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产科那些事儿:催产素是什么东西?

导读:催产素一般运用在以下三种情况:l分娩前作用:催促分娩如果准妈妈们在孕前出现羊水减少、胎动不好或过期妊娠时等情况时,医生会根据准妈妈和胎儿的情况,使用催产素。

篇一:产科那些事儿:催产素是什么东西?

分娩时,很多女性会遇到使用催产素的情况。那么它到底是什么东东呢?你了解它的作用吗?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呢?

催产素到底是什么东东呢?医生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催产素呢?

花落花开:我现在已经怀孕38周了,对于分娩有一点点恐惧。听闺蜜说,她生宝贝的时候,就使用过催产素,但是没起作用,最后还是选择了剖腹产。我很怕会重蹈覆辙,想问一下到底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催产素呢?医生又是怎么确定用的时间呢?

专家解读:

1、催产素:

催产素又称缩宫素,是一种垂体神经激素,可以选择性地兴奋子宫平滑肌,引起子宫收缩,具有刺激乳腺分泌和子宫收缩的双重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催生引产,产后止血和缩短第三产程。但应用催产素引产,必须严格掌握它的用药方法,包括用药途径、用药速度和浓度,有无用药禁忌症等。

2、医生如何使用:

产科医生在使用催产素时会进行细致地评估,并对产妇和胎儿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和检测才可以决定,比如:B超测定胎盘的成熟度、胎儿的大小、羊水的状况等的检查,对产妇宫颈条件的检查,以及胎儿的入盆情况的检查等等。

催产素一般运用在以下三种情况:

l分娩前

作用:催促分娩

如果准妈妈们在孕前出现羊水减少、胎动不好或过期妊娠时等情况时,医生会根据准妈妈和胎儿的情况,使用催产素。

分娩中

作用:加快分娩进程,缩短产程,降低风险。

分娩结束时

作用:促进宫缩减少出

篇二:什么是羊水栓塞高危(图)

羊水栓塞是一种在分娩过程中因羊水物质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出现肺栓塞、休克、DIC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的产科危重症。羊水栓塞的发病率低但病死率高,资料统计可达30%以上。对此决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及早防范。

预防的关键是了解可能引起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并加以积极干预。以下是近年国内外专家对羊水栓塞高危因素的归纳:

过强宫缩增高宫内压子宫收缩过强时羊膜腔压力随之增高。若羊膜腔压力显著高于静脉压,羊水就有可能被挤入已破损的小静脉血管内而引起羊水栓塞。正常分娩时羊膜腔内压可高于第二产程,达到高峰很少引起羊水栓塞。但是,不恰当使用宫缩剂(如催产素和米索前列醇)则有可能导致过强宫缩,增加羊水栓塞机会。因此,宫缩剂的使用必须小心谨慎,严格掌握适应症。必须要用时(如宫缩乏力)小剂量即可增强宫缩,避免剂量过大,防止引发强直性宫缩而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几率。

胎膜早破及人工破膜羊水栓塞大多发生在胎膜破裂之后,偶尔可在尚未破膜之时。胎膜早破,特别是在过强宫缩和急产情况下的胎膜早破,往往使得在胎膜破裂时由于胎膜与宫颈壁的急速分离,造成宫颈黏膜血管扩张和损伤,加之羊膜腔内的高压,使得羊水进入母体引起羊水栓塞发生。另外,人工破膜时的羊膜腔内穿刺或穿刺时操作不当也可引起胎膜后血肿,分娩时此处胎膜破裂易引起羊水栓塞机会增加。临床资料表明,生殖道感染、急产和羊水过多、头盆不相称等都是构成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止胎膜早破的重点在于防止生殖道感染;妊娠后期要禁止性生活,避免负重和防止腹部被撞击;分娩时合理使用宫缩剂;若为头盆不相称最好选择剖宫产,以及注意人工破膜的正确操作等,这些措施可减少胎膜早破发生,降低羊水栓塞的风险。

