儿发生碰撞受伤后,会立即出现暂时的意识障碍,如哭不出、意识迷糊等情况,历时约半小时。受伤轻者仅有意识恍惚神志迷糊,重者可发生意识丧失昏迷不醒、烦躁不安、轻度休克、面色苍白或恶心呕吐。有的嗜睡,在数小时或过夜以后清醒,在意识恢复后仍可伴有头痛小儿用手敲头部、烦躁不安、呕吐或眩晕等现象,有的甚至可长时间失去知觉。如出现这类现象,则可能颅骨骨折、头部血肿、脑出血等。婴儿脑震荡不单单是由于碰了头部才会引起,有很多是由于人们的人们一些习惯性动作,在无意中造成的。比如,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快点入睡,就用力摇晃摇篮、推拉婴儿车,为了让孩子高兴,把孩子抛得高高的有时带小婴儿外出,让孩子躺在过于颠簸的车里等。这些一般不太引人注意的习惯做法,可以使孩子头部受到一定程度的震动,严重者可引起脑损伤,留有永久性的后遗症。

凡遇小儿头部着地受到损伤时,都应加以足够的重视。情况较轻者,可卧床休息1—2天,如无特殊表现才可以下床活动,并应持续观察一周。如发现头部伴有血肿,应去医院拍片检查,判明有无颅骨骨折。凡有明显意识障碍,伴有休克的,应立即平卧、固定头部,急送三级医院抢救。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