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幼儿保健

8个月宝宝如何调理内热 内热不再惊慌

导读:所谓湿热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

一、内热的原因

8个月宝宝如何调理内热 内热不再惊慌

因为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原因,中国的孩子很多都属于内热体质。内热体质又可以细分为燥热和湿热两种。所谓湿热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之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

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脾就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是一种热象,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土上存在是很常见的。

湿热体质在小孩子身上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大便先干后湿,容易长湿疹,舌苔黄,小便黄,厌食。燥热体质的表现与湿热有所区别,大便是完全干硬,体内缺水,口渴舌干,舌苔白,小便黄,也是厌食。

内热体质的孩子在季节交替的时候特别容易感冒和发烧,这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内热外感。所以,日常保健中,如果是这种体质的孩子,清火祛湿式保健最关键的一点,能做到这一点孩子就不容易生病。

二、内热有哪些症状

8个月宝宝如何调理内热 内热不再惊慌

内热以五内之火,热由内生,病在阴分,故内热者宜清凉,不宜升散,升散则内火愈炽,火空则发也。但内热之证,亦有虚实,实者宜从正治,虚者当从反治。

1.五脏实热

凡实热之在内者,古法治分五脏,宜从正治、宜疏下。

(1)心热证候:口舌糜烂、生疮、舌尖红、多动心烦、急躁不安等。治则:清心降火。主方:泻心汤、导赤散、安神丸。

(2)肝热证候:急躁易怒、头痛眩晕、目赤耳鸣耳聋、口苦咽干。两胁疼痛,小便赤涩。治则:清肝泻火。主方:泻青丸、柴胡饮子、龙胆泻肝汤。

(3)脾热证候:目疮口臭,烦渴易饥,渴喜凉饮、口燥唇干,口腔溃疡、大便秘结,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治则:泻脾胃伏火。主方:泻黄散(又名泻脾散)。

(4)肺热证候:咳嗽时发、咽喉干疼、呕吐黄痰、便秘尿赤,胸膈烦热。治则:清上泄下,泻火通便。主方:轻则泻白散、地骨皮散,重则凉膈散。

(5)肾热证候: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小腹胀满,尿闭不通。治则:滋肾清热,降火。主方:滋肾丸,滋阴八味丸。

2.五脏虚热

虚热宜调补,凡元气虚而热者,必真阴不足,皆假热证也,宜从反治。

(1)心脾肺气虚假热者,五君子煎,人参理中汤。

(2)五脏气血俱虚假热者,五福饮。

(3)肝肾真阴不足假热者,轻则六味地黄汤,甚则理阴煎。肝肾血虚假热者,大营煎,五物煎。肝肾阴虚,上热下寒,则阳无所附而格阳为热者,六味回阳饮,或八味地黄汤。肝经血虚生风而热者,四物加天麻,钩藤。

(4)汗后血虚而热甚者,六神散加粳米。汗后气虚而恶寒发热者,补中益气汤。汗后阴虚,阳无所附而热者,四物汤加人参,黄芪。汗后阳虚,阴无所附而热者,四君子加川芎,当归。

三、如何保护宝宝调理内热

8个月宝宝如何调理内热 内热不再惊慌

孩子内热一般表现为口渴、喜欢喝冷的东西、大便干、小便黄、脾气暴躁、消瘦等。长期内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利,那该怎么办呢?又该如何进行调理呢?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孩子内热怎么调理

方法/步骤

1首先就是食物的问题,孩子内热要给孩子多喝水,多多吃蔬菜和水果,少吃容易上火的食物,如:龙眼,荔枝,榴莲等。

2还有就是,平时可以对孩子腹部的进行顺时针按摩,这样可以加快胃肠蠕动,利于废物的排除,缓解大便干燥的现象。

3再有就是,家长不要给孩子穿太多衣服,其时孩子的火力比大人还大,让还在和我们穿一样多的衣服就可以了,孩子不会由于穿衣服少而感冒的。

4再有就是,孩子太小的话,胃肠消化功能不如大人,所以平时不要给孩子吃太多油炸食物,不要吃太多烧烤食物,尤其是路边烧烤,有很多不卫生的小店。

5当然还有就是,如果孩子内热太大,出现大便太干燥或大便干燥持续时间超过3天,则要去医院查看,医生会开出一下缓解大便干燥去内热的药。

6最后还有就是,如果孩子还没有断奶,还吃妈妈的奶,此时如果出现内热的现象,首先要从妈妈这里找原因,哺乳期的妈妈不能吃辛辣食物,少吃油炸食物,要多吃蔬菜水果及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这样才会给孩子提供健康的奶。

四、如何预防宝宝内热

食积内热的孩子易感冒

翟文生说,其实,3岁以下的幼儿感冒,70%属于内热外寒。因为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消化功能还不健全,多吃几口或吃了不易消化的东西,就容易产生积滞。积滞不消,过一段时间就在体内化热,表现为舌苔厚、口臭、唇红、小便黄、大便干,平时很乖的孩子变得烦躁闹人等。这类孩子一旦受凉,便形成内热外寒,即中医说的“灯笼火”,出现发烧、咳嗽、打喷嚏等外感症状。

感冒的孩子大多数血常规正常,主要靠中药抗病毒治疗。因为内有积滞,需要内热外寒一起治,但市面上这类中药很少,相对来说,小儿双清颗粒效果好些,双黄连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也可以喝。但中药讲究因人而异,虽都是发热,但有的内热重,有的伴有并发症,所以最好找医生把脉,对症开药。

传统的消食方法煮点白萝卜水

用炒黄的萝卜籽(中医叫莱菔子)煎水喝用焦三仙(大麦芽、神曲、山楂)煎水喝鸡内金(可在炒锅中焙干,打成细粉,揉进面里,擀成薄饼,烙熟吃。)

及时消积防感冒

中医有句谚语叫“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对此,翟文生的看法是,3岁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不必过度忌嘴,鱼啦肉啦,根据孩子的消化功能,适量即可。当出现食积时,这类不易消化的东西要停几天。消化功能很弱、容易积滞化热的,已经出现大便干、口臭、舌苔厚的孩子,吃点消食清热药,可以预防感冒发烧。

病情轻重关键看精神

经常看到有些家长,孩子一发烧就紧张,频繁跑医院找医生,搞得很疲惫。翟文生说,抗病毒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需要一个过程,少说也得三四天时间。用药后,家长要耐心观察。如果孩子高烧39.5℃以上,退烧效果不好,再考虑上医院。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