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血栓性静脉炎分期 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三大方法

导读:影像学检查多普勒超声探测局部血流的变化,当有血栓性静脉炎时可表现为局部血流信号消失或部分缺失,加压后管腔不能压扁。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

 1.第一期:局部缺血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分期中的第一期被称之为是局部坏学期,也是最初的阶段。主要症状是患肢麻木、轻度间歇性跛行、发凉,还可能会反复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一般经过检查会发现患肢皮温稍低,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色泽较苍白。通过这些症状我们大概可以确定是否患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然后积极的配合治疗。

2.第二期:营养障碍期

第二期是第一期的一个升华,也就是病情开始加重,第二期被称之为是营养障碍期。这一期症状加重,疼痛转为持续性静息痛,间歇性跛行明显,夜间剧烈。一般的检查会发现患肢皮温显著降低,色泽苍白,潮红,或出现紫斑、小腿肌萎缩,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在第二期我们的动脉已处于闭塞状态,以器质变化为主掺杂一些功能性因素。

 3.第三期:坏死期

第三期是在第二期的基础上症状继续加重,被称之为是坏死期。主要的症状是患肢趾(指)端发黑、溃疡形成、坏疽,疼痛剧烈呈持续性。坏死期动脉完全闭塞,侧支循环不能保证趾(指)存活。第三期是最严重的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病情已经发展需要截肢的地步。

二、血栓性静脉炎怎样治疗

血栓性静脉炎分期 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三大方法

 1.一般治疗

去除导致静脉炎的病因,如静脉导管等。如合并细菌感染,可酌情予以抗生素。下肢病变在急性期需抬高患肢,避免久站、久坐等,同时可加用医用弹力袜,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局部可采用热敷、物理治疗等促进炎症吸收,止痛。

2.药物治疗

外用类肝素软膏、抗炎药物软膏,内服促进静脉回流等活血化淤药物。对于位于大腿根部及膝关节周围的病变,需要采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抗凝治疗。对合并细菌感染者,需根据感染细菌类型对应使用抗生素。

 3.手术治疗

局部血栓性静脉炎可在炎症期消退后,如仍有条索状硬物伴疼痛,可考虑手术切除。如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形成浅静脉炎,可于炎症消退后行手术治疗。

佩戴弹力袜改善下肢静脉曲张。对于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在积极纠正基础疾病的同时,应注意避免四肢、躯干等好发部位的外伤。此外,静脉穿刺过程中避免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及使用强刺激性药物。同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静脉植入物造成的感染。

三、血栓性静脉炎检查方法

血栓性静脉炎分期 治疗血栓性静脉炎的三大方法

 1.实验室检验

(1)血常规根据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增高程度判断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凝血可有D-Dimer升高等血栓形成表现。

2.影像学检查

(1)多普勒超声探测局部血流的变化,当有血栓性静脉炎时可表现为局部血流信号消失或部分缺失,加压后管腔不能压扁。此种检查可发现约95%的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

(2)放射性核素检查原理为放射性标记的人体纤维蛋白原能被正在形成的血栓摄取。可通过观察某一部位放射量的增减,判断血栓形成及演变过程。对小腿静脉丛内血栓形成检出率较高。

(3)电阻抗体积描记静脉血栓形成时,电阻容积波幅变动小。对于主干静脉阻塞的诊断效果较好。

(4)静脉造影静脉注入造影剂,通过有无充盈缺损,判断有无血栓形成,同时可明确血栓的位置、范围、形态和侧支循环情况。为诊断的金标准。

(5)静脉压测定患肢静脉压升高,提示测压处近心端静脉有阻塞。

四、血栓性静脉炎有哪些表现

静脉输入强刺激性、高浓度药物或使用时间较长,损伤静脉内皮细胞;浅表静脉曲张、血液淤滞;肥胖、吸烟、外伤造成静脉内皮损伤;细菌感染等。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后,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脉壁的炎症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状硬条或串珠状硬结,全身反应不明显。

临床表现

 1.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表现为患肢局部红肿、疼痛,可触及痛性索状硬条或串珠样结节。累及深静脉,出现患肢凹陷性肿胀,行走时肿痛加重,静卧后减轻,皮肤呈暗红色,有广泛的静脉曲张以及毛细血管扩张;后期出现局部营养障碍性改变,伴有淤积性皮炎、色素沉着或浅表性溃疡。

2.游走性血栓浅静脉炎

浅静脉炎症发生部位不定,具有间歇性、游走性和全身各处交替发作的特点,是人体浅静脉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合并女性生殖器官及胰腺肿瘤。

3.胸腹壁血栓性浅静脉炎

胸壁、乳房、两肋缘及上腹壁浅静脉血栓形成,并同时有炎性病理改变,亦称Mondor病。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