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幼儿保健

宝宝病毒性肺炎怎么办 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导读:细菌、病毒性的感染:如小孩免疫能力系统部是很完善,所以当感冒时,不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以会转化成小儿病毒性肺炎。

一、孩子病毒性肺炎发病的因素

请家长朋友们注意在带自家宝宝外出游玩时,要带上宝宝自己的水壶,宝宝专用的,大人不要因为出于友好或者不意思拒绝而让别人家的孩子用自己家宝宝的水壶喝水。

也不能相互交换着喝,这是孩子最忌讳的,可有些家长却不知道这样做的重要性。

病毒性肺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临床表现一般较轻。主要症状为干咳、发热、呼吸困难、紫绀和食欲减退。

1、细菌、病毒性的感染:如小孩免疫能力系统部是很完善,所以当感冒时,不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可以会转化成小儿病毒性肺炎。因此,这是属于小儿病毒性肺炎的原因之一。

2、病原体的侵入:病原体也会导致小儿病毒性肺炎的出现,病毒细菌,支原体,霉菌等以病毒性肺炎最常见。

3、缺乏营养导致:营养不良佝偻病、贫血、先天性心脏病脑发育不全等机体抵抗力、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容易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的发病。

4、外在因素造成:环境因素也是属于引起小儿病毒性肺炎的原因,如气候骤变居室通风不良、空气污浊等。

二、孩子各种肺炎类型

病毒性肺炎

医学研究表明,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50%以上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该型肺炎占小儿肺炎住院总数的三分之一。好发于冬春季。最典型的好发年龄是6个月~3岁。

患儿往往起病急,先有“感冒”症状,持续时间约3天。表现发低烧(测量体温可在38℃左右)、流清水鼻涕、咳嗽,约60%患儿也可不发烧。

2~3天后咳嗽加重,呼吸快而浅表,每分钟可达60~100次。最突出的症状是喘、憋、呼气延长,喘鸣之声音有时不必用听诊器,只要靠近患儿即可听到。

在实验室检查中,血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分类淋巴细胞增多。重症患儿同时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鼻翼煽动、喘憋严重发作时可合并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细菌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约占小儿肺炎总数的10%~30%左右。临床上以大叶性肺炎最为多见。病原体为肺炎链球菌。

典型患儿可表现为寒颤、高烧、胸痛、咳嗽、吐铁锈色痰,呼吸困难、面部和口唇青紫。检查血白细胞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如未及时诊治,可并发感染性休克和脓胸

支原体肺炎

国内调查数据显示,5岁以下住院肺炎患儿中,由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支原体肺炎占四分之一,其中慢性咳嗽患儿中有半数系肺炎支原体感染,家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当患儿出现以下表现时,应高度怀疑为支原体肺炎:连续几天高烧伴全身不适,有咽喉痛或头痛;频繁干咳或慢性咳嗽持续一个月以上,经使用普通消炎药或止咳药均无效;

无热肺炎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发热曾是小儿肺炎的主要症状。而在近10年,幼儿无热肺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占肺炎总数的1/3~1/2。

这可能是由于部分幼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婴儿)抵抗细菌和病毒能力较弱,机体反应性较差所致。由于幼儿在病程中不发烧或只发低烧,容易被家长忽略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三、孩子病毒性肺炎的治疗方法

1、保持呼吸畅通:包括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改善患者一般状况,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2、氧疗辅助治疗:出现低氧血症和呼吸衰竭时,可采用氧疗和机械辅助呼吸治疗。伴继发性细菌感染可根据致病菌及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3、抗菌素治疗:轻、中度患者直接给予经验性抗菌素治疗,三氮唑核苷雾化吸入有一定治疗作用,水痘肺炎可用阿糖腺苷。

流感病毒可用金刚烷胺防治,巨细胞病毒感染可用更昔洛韦。

4、抗病毒治疗: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流感病毒A、B感染,用于高危人群及病情严重、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必须在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尽早开始抗病毒治疗。

5、酌情选用中药:伴发病毒性脑膜炎和心肌炎时应予相应处理,某些中草药及制剂对病毒感染有一定疗效,可酌情选用。

四、宝宝病毒性肺炎的护理方法

1、远离公众场所:初春为感冒流行季节,尽可能少带小儿去公共场所。

2、随时关注孩子症状:如果自己的孩子已感冒或咳嗽,并出现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况,应及时找医生:呼吸比平时加快,每分钟多于60次(小于2个月的宝宝)。

或50次(2-12个月的孩子),或40次(1-4岁的孩子);呼吸声音粗大;呼吸有间断;吸气时胸廓凹陷;鼻翼扇动;发出哼哼声;不能喝任何液体,一喝就呛;皮肤呈青紫色。

3、按照叮嘱服药:父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给患儿喂药,不能随意服药。

4、少量多餐:宝宝得肺炎后,应继续喂奶、喂食,多喝汤类食物,如果患儿食欲减退,应少量多餐,哺乳婴儿应增加每天的喂奶次数,以增强营养与体力。

5、患儿应注意保暖:呼吸新鲜空气,室内要禁止吸烟,在寒冷的季节,尤其要注意保持适宜的室温,但应注意通风。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