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急性肾炎的护理,出现的症状,食疗方法

导读:血尿、蛋白尿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约30%患者可有肉眼血尿,常为起病首发症状和患者就诊原因。

一、急性肾炎症状有哪些

急性肾炎多发生在儿童以及男性的身上,而且患者的病情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患者病情较轻,而有的患者则病情很重。那不管是轻也好,好是重也罢,急性肾炎患者有出现什么症状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1.血尿、蛋白尿

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约30%患者可有肉眼血尿,常为起病首发症状和患者就诊原因。可伴有轻、中度蛋白尿,约20%患者呈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尿沉渣除红细胞外,早期尚可见白细胞和上皮细胞增多,并可有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等。

2.水肿

水肿常为起病的初发表现,典型表现为晨起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少数严重者可波及全身。

3.高血压

急性肾炎患者是有一定能够几率患上高血压的,不过一般不是很重的高血压,一般属于轻与中度之间。但是也有少数患者会是严重的高血压。

4.肾功能异常

患者起病早期可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钠水潴留而尿量减少,少数患者甚至少尿(<400ml/d)。肾功能可一过性受损,表现为轻度氮质血症。多于1~2周后尿量渐增,肾功能于利尿后数日可逐渐恢复正常。仅有极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肾衰竭,需要与急进性肾炎相鉴别。

5.充血性心力衰竭

常发生在急性期,水钠严重潴留和高血压为重要的诱因,需紧急处理。

6.免疫学检查异常

一过性血清补体C3下降:多于起病2周后下降,8周内渐恢复正常,对诊断本病意义很大。患者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可升高。

二、急性肾炎的治疗方法

急性肾炎水肿期、中医认为是由于风热、风寒之邪入侵,肺卫失和,肺气失宣,水道失调,不能通调水道以输膀胱,导致水邪泛溢,诸症而起,故又称之为“风水”,或由于疮毒内侵或湿热内生,脾失健运,水湿不得运化,留而泛溢于肌肤。总之,此时多为病之初期,证候属实,多为阳水,治疗以利水消肿,泻其邪实为原则。

风水泛滥型

表现为水肿先起于颜面而后逐渐发展为四肢、全身水肿,多伴有表证。急性肾炎可选用越婢加术汤治疗,用药如麻黄、生姜、甘草、大枣、白术、茯苓,水肿重者可加用陈皮、大腹皮、桑白皮等以加强利水消肿。

风热为主型

可伴有发热微恶寒,口渴咽痛,尿少而赤,咳嗽痰粘或黄痰,舌边尖红而苔薄黄,脉浮数,宜用疏风清热、宣肺利水方法,可选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用药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皮、茯苓、车前草、泽泻等,若急性肾炎血尿重者,可加用凉血止血药,如大小蓟、白茅根等。

湿热内蕴型

此型多发于麻疹、疮疡、扁桃体化脓之后,邪毒内侵,湿热夹毒内蕴,表现为水肿,发热,尿少而赤,食少纳呆,脘腹胀闷,大便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滑而数,急性肾炎宜用清热解毒、化湿利水方法,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上五味消毒饮治疗,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皮、蒲公英、鱼腥草、紫花地丁、大腹皮、茯苓等。

三、急性肾炎饮食应该注意些什么

(一)控制钾摄入

少尿或无尿时,应严格控制钾供给量,水分限制在500ml/d以下,避免食用含钾高的食品,如鲜蘑菇、香菇、红枣、贝类、豆类、蔬菜及水果类等。

(二)限制钠及水分

发病初,水肿为主要症状,肾脏不能正常地排泄水钠。限制饮水和忌盐,是消除水肿的好方法。应根据病情,尿量及水肿情况,给予低盐、无盐或少钠饮食。少钠饮食除不加食盐或酱油外,还要避免用含钠高的食品。

水肿和高血压病人,应限制食盐,2~3g/d;水肿严重时,控制食盐2g/d以下,或给予无盐饮食,同时定期检查血钾、钠水平,因慢性肾炎多尿期或长期限钠会造成体内钠含量不足。

(三)低蛋白

供给量据病情而定,症状较轻者控制在20~40g/d,以减轻肾脏的负担;低蛋白饮食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发生贫血。一旦血中尿素氮、肌酐清除率接近正常,无论有无蛋白尿,蛋白质供给量应逐步增加至每天0.8g/kg,以利于肾功能修复。选用含必需氨基酸多,而非必需氨基酸少的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和鱼等;不宜选食豆类及其制品。

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确定蛋白质的摄入量,病程长,若肾功能损害不严重,食物中蛋白质不必严格限制,每天不宜超过1g/kg,其中优质蛋白质占50%以上。有氮质血症时,按病情限制蛋白质。

(四)碳水化物和脂肪

饮食热能大部分由碳水化物供给,补充足够碳水化物,可以防止热能不足,也使食物供给少量蛋白质完全用于组织修复和生长发育;宜增添甜点心、粉皮、凉粉等。不需严格限制脂肪总量,但少给含动物油脂多的及油煎炸的食物。急性肾炎常伴有高血压,不宜多食动物脂肪,以防血脂升高;宜增加甜点心、含碳水化物高的蔬菜,饮食以清淡为佳。

四、急性肾炎的中医疗法

1.风寒外束证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行水。

[方药]麻黄汤合五苓散加减。主要药物:麻黄、杏仁、桂枝、甘草、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若咳喘较甚,加葶苈子、白芥子降气平喘。

2.风热袭表证

[治法]散风清热,宣肺行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主要药物:麻黄、杏仁、防风、浮萍、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石膏、桑白皮、黄芩。

若咳喘甚,加杏仁、前胡降气定喘;风热偏盛,加连翘、桔梗、板蓝根、鲜芦根以清热利咽,解毒散结。

3.湿热内盛证

[治法]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主要药物:麻黄、杏仁、桑白皮、赤小豆、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若湿盛糜烂者,加苦参、土茯苓;血热而红肿,加牡丹皮、赤芍。

4.脾肾亏虚证

[治法]健脾渗湿,通阳利水。

[方药]五皮饮合五苓散加减。主要药物:桑白皮、陈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桂枝、白术、猪苓、泽泻。

若上半身肿甚,加麻黄、杏仁、葶苈子以宣肺泄水;若下半身肿甚,加川椒目、防己祛散湿邪,利水消肿。

5.阴虚温热证

[治法]滋养肾阴,清利湿热。

[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味。主要药物: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牡丹皮、泽泻。

若有血尿者,加大蓟、小蓟、茜草、白茅根;乏力显著,加太子参、黄芪。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