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幼儿保健

为什么小孩会得疳积 判断孩子得疳积的方法

导读:但是,如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很快就会治好若不予重视则容易引起贫血,并发营养不良,影响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

一、小孩得疳积的原因

 一、宝宝身体有了“积”

这样的宝宝多是患了中医所说的疳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积”。它是小儿时期一种常见的病症,通常城市的儿童发病率较高,主要见于5岁以下的宝宝,尤其在夏季炎热时发病率较高。但是,如能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很快就会治好;若不予重视则容易引起贫血,并发营养不良,影响宝宝正常的生长发育。

二、什么原因使宝宝身体有“积”?

“积”是由于宝宝的脏腑娇嫩、脾胃消化功能尚未健全所致。中医认为,胃司受纳,脾主运化,脾胃调和方能知饥欲食,食而能化,宝宝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引起宝宝身体有“积”的主要病因如下:

1.妈妈妊娠期间营养不良,或宝宝是早产儿,先天肠胃功能不足;

2.宝宝经常饥饱无度,加之大人盲目给吃营养食品、零食,损伤脾胃;

3.婴儿时期没有及时添加辅食,消化功能较同龄宝宝差。

三、宝宝有“积”的表现

宝宝有“积”后,大多表现为见饭不喜,没有饥饿感,但喜冷饮;面色萎黄,形体偏瘦,毛发稀疏、枯黄;脾气烦躁易哭,夜间入睡不稳,额头上多汗或面红耳赤,口中有酸臭气味;体内锌、铁、钙等微量元素均缺乏,血色素也偏低。

 四、小儿疳积居家治疗法

宝宝有“积”,可以通过吃健脾、消积的药物治疗,但对有些宝宝来讲喂药很困难,且见效慢。中医传统疗法即捏积,对治疗宝宝有“积”有其独到之处。捏积也称为小儿按摩,是中医外治法之一,通过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年龄越小,疗效越好。

捏积的方法操作简便,方便易行,并且见效快、疗效好、无毒副作用。方法为每天一次,10次为一疗程,各位妈妈不妨一试。具体部位可见附图示意,操作方法如下:

1.运大肠:大肠穴位于食指端桡侧边缘至虎口。妈妈可用一根食指在此处做直线推动按摩,每次推200次,每天1次,还可治疗腹泻。

2.推脾土:脾土穴位于拇指螺纹面。妈妈可用一根食指在此处推动按摩,每天1次,每次推200次,可治疗宝宝呕吐、腹胀。

3.揉板门:板门穴位于大鱼际隆起处,妈妈可用一根食指揉此处,每天1次,每次揉50-100次,可治疗宝宝腹胀、食欲不振。

4.推天河水:天河水穴位于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中点至肘横纹中点成一直线,妈妈可用一根食指推动按摩此处,每天1次,每次100-200次,可治疗身热烦躁、便秘的宝宝。

5.捏脊4遍:双手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宝宝的皮肤,拇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到大椎两旁,即为捏脊一遍。如此反复4次,可治疗宝宝厌食、腹胀、腹泻。

二、怎样判断宝宝患有小儿疳积

小儿疳积,俗称营养不良。宝宝在很小的时候很容易发生疳积的现象,因为此时的他们脾胃虚寒薄弱,外加父母的喂养可能不当,所以小孩子发生疳积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那父母们如何来判断自己的宝宝是否患上了小儿疳积呢?

 一、疳症

(1)疳气:形体略见消瘦,而色稍萎黄,食欲不振,或食多便多,大便干稀不调,精神不振,好发脾气。舌苔腻,脉细滑。多见于本病之初期。

(2)疳积:形体消瘦明显,脘腹胀大,甚则青筋暴露,面色萎黄,毛发稀疏易落,烦躁。或见揉眉挖鼻,吮指磨牙,食欲减退。或善食易饥、大便下虫。或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舌质偏淡,苔淡黄而腻,脉濡细而滑。多见于本病之中期。

(3)干疳:极度消瘦,皮包骨头,呈老人貌,皮肤干枯有皱纹,精神萎靡,啼哭无力,无泪。或可见肢体浮肿。或见紫癜、鼻衄、齿衄等。舌淡或光红少津,脉弱。多见于本病之晚期。

二、积滞

(1)乳食内积:面黄少华,烦躁多啼,夜卧不安,食欲不振,腹部胀满,大便溏泄酸臭或便秘,小便短黄或如米泔,伴有低热。舌红,苔腻,脉滑数,指纹紫滞。

(2)脾虚夹积:面色萎黄,形体较瘦,困倦无力,夜寐不安,不思乳食,腹满喜伏卧,大便稀糊。唇舌淡红,苔白腻,脉细而滑,指纹淡滞。

三、婴幼儿宝宝疳积药食疗方

 1、珠玉二宝粥

功效:健脾养胃,补肺去内热,主治因脾肺气虚而至的各种病症。

用料:生山药60克,生薏苡仁60克,柿饼30克。

做法及服法:先将薏苡仁煮至烂熟,再将山药洗净去皮捣碎、柿饼切成小块,同入锅中煮成粥糊即成。以5-7天为1疗程,每天分2次服食。

 2、红糖大麦粥

功效:适用于面黄肌瘦、乏力少食、脾胃虚弱的儿童,可治小儿疳症。

用料:大麦米50克,红糖25克。

做法及服法:将大麦米洗净放入高压锅内煮成软粥,加入红糖即可食用。连服数日可见效。

注意:服食温热,少食多餐。

 3、薯蓣拨粥

功效:养心气,健脾胃。适用于心气不足,自汗盗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儿童。

用料:生薯蓣(山药)100-150克,面粉100-150克,末适量,红糖少许。

做法及服法:将生山药洗净,刮去外皮捣烂,同面粉一起调入冷水中煮成粥糊,将熟时加入葱、姜末和红糖,稍煮1-2沸即成。可常年服用。

注意:无论寒暑,均须温热服食。

四、小儿疳积检查诊断

患儿面色萎黄或苍白,心烦易激动,饮食不振,形体消瘦,皮下脂肪减少,肌肉松软,头发干枯,体重不增或减轻,甚至智力迟缓,出现水肿和夜盲等等现象。另外,还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化验检查可见到程度不同的血色素和血红血球减少以及血浆蛋白降低。

1、疳症

(1)饮食异常,大便干稀不调,或脘腹膨胀等明显脾胃功能失调者。

(2)形体消瘦,体重低于正常平均值的15~40%,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严重者干枯羸弱。

(3)兼有精神不振,或好发脾气,烦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指磨牙等症。

(4)有喂养不当或病后饮食失调及长期消瘦史。

(5)因蛔虫引起者,谓之“蛔疳”,大便镜检可查见蛔虫卵。

(6)贫血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

(7)出现肢体浮肿,属于营养性水肿者,血清总蛋白量大多在45g/L以下,血清白蛋白约在20g/L以下。

 2、积滞

(1)以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溏泄或便秘为特征。

(2)可伴有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呕吐等症。

(3)有伤乳食史。

(4)大便化验检查可见不消化食物残渣及脂肪滴。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