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自我歧视 艾滋病潜伏期有何症状

导读:结交朋友:如果有条件,您可以与其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建立联系,相互之间可以定期见面,诉说自己内心的感受,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和交流自己保养身体的心得。

一、艾滋病感染者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呢

(1)保持平常心:感染艾滋病病毒并不是一种特殊情况,它在世界上许多地方都发生过,并且每天都在发生。而且任何人都有可能被感染。艾滋病与目前许多慢性传染病一样,虽不能治愈,但能有效控制。因此完全不必要有自鄙、自悲的心理。

(2)正视现实:应该正视自己已被感染这一事实,同时认识到艾滋病是一种可控制的慢性传染病,从感染到发病还有很长时间,所以只要保持乐观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在很大程度上感染者的生存时间的长短是可以自己把握的。因此,感染了艾滋病,要正确对待这种疾病。

(3)保持生活自立能力:我们建议您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自己的自立能力(即使是在已经出现有关艾滋病症状时期),例如帮助家里做一些家务,这样既能融洽自己与家人的关系,还可以从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可调节自己的情绪,有利于身体健康。

(4)结交朋友:如果有条件,您可以与其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建立联系,相互之间可以定期见面,诉说自己内心的感受,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和交流自己保养身体的心得。这样既可以结交许多新朋友,了解许多有用的信息,又有利于使自己重新建立生活的信息。您应该相信,您并不孤独,在社会上有许多人,包括你们的亲属和朋友都在关心和帮助你们。

二、感染艾滋病有哪些早期症状

1、口腔念珠菌感染

俗称鹅口疮,鹅口疮是最常见的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疾病,又称雪口病。

2、体重快速下降

体重快速下降是感染艾滋病毒后常见的问题。如果你没有减肥,体重快速下降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3、腹泻

腹泻是最恼人的艾滋病症状之一,因为腹泻会导致脱水和电解质失衡,机会性感染到肠道就有可能发生腹泻。

4、脂肪代谢障碍和乳酸酸中毒

艾滋病药物的副作用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就是脂肪代谢障碍。

在服用艾滋病药物一段时间后,除了会出现典型的恶心、腹泻等症状外。

慢慢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肌肉疼痛,乏力,恶心和呕吐加重,腹部疼痛等症状,这些症状意味着患者很可能发生了乳酸酸中毒。

5、抑郁症和头痛

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原因,会使艾滋病感染者出现神经系统问题,艾滋病感染所致的心理压力,艾滋病病毒对脑部细胞的损伤等都会造成神经系统症状。

三、患上艾滋病会带来什么危害呢

艾滋病是由单纯艾滋病病毒(HSV)引起的性传播疾病,主要是HSV-2型,少数为HSV-1型。是常见的性病之一。艾滋病可反复发作,对病人的健康和心理影响较大,表现如下:

1、患者的艾滋病症状严重或不典型,持续时间长,可表现为广泛性、多发性、慢性持续性溃疡,有坏死,疼痛剧烈。

2、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者发生生殖器HSV感染时,皮损数目多,受累皮肤黏膜范围广,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重,排毒时间长(可在30天以上),复发频繁,而且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长,专家提醒:艾滋病患者免疫缺陷的症状危害大。

3、艾滋病所引起的并发症多且严重,常合并细菌和白念珠菌感染,易发生艾滋病性脑膜炎及播散性HSV感染,引起角膜、气管、支气管、肺、食道、心包、肝、脑等多器官损害。

4、艾滋病的症状临床复发和亚临床复发(有病毒复活和排毒,但无症状者)均频繁,排毒时间长,可持续1个月以上。这可以说是专家提醒:艾滋病患者免疫缺陷的症状危害大中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了。

四、造成艾滋病的传播方式有哪些呢

1.流行概况:WHO报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27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全世界各地区均有流行,但97%以上在中、低收入国家,尤以非洲为重。专家估计,全球流行重灾区可能会从非洲移向亚洲。中国CDC估计,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我国面临艾滋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

2.传染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

3.传播途径: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

①性行为: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包括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②静脉注射*: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

③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

④血液及血制品(包括人工受精、皮肤移植和器官移植)。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4.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高危人群包括:男性同性恋者、静脉*者、与HIV携带者经常有性接触者、经常输血及血制品者和HIV感染母亲所生婴儿。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