高龄产妇及多胎产妇高龄产妇(35岁以上的初产妇)和多胎妊娠也是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发生羊水栓塞的主要原因往往是综合性的,可能有胎位异常、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和宫缩乏力时使用宫缩剂量大等,由于增加羊水栓塞的发生机会。所以,高龄产妇和多胎产妇分娩时要严密观察,一旦出现这些异常现象时要果断采取措施终止妊娠,一般采用剖宫产终止妊娠,可减少羊水栓塞的发生机会。

过期妊娠、巨大胎儿及死胎过期妊娠和巨大胎儿时容易难产、滞产,进而使得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几率增加;死胎可使得胎膜强度较弱而渗透性增加,这些情况都可成为羊水栓塞的高危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孕期保健和检查,重视防治妊娠合并糖尿病,以减少巨大胎儿的发生率。如果孕期超过40周以上,应及时检查胎儿状况,决定是否终止妊娠。对死胎要及时引产,以降低羊水栓塞危险。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膜腔穿刺、剖宫产手术和人工流产及引产术等,在这些情况下必须严密观察,正确处理,以免造成病理性血窦开放而诱发羊水栓塞。

篇三:究竟是哪些因素可导致难产

胎膜早破是难产发出的信号,发生胎膜早破后妈妈们应该警惕了。

一、难产发出的信号――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是威胁母婴健康的产科常见并发症,怀孕期胎膜在临产前自然破裂,羊水经阴道流出,称为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与难产和感染常互为因果,产道及胎儿异常即是胎膜早破的常见诱因,胎膜早破又可导致宫内感染及羊水减少,因此而发生宫缩乏力、胎儿宫内窘迫,致使难产和手术分娩机率增加,所以胎膜早破往往是难产的信号。

在胎膜突然破裂的瞬间,随着大量羊水流出,可发生脐带脱垂。脱垂的脐带受胎先露压迫,宫壁紧裹胎体,影响胎盘血液循环,可引起胎儿宫内缺氧,不得不以手术结束分娩。

胎膜早破引起胎盘早剥、羊水栓塞、脐带脱垂、难产率和产后出血率增加,危害母儿安全,因此,防止胎膜早破的发生至关重要。

二、发生胎膜早破后怎么办

一旦发生胎膜早破,孕妇应立即上医院,在严密监护下由医务人根据不同孕周制定处理原则:

胎膜早破发生在孕36周以后,因胎儿已经成熟,为预防感染,原则上应尽快终止妊娠,破膜后12─24小时仍不临产者应予以引产。

胎膜早破发生在28─35孕周,随孕周的增加,出生婴儿的病死率呈显著递减趋势,故提倡采取期待疗法,延长孕龄、促进肺成熟,一旦胎肺成熟,应尽早终止妊娠。

胎膜早破发生在28周前,由于胎龄过小,根据目前我国多数医疗单位的育儿水平,胎儿生存率依然很低,而且易发生难以处理的合并症,从优生角度看,应终止妊娠,不宜采取保守治疗。

三、造成难产的原因是什么

准妈妈的因素

产力:产力最主要的是子宫肌肉的收缩力量,它可以把胎儿和胎盘等自子宫内逼出。正常的宫缩有一定的节律性,并且临近分娩时逐渐增强其中宫缩不论是过弱还是过强。都有可能造成难产。

产妇的心理:如果孕妇对分娩中所要面临的“挑战”没有心理准备,或是对分娩过程过度恐惧,不能很好的配合医生,也会造成难产。

产道:产道是指宝宝分娩时的“通道”,它主要是由孕妇的骨盆大小以及形状所决定的,当然孕妇的软产道也很重要,两者中有任何一种异常,都会造成难产。所以孕期一定要做好产前检查,以便医生及时发现问题,正确选择分娩方式。如果在产前检查中发现产道有问题,一定要提前入院,择期进行剖宫术。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