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幼儿保健

小儿支气管肺炎可用三方法治疗

导读:应该及时的用呼吸器间歇正压给氧或持续正压给氧以改善通气功能抗菌药物治疗抗生素主要用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及有继发细菌感染的病毒性肺炎。

一、小儿支气管肺炎怎么治

 一、氧气疗法纠正低氧血症,防止呼吸衰竭和肺、脑水肿的主要疗法之一。因此,有缺氧表现时应及时给氧。最常用鼻前庭导管持续吸氧,直至缺氧消失方可停止。新生儿或鼻腔分泌物多者,以及经鼻导管给氧后缺氧症状不缓解者,可用口罩、鼻塞、头罩或氧帐给氧。给氧浓度过高,流量过大,持续时间过长,容易导致不良副作用,如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晶体后纤维增生症等。严重缺氧的时候会出现呼吸衰竭,应该及时的用呼吸器间歇正压给氧或持续正压给氧以改善通气功能。应该及时的用呼吸器间歇正压给氧或持续正压给氧以改善通气功能二、抗菌药物治疗抗生素主要用于细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及有继发细菌感染的病毒性肺炎。治疗前应作咽部分泌物或血液、胸腔穿刺液培养加药敏试验,以便于针对性选用有效药物。在病原菌未明,对未用过抗生素治疗的患儿,应首选青霉素,每次20~40万U,每日肌内注射2次,直至体温正常后5~7天为止。重症者可增加剂量2~3倍,静脉给药。年龄小或病情严重者需用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可用氨苄青霉素,每日50~100mg/kg,分2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加用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等。三、抗病毒药物治疗国内用病毒唑治疗早期腺病毒肺炎有一定疗效,对晚期的病例疗效不明显。该药尚可试用于流感病毒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对上药疗效不明显。近年来国内运用免疫制剂治疗病毒性肺炎,如特异性马血清治疗腺病毒肺炎,对早期无合并感染者疗效较好。干扰素(interferons)可抑制细胞内病毒的复制,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治疗病毒性肺炎有一定疗效。用乳清液雾化剂气雾吸入治疗合胞病毒肺炎,对减轻症状缩短疗程均有一定作用。

二、小儿支气管肺炎发病原因

1.好发因素婴幼儿时期容易发生肺炎是由于呼吸系统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气管、支气管管腔狭窄,黏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易于充血,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少,肺含气量少,易为黏液所阻塞等。此年龄阶段的婴幼儿由于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尚未充分发展,容易发生传染病、营养不良、佝偻病等疾患,这些内在因素不但使婴幼儿容易发生肺炎,并且发病比较严重。1岁以下婴儿免疫力很差,故肺炎易于扩散、融合并延及两肺,年龄较大及体质较强的幼儿,机体反应性逐渐成熟,局限感染能力增强,肺炎往往出现较大的病灶,如局限于一叶则为大叶肺炎。2.病原菌凡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均可诱发支气管肺炎,但以细菌和病毒为主,其中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最为常见。一般支气管肺炎大部分由肺炎链球菌所致,其他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流感杆菌、大肠埃希杆菌、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则较少见。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有增加趋势,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行入肺。

三、小儿支气管肺炎症状

(1)全身症状起病急骤或迟缓,骤发的有发热、呕吐、烦躁及喘憋等症状。发病前可先有数天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亦可为弛张热或稽留热。早期体温多在38℃~39℃,亦可高达40℃左右,大多为弛张型或不规则发热,新生儿可不发热或体温不升,弱小婴儿大多起病迟缓,发热不高,咳嗽与肺部体征均不明显,常见呛奶、呕吐或呼吸困难,呛奶有时很显著,每次喂奶时可由鼻孔溢出。腋温>38.5℃,伴三凹征,尤其胸壁吸气性凹陷和呼吸增快(除外因哭吵、发热等所致者)应视为病情严重。(2)咳嗽咳嗽及咽部痰声一般在早期就很明显。早期为干咳,极期咳嗽可减少,恢复期咳嗽增多、有痰。新生儿、早产儿可无咳嗽,仅表现为口吐白沫等。(3)气促多发生于发热、咳嗽之后,呼吸浅表,呼吸频率加快(2个月龄内≥60次/分钟,2~12个月≥50次/分钟,1~5岁≥40次/分钟,大于5岁≥30次/分钟),重症者呼吸时呻吟,可出现发绀,呼吸和脉搏的比例从1:4上升为1:2左右。(4)呼吸困难常见呼吸困难,口周或指甲青紫及鼻翼扇动,重者呈点头状呼吸、三凹征、呼气时间延长等。有些患儿头向后仰,以便较顺利地呼吸,若使患儿被动地向前屈颈时,抵抗很明显,这种现象应和颈肌强直区别。呼吸困难对肺炎的提示意义比呼吸增快更大。(5)肺部固定细湿啰音胸部体征早期可不明显或仅呼吸音粗糙或稍减低,以后可闻及固定的中、细湿啰音或捻发音,往往在哭闹、深呼吸时才能听到。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叩诊正常或有轻微的叩诊浊音或减低的呼吸音。但当病灶融合扩大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相应的肺实变体征。如果发现一侧肺有明显叩诊浊音和(或)呼吸音降低则应考虑有无合并胸腔积液或脓胸。

四、小儿支气管肺炎检查

(一)外周血检查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对判断细菌或病毒有一定价值。细菌性肺炎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并有核左移现象,胞浆可有中毒颗粒。病毒性肺炎的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偏低,亦有少数升高者,时有淋巴细胞增高或出现变异型淋巴细胞。支原体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偏高,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但在重症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白细胞计数可增高或降低。  2.C反应蛋白(CRP)细菌感染时血清CRP值多上升,而非细菌感染时则上升不明显。  3.前降钙素(PCT)细菌感染时可升高,抗菌药物治疗有效时,可迅速下降。但对于肺炎患儿,不能单独或联合应用这些指标来预测细菌或病毒感染,需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二)特异性病原学检查1.细菌学检查(1)细菌培养和涂片采取气管吸取物、肺泡灌洗液、胸水、脓液和血标本作细菌培养和鉴定,同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对明确细菌性致病菌和治疗有指导性意义。亦可作涂片染色镜检,进行初筛试验。(2)其他检查如血清学检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抗体水平,进行细菌抗原检测如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溶血素抗原、HI抗原等。  2.病毒学检查(1)病毒分离感染肺组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鼻咽部分泌物进行病毒分离是病毒病原学诊断的可靠方法。(2)血清学试验于急性期和恢复期(14天后)采取双份血清测定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水平,若抗体升高≥4倍为阳性。但由于费时太长,往往只能作为回顾性诊断和其他方法的对照,限制了其临床实际应用。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升高可早期诊断。采取咽拭子、鼻咽分泌物、气管吸取物或肺泡灌洗液涂片,或快速培养后使用病毒特异性抗体(包括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酶法或放射免疫法可发现特异性病毒抗原。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