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患上渗出性中耳炎该怎么治疗,引发渗出性中耳炎的病因,渗出性中耳炎的症状表现

导读:手术治疗不属渗出性中耳炎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不少渗出性中耳炎有自限性,所以对无症状、听力正常、病史不长的轻型患儿,可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密切观察,而不急于手术治疗。

一、患上渗出性中耳炎该怎么治疗

 药物治疗

急性渗出性中耳炎可用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琥乙红霉素或头孢拉定,但疗程不宜过长。伴有鼻塞症状时,可短期使用类固醇鼻喷剂或*类滴鼻剂。超过14天,可停药观察,成人尚可行咽鼓管吹张治疗。

 手术治疗

不属渗出性中耳炎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不少渗出性中耳炎有自限性,所以对无症状、听力正常、病史不长的轻型患儿,可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密切观察,而不急于手术治疗。手术医师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及术后详细告知患儿家长术后护理及定期门诊随访。成人渗出性中耳炎患者首诊时,特别是在分泌性中耳炎的急性期,可行鼓膜穿刺术,既可作为渗出性中耳炎的诊断方法之一,又可取得治疗效果,必要时可重复进行。当经鼓膜穿刺术不能抽吸出积液,中耳积液比较粘稠,则改行鼓膜切开术。因鼓膜穿刺术和鼓膜切开术有创伤性及小儿无法配合,故我们较少用于小儿,而常规选择另一种手术方式针对小儿,即置管术。置管术是经鼓膜放置一个通气管于鼓室内,使中耳和外耳道直接相通,从而改善中耳通气引流的手术。

一、手术适应症

我将渗出性中耳炎的鼓膜置管手术适应证归纳为以下几点:

1.慢性渗出性中耳炎,抗生素治疗无效。双耳观察3个月、单耳观察6个月,如仍未痊愈再考虑置管。

2.复发性急性渗出性中耳炎,特别是预防性抗生素无效时。过去6个月3次以上,或过去1年4次以上,最近又发作者。

3.反复发作的渗出性中耳炎,每次发作均达不上慢性标准,但各次发作时间累计较长,例如过去12个月内有6个月渗出性中耳炎发现或怀疑并发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后置管可以促进中耳液体流出并改善通气。

4.咽鼓管功能不良,不论是否伴有中耳积液。

5.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用药不能缓解,或在中耳重建手术时。

6.听力下降>40dB(通常是波动性)、平衡障碍或眩晕、耳鸣、自听增强,明显内陷袋。

7.气压伤,特别是预防复发,如准备飞行、潜水、高压氧治疗时。

8.不张性中耳炎(特别是后上内陷袋)。

9.中耳积液黏稠或胶耳。

二、手术方法

有一部分患儿家长心理畏惧、不愿意接受手术,导致患儿治疗延误。有鉴于此,下面我将对置管术的手术方法作一简要介绍,术前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合适的通气管类型,如需长时间留置通气管,应使用T型管。小儿患者用全身麻醉,对于合作的年长儿童或成人用局部浸润麻醉,在手术显微镜或耳内镜下,鼓膜前上或前下象限切开,吸引器吸尽鼓室内液体。使用鳄嘴钳耳科专用器械夹持置管前端插入鼓膜切口内,尾端留置于鼓膜外。吸干积液、渗血。当器械经过外耳道时一定避免触碰外耳道皮肤,减少不必要的损伤,此外,每种通气管材质不同,决定鼓膜切口大小不同,如斜面硅胶通气管材质较硬,宜小切口,而T型通气管前端双翼较长,材质较软,鼓膜切口宜大。我术后常在术耳外耳道内置消毒棉纤,以吸收渗血和积液,预防通气管周围血痂、阻塞,24小时后取出棉纤。

三、病因治疗

病因治疗也极其重要,尤其对反复发作的渗出性中耳炎,鼻内窥镜检查证实患儿腺样体肥大,引起鼻塞、打鼾应作腺样体切除术,如合并扁体炎反复发作,可一并切除。成人应积极治疗鼻腔、鼻窦疾病,包括做鼻息肉摘除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等。成人顽固性渗出性中耳炎宜行颞骨CT扫描,如发现鼓室或乳突内有肉芽,应做鼓室探查术或单纯乳突凿开术。

二、引发渗出性中耳炎的病因

渗出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儿童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据国外统计显示,约50%以上的婴儿患有本病,儿童的高发年龄为5岁。在我国,学龄前儿童约90%的儿童患过渗出性中耳炎,多数在6月~4岁之间。

感染因素(40%):

儿童的高发病率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小儿的咽鼓管接近水平位,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故小儿的咽部感染易经此管传入鼓室。其次,腺样体肥大及与慢性鼻窦炎并存,可压迫、堵塞咽鼓管咽口。最后,儿童咽鼓管粘液纤毛清除系统不能有效排出中耳及管腔内的分泌物。

 肿瘤(30%):

成人患者则与鼻咽部各种良性或恶性占位病变(如鼻咽癌、鼻咽纤维瘤等),鼻腔和鼻窦疾病(鼻中隔偏曲、肥厚性鼻炎、鼻息肉等)关系密切。此外,放疗后放射性损伤咽鼓管也是原因之一。

其他因素(20%):

免疫反应及咽鼓管功能障碍。

三、渗出性中耳炎的症状表现

1、主要症状为听力下降、耳痛、耳内闭塞感,耳鸣。成人和儿童亦有差别,小儿大多无听力下降的主诉,幼儿可表现为言语发育延迟,学龄前儿童常表现为对父母的呼唤不理睬,家长误认为其注意力不集中。

2、学龄儿童则以学习成绩下降,看电视时要求过大的音量等为主要表现。如果小儿仅有一耳患病,另侧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察觉而于常规的体检时方被发现。

3、耳内闭塞感或闷胀感是成年人常见的主诉,有力捏鼻鼓气、按捺耳屏、打呵欠时耳闷症状可暂时得以缓解,有时伴耳鸣。一般听力下降不明显,患者诉自声过响,听力可随头位变动而变化,当中耳液体黏稠时,听力则不因头位的变动而改变。另外,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病前大多有感冒史。以后出现耳痛,疼痛可轻可重,有患儿因耳痛而夜间来急诊,慢性者无耳痛。

四、渗出性中耳炎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1)鼓膜:松弛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襞夹角变小。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单黄、红油亮或琥珀色,光锥变形或移位。慢性者可呈灰兰或乳白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短突显比垩色,捶骨柄呈浮雕状。若液体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状线,凹面向上,头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

(2)拔瓶塞声:分别紧压耳屏后速放,双耳分别试验,患者自觉患耳有类似拔瓶塞时的声响。

(3)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政府不一,重者可达40dBHL左右。因积液量常有变化,故听阈可有一定波动。听力损失一般以低频为主,但由于中耳船生结构及两春的阻抗变化,高频气导及骨导听力亦能客观下降,积液排出后听力即改善。声导肯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平坦型(B型)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高负力型(C3型)示鼓咽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积液。听力障碍显著者,应行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检查,以确定是否对内耳产生影响。

(4)CT扫描可见中耳系统气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

(5)分泌性中耳炎可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或并发鼓室硬化症。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