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中医养生

有关脑膜炎的认识误区有哪些 脑膜炎的预防方法都有哪些

导读:除了经常提到的流行性脑膜炎以外,还有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以及真菌性脑膜炎等,而这些脑膜炎并不具有传染性。

一、有关脑膜炎的认识误区有哪些

1、脑膜炎都有传染性:脑膜炎的种类很多。我们通常所说的传染性脑膜炎实际上是指脑膜炎中的流行性脑膜炎。除了经常提到的流行性脑膜炎以外,还有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以及真菌性脑膜炎等,而这些脑膜炎并不具有传染性。

 2、脑膜炎只有儿童才得: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事实上,脑膜炎多见于儿童,但成人和老年人也会患脑膜炎。只是儿童的免疫力相对成人差,血脑屏障较弱,因此,细菌更容易从血液中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发脑膜炎。只不过成人中的部分脑膜炎患者仅为阴性感染者,在出现疲倦、低热等初期症状后,很快便会自行康复。

3、得了脑膜炎非死即傻: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人们对脑膜炎的预防措施不力,治疗手段不先进等,致使流脑成为一种很难医治的传染病。虽然流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和真菌性脑膜炎发展到严重阶段,的确会使人出现失语、痴呆、瘫痪,以及意识障碍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但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流行性脑膜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只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时诊断和治疗,流脑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二、脑膜炎很容易与哪些症状相混淆

1.化脓性脑膜炎:其中最易混淆者为嗜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因其多见于2岁以下小儿,脑脊液细胞数有时不甚高。其次为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鉴别除结核接触史、结素反应及肺部x线检查可助诊断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淮检查,在细胞数高于外,重要的还是脑脊液检查,在细胞数高于1000×106/l(1000/mm2),且分类中以中性多形核粒细胞占多数时,自应考虑化脓性脑膜炎;但更重要的是细胞学检查。

 2.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要是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及病毒性脊髓炎均可与结脑混淆,其中散发的病毒脑炎比流行性者更需加以鉴别。各种病毒性脑膜炎之诊断要点为:①常有特定之流行季节。②各有其特殊的全身表现,如肠道病毒可伴腹泻、皮疹或心肌炎③脑脊液改变除细胞数及分类与结脑不易鉴别外,生化改变则不相同,病毒性脑膜脑炎脑脊液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高,蛋白增高不明显,多低于1g/l(100mg/dl)。④各种病毒性脑炎或脑膜炎有其特异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如血清学检查及病毒分离等(参阅各有关专章节)。轻型病毒脑炎和早期结脑鉴别比较困难,处理原则是:①先用抗结核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各项检查,如结素试验、肺x线片等以协助诊断。②不用激素治疗,如短期内脑脊液恢复正常则多为病毒脑炎而非结脑。③鞘内不注射任何药物,以免引起脑脊液成分改变增加鉴别诊断之困难。

 3.新型隐球菌脑膜脑炎:其临床表现、慢性病程及

脑脊液改变可酷似结脑,但病程更长,可伴自发缓解。慢性进行性颅压高症状比较突出,与脑膜炎其他表现不平等。本病在小锗较少见故易误诊为结脑。确诊靠脑脊液涂片,用墨汁染色黑地映光法可见圆形、具有厚荚膜折光之隐球菌孢子,沙保培养基上有新型隐球菌生长。

 4.脑脓肿:脑脓肿患儿多有中耳炎或头部外伤史,有时继发于脓毒败血症。常伴先天性心脏病。脑脓肿患儿除脑膜炎及颅压高症状外,往往有局灶性脑征。脑脊液改变在未继发化脓性脑膜炎时,细胞数可从正常到数百,多数为淋巴细胞,糖及氯化物多正常,蛋白正常或增高。鉴别诊断借助于超声波、脑电图、脑ct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

 5.但脑瘤与结脑不同处为:①较少发热。②抽搐较少见,即使有抽搐也多是抽后神志清楚,与晚期结脑患儿在抽搐后即陷入昏迷不同。③昏迷较少见。④颅压高症状与脑征不相平行。⑤脑脊液改变甚少或轻微。⑥结素试验阴性,肺部正常。为确诊脑瘤应及时作脑ct扫描以协助诊断。

三、脑膜炎的治疗方法具体有哪些

1.一般治疗

充分营养供给,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代谢紊乱,昏迷患儿可鼻饲或静脉营养,要注意褥疮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必要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并积极降低颅内压。不能排除细菌性脑膜炎时,应给予适当抗生素治疗。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有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等。对症治疗控制惊厥,发作时可予*注射液,每次静脉推注0.05~0.1mg/kg,总量不超过4mg,维持量用*,每次5mg/kg,每日2-3次,疗程控制在1周内,恢复期可用神经营养药物如脑活素、胞二磷胆碱、1.6-二磷酸果糖、ATP、辅酶A、维生素C、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节苷脂等。抗病毒治疗一般病毒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有自限性,不必特殊用药。肠道病毒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每日15mg/kg。如有单纯性疱疹病毒、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证据,首选阿昔洛韦,每次10mg/kg,每8小时静脉滴注一次,每次应在1小时内滴完,疗程1~2周。单纯性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可用更昔洛韦每日6~8mg/kg,分2次静脉滴注,疗程2周。巨细胞病毒感染可用更昔洛韦或膦甲酸钠,更昔洛韦每日10mg/kg,分2次静脉滴注,用14天后改为每日5mg/kg,每日1次静脉滴注,用6周。严重巨细胞病毒感染可用膦甲酸钠,每日180mg/kg,分3次静脉滴注,用14天改为每日90mg/kg,每日1次静脉滴注,用6周。其他抗病毒药可用干扰素、阿糖腺苷等。对严重患儿可同时应用免疫球蛋白,每日400mg/kg,静脉滴注,用3~5天。

 3.恢复期治疗

对恢复期患儿或有后遗症者,可进行康复治疗。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主动或被动功能锻炼、针灸、按摩、高压氧治疗等。

四、脑膜炎的预防方法都有哪些

 (一)早期发现病人。就地隔离治疗。

 (二)流行期间做好卫生宣传。应尽量避免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不要携带儿童到公共场所。外出应戴口罩。

(三)药物预防:国内仍采用磺胺药。密切接触者可用碘胺嘧啶(sd)。成人2g/日。分2次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连服3日;小儿每日为100mg/kg。在流脑流行时。凡具有:①发热伴头痛;②精神萎靡;③急性咽炎;④皮肤。口腔粘膜出血等四项中二项者。可给予足量全程的磺胺药治疗。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防止流行。国外采用利福平或二甲胺四环素进行预防。利福平每日600mg。连服5日。1~12岁儿童每日剂量为10mg/kg。

(四)菌苗预防: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a和c两群荚膜多糖菌苗。经超速离心提纯的a群多糖菌苗。保护率为94.9%。免疫后平均抗体滴度增加14.1倍。国内尚有用多糖菌苗作“应急”预防者。若1~2月份的流脑发病率大于10/10万。或发病率高于上一年同时期时。即可在人群中进行预防接种。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