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孕妇 > 早孕反应

半岁宝宝怎么得了腮腺炎?

导读:晓浩的妈妈告诉董质冰,胖乎乎的儿子很逗人喜爱,也不认生,家里人常把他带出去玩,附近的小朋友见了他,都喜欢抱一抱、摸一摸、亲一亲,没想到感染上腮腺炎。

篇一:半岁宝宝怎么得了腮腺炎?

胖乎乎的半岁宝宝人见人爱,家人经常抱着他出去玩,没想到被传染上腮腺炎。专家昨日提醒,婴幼儿抵抗力差,尽量不要去公共场所。

青山区的半岁宝宝晓浩(化名)最近左边耳垂肿大,一碰就哭闹不止。妈妈带他到普仁医院儿科就诊,儿科主任董质冰检查后,确诊为腮腺炎。

晓浩的妈妈告诉董质冰,胖乎乎的儿子很逗人喜爱,也不认生,家里人常把他带出去玩,附近的小朋友见了他,都喜欢抱一抱、摸一摸、亲一亲,没想到感染上腮腺炎。

董质冰介绍,腮腺炎病毒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污染、食品和玩具等途径传播,四季流行。“一般来说,腮腺炎发病最小年龄在3岁左右,两岁以内婴幼儿少见,而这个半岁的宝宝患腮腺炎更是罕见。”

据了解,1岁以内婴幼儿的免疫力还不完善,很多疫苗也没有接种,比如小宝宝8个月时才可接种麻腮风疫苗。专家建议,最好不要带婴幼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玩,如果外人情不自禁亲了宝宝,回家后要给孩子洗脸、洗手。

篇二:如何给0~2岁宝宝选玩具

我们在为孩子选择玩具时,除了要注意它们的一般功能外,还要注意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选择适合于他们心理健康发展的玩具。

0~6个月宝宝

新出生的宝宝主要靠视觉和听觉来认识周围世界,满月以后,宝宝的眼睛变得越发灵活,能盯着进入眼帘的玩具并使视线随着玩具移动,而且会主动寻找视听目标。

这个期间的宝宝,会转头、翻身、坐立,但无论如何,大动作和感觉机能尚未成熟,因此,父母要主动促进宝宝感知觉的发展,为宝宝提供丰富的视听刺激,同时还要选择适合的玩具锻炼宝宝的小肌肉能力、手眼协调能力以及大动作的协调性。

玩具推荐:吊在床上或放在床边的音乐盒、响铃、磁带、光盘、彩色气球以及形象各异的小娃娃或小动物。如宝宝容易抓握、摇晃的摇铃,吹塑或橡胶动物玩具,还可选择一些能敲打出声响的小玩具,训练宝宝的抓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6个月~1岁宝宝

半岁到一岁,是宝宝从坐、爬、站,到走路的过程,宝宝忙于发展整个身体的协调性和肌肉力量,现在练习大的运动技能对这个阶段的宝宝很重要。

玩具推荐:杯子叠叠高,五颜六色的套杯,玩的时候既可以把小的套在大的里面;泡泡玩具;学步玩具,多数宝宝在9~12个月时迈出人生的第一步。

1~2岁宝宝

这时候的宝宝越来越独立,也越来越有自己的主张,因此,父母要给予宝贝足够广阔的空间,让他更多地主宰自己的游戏内容。

当宝贝玩玩具的时候,父母不要限制他按照“正确”的方式玩,而要让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玩出更多花样。

玩具推荐:生活用品玩具如锅碗瓢勺、冰箱、桌椅、床等;汽车、火车、飞机和船;能表示大小、高矮、快慢等意义的图片,形状拼图或各种组合的图片;积木、橡皮泥、串珠等操作性强的玩具;户外游戏的玩具如球类、小三轮车等。色彩鲜艳雅致、构图合理、具有故事情节的图画书。

篇三:用纸巾哄宝宝睡?不推荐

一张纸巾1分钟就能把娃哄睡?近日网上热传的这一视频,让不少新手爸妈对一方式很感兴趣。这种哄睡方式是什么原理,靠谱吗?广州有心理医生拿自家9个月大的娃试验,结果显示,不灵。专家认为,这更像是催眠前的导入,使用不得法或造成伤害。

多人尝试纸巾哄睡都无效

网上热传的视频显示,一名外国友人拿着一张纸巾自上往下轻抚婴儿面部,没多久婴儿就合眼睡了。最近,武警医院心理科主任唐记华的朋友圈里也在疯传此视频。在和同事们讨论后,唐记华偏向于认为,这是催眠起的效果。作为一名曾给多位病人催眠过的心理医生,为了证实真伪,她给自家9个月大的宝宝试了试该哄睡方式,然而却没有成功。

记者采访了解到,家住番禺的“80后”妈妈小佳也对着自家半岁宝宝尝试这一方式,结果也是没有效果,宝宝依然很清醒。开网店的陈先生的试验经历也很类似,纸巾轻拂过儿子面部,重复多次,结果儿子非常清醒,还咯咯地笑。

如果视频中不是剪辑效果的话,医生们给出的解释是:“可能是视频里的小孩正好属于容易被催眠的类型。”

心理医生不推荐该方式

什么是催眠?很多心理疾病,比如神经症病人会有歇斯底里等无法控制的表现,其实是早年受到的一些创伤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便压抑到潜意识中,在成年后时不时地释放出来。“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治疗这些心理疾病,就要到达病人的潜意识中进行沟通,催眠技术便是到达潜意识的一种手段。

据介绍,将患者从正常的清醒状态诱导到催眠状态之中叫做“导入”。正规的催眠导入借助钟摆、图案或者语言,使眼睛慢慢疲劳,进入到一种类似睡眠而非睡眠的状态。此时,人的意识进入一种相对削弱的状态,潜意识开始活跃,像海绵一样能充分汲取催眠师的指令。也就是说,在催眠状态下人是清醒的,而不是睡着的。如果像视频中的宝宝一样完全熟睡了,那催眠师就没有办法与患者的潜意识对话了。

唐记华表示,不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上述哄睡手法。凭借医学基本素养,她认为每个年龄段的宝宝都有自己的自然睡眠状态,即使是同岁的宝宝,每个个体也有自己的生活节律,依靠技术人为加以干扰,是不符合发育规律的。她提醒,“催眠导入后,干扰人的潜意识,更可能会造成人为的潜意识伤害”。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