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发烧恶心呕吐怎么回事 发烧了怎么办

导读:同时建议多吃瘦肉和猪肝,蛋黄,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和血补充铁和蛋白质和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

一、发烧恶心呕吐怎么回事

多数发烧因感染引起,感染菌为细菌、病毒、支原体等;建议到医院做下血常规检查,明确感染菌是细菌还是病毒,对症用药;体温超过38度,要多喝水,服用退烧药。

如果是由于感冒所引起的发烧呕吐,要先消除症状,打退烧针,看情况是否会改善;

如果是由于肠胃疾病所引起的发烧呕吐,那么就要明确病因,看到底是什么疾病,才能够对症下药。

同时建议多吃瘦肉和猪肝,蛋黄,牛奶,鱼,贝类,大豆,豆腐和血补充铁和蛋白质和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的吸收.平常注意防止偏食啊.生活护理:一定要禁烟,酒,咖啡,茶,生冷,辛辣食物.少吃含淀粉内的食物如:土豆芋头粉丝粉条红薯等凉粉,不要吃苏打饼干等,少食多餐,定时进餐,不要吃过于坚硬和不消化的食物.注意饮食啊,否则治疗效果不好.

二、正常的体温范围

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体温是物质代谢的产物。三大营养物质在氧化过程中释放能量,其中50%左右的能量变为体热以维持体温,并以热能的形式不断散发于体外;另有45%的能量转移到三磷酸腺苷(ATP)的高能磷酸键中,供机体利用。机体利用的最终结果仍需转化为热能散出体外。这就是产生体温的由来。

正常人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它通过大脑和丘脑下部的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体温升高时,机体通过减少产热和增加散热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反之,当体温下降时,则产热增加而散热减少,使体温维持在正常水平。

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机体深部的体温较为恒定和均匀,称深部体温;而体表的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和差异较大,称表层温度。临床上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深部温度。一般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直肠体温最接近深部体温。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为37℃(范围36.3-37.2℃),直肠温度37.5℃(比口腔温度高(0.3-0.5℃),腋下温度为36.5℃(范围36.0℃-37.0℃)。

正常体温的标准是根据多数人的数值,并非为个体的绝对数值。

三、睡觉起来头晕恶心的原因

1、常头晕,有时还伴有恶心、呕吐,特别是在起床时或者扭头时更容易发生。患者往往以为自己得了“高血脂”症或者“脑血管硬化”症,但是经过各项检查显示脑血管无病理改变,其实这些人可能患的是颈椎病。这种颈椎病,其症状除了眩晕、恶心外,还有头痛、耳鸣、阵发性视物模糊、心悸、咽喉部异物感和鼻腔干燥。

2、眩晕发作常与颈部活动有关,医学家把这种由颈椎病引起的眩晕称为“颈性眩晕”。如果进行X线摄片,则可发现颈椎“队列”变形,椎体与椎体之间的间隙变窄,钩椎关节明显增生。如果进行椎动脉造影或B超检查,则可发现椎动脉血流不畅。

3、头晕、恶心怎么会与颈椎病有关系呢?原来颈部有两条名叫“椎动脉”的血管从颈部椎骨两侧贯穿而过,负责供应大脑血液。如果颈椎“队列”变形、钩椎关节增生或者椎体相互位置不稳,就会使颈部“交感神经”受刺激,导致椎动脉血管壁痉挛,以致椎动脉血流不畅,大脑供血不足致眩晕。

4、颈源性脑血管疾病全国每年近100万脑血管病人中,26%是因颈椎病而诱发。这是由于椎—基底动脉受压,造成脑供血不足,长期维持这种状态,就会出现头晕、手足麻木、走路不稳,甚至发生脑血栓、脑梗塞,有些病人可因此导致偏瘫。如及时治疗颈椎病,就不会恶化为中风偏瘫等严重后果。

四、发烧后怎么办

一、饮食应温和、清淡、好消化:出现感冒发烧后在饮食需要清淡,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甚至过甜、过咸食物对身体的康复也带来影响。而且在饮食上也要做到七分饱即可,很多人觉得生病就应该吃好,其实过补的食物会加重病情甚至会使得感冒复发。而温和的食物减少负担,促进消化功能恢复。此时也需要多喝水、多排尿,有利于代谢排出。

二、保持大便通畅:患感冒后也需要确保大便畅通,大便通畅有利于肺气宣降,尽快恢复正常。

三、用生姜10片泡脚以及洗澡都能很好的驱除风寒,起到通畅静脉的作用,但不利于咽喉疼痛“上火”症状。若是没有出现喉咙疼痛,可以选择吃生姜,能起到驱除风寒的作用。

四、凡是孩子发烧,应该看看额头和背部,看看是否出汗,若是没有出汗是因为寒气,可以用驱寒方法。其实孩子出现感冒发烧,家长也不能盲目乱用药物,甚至不能随意使用激素类药物,否则,家长心里舒服了,孩子身体遭殃了。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