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脂溢性皮炎怎样保湿 引发脂溢性皮炎的原因有哪些

导读:头面部银屑病损害分散成片状,界限分明,鳞屑很厚,触之高低不平,头发不脱落,短发聚集而成束状,重者损害可连成大片,扩展至前发际处,侵及前额数厘米。

一、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平时怎样保湿

得了溢脂性皮炎,进行基础性护肤是可以的。但是患者要知道尽量不要选择一些富含酒精的东西。最好是涂抹一些纯矿物质和植物类的护肤品。自己的用量也要适当的做到比被人少一点。建议最好还是等溢脂性皮炎好了以后再用。

平时如果我们要用洗面奶的话,最好还是选用一些纯手工皂、橄榄油的那种。这样的东西是没有刺激作用的,不会使患者病情加重。品牌的洗面奶还是暂时不要用了。建议在洗脸的时候在水中加点食,这是既有利于你的恢复的。

患者要适当的补充一定的维生素。例如维生素A、B等。这是可以帮助治疗溢脂性皮炎的。但是不宜过量食用。最好遵从医生的指导。平时饮食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一些油腻的东西,合理饮食,尽量少熬夜。

得了溢脂性皮炎的患者,平时洗脸应选择纯手工皂,尽量少用一些品牌,用护肤品尽量选用纯矿物质的或者植物类的,要注意保持面部的清洁,勤洗脸,多吃一些新鲜蔬菜跟水果,少吃一些富含脂肪的食物,合理膳食。

二、脂溢性皮炎怎样鉴别诊断

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诊断多无困难。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头面部银屑病

损害分散成片状,界限分明,鳞屑很厚,触之高低不平,头发不脱落,短发聚集而成束状,重者损害可连成大片,扩展至前发际处,侵及前额数厘米。刮去鳞屑有薄膜现象(即将鳞屑刮除,其下为一红色发亮的薄膜)及出血现象(即轻刮薄膜可出现散在小出血点),薄膜现象和出血现象是银屑病损害的重要特征。

2.玫瑰糠疹

好发于颈、躯干、四肢近端,呈椭圆形斑疹,中央略带黄色,边缘微高隆起,呈淡红色,上覆白色糠秕样鳞屑。初起为单个损害,称为母斑;母斑渐大,直径可达2~5cm或更大,有时可有2~3个母斑同时出现,1~2个月后陆续出现较小的红斑,发生于躯干处,皮疹长轴与皮纹一致,一般4~6周可自行消退,不复发。

3.体癣

损害边缘隆起而狭窄。界限清楚,有中央痊愈向周围扩展的环状损害。瘙痒明显,患者往往有手足甲癣的病史。

4.红斑性天疱疮

主要分布于面、颈、胸背正中部。开始在面部有对称形红斑,上覆鳞屑及结痂,颈后及胸背部红斑基础上有水疱出现,破裂后形成痂皮,尼氏征阳性。

三、脂溢性皮炎如何治疗效果好

婴儿脂溢性皮炎通常有自愈倾向,成年人脂溢性皮炎则常为慢性复发性过程,通常需要长期反复医治。

1.一般处理

生活规律,睡眠充足,调节饮食,多吃蔬菜,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精神紧张。

2.外用药

(1)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炎症较重的皮损,可外涂中效或强效糖皮质激素制剂,疗效好,但不宜久用,尤其是在面部。低效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制剂作用较弱,适用于婴幼儿。

(2)抗菌药外涂2%红霉素软膏或凝胶、5%甲硝唑霜或含1%氯霉素和0.1%地塞米松的霜剂。

(3)硫化硒洗剂具有杀真菌和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还可减少皮脂分泌及皮脂中脂肪酸的含量。

(4)巯氧吡啶锌洗剂巯氧吡啶锌洗头剂的浓度为1%~2%。除外用于头皮外,还可用于其他部位,如面部、眉弓部和躯干部。不用于睑缘,以免刺激眼睛。把该药涂于患处,停1~2分钟后用清水洗去。每日外涂1~2次,当症状已获控制,改为每日1次即可,但必须坚持下去,以免复发。该洗头剂对表皮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此外,还有广谱抗菌作用,并能抑制卵圆糠秕孢子菌生长。

(5)抗真菌制剂抗真菌制剂特别是咪唑类的药物有较好的疗效。通常使用含酮康唑(2%)、伊曲康唑、益康唑、克霉唑、咪康唑、奥昔康唑、异康唑或环吡司胺的洗发剂或霜剂及特比萘芬(1%)制剂。抗真菌制剂除抗真菌外,还有抗炎、抗菌和抑制细胞壁脂质形成等多种作用。

(6)硫磺和(或)水杨酸洗剂及其他硫磺和(或)水杨酸具有抑菌、除屑作用,对本病有一定疗效,但比不上巯氧吡啶锌和硫化硒,且刺激性大。煤焦油制剂有抗炎、抗菌和抗核分裂作用,但有色、有臭味和有刺激性,故通常仅用于头皮。

 3.内用药

(1)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治疗于皮损面积大而炎症重的病例,疗程通常限于7~10天,不宜过长。

(2)雷公藤多苷适用于炎症明显、范围较大的患者。若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则效果更佳。

(3)抗生素炎症较重的脂溢性皮炎病灶内往往合并有细菌感染(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时甚至出现脓疱和颈淋巴结增大。适当应用抗生素,如四环素或红霉素。

(4)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2、维生素B6和复合维生素B,长期内服。

四、脂溢性皮炎的病因表现是什么

本病病因尚不完全清楚。脂溢性皮炎的发病可能与皮脂溢出、微生物、神经递质异常、物理气候因素、营养缺乏以及药物等的作用有关。近年来,卵圆形糠秕孢子菌与脂溢性皮炎的关系得到了重视,认为其在脂溢性皮炎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此外,精神因素、饮食习惯、B族维生素缺乏和嗜酒等,对本病的发生发展也可能有一定影响。泛发而顽固的脂溢性皮炎可以是HIV感染重要的皮肤症状。

临床表现

皮损主要出现在头皮、眉弓、鼻唇沟、面颊、耳后、上胸、肩胛间区、脐周、外阴和腹股沟等部位。初期表现为毛囊周围炎症性丘疹,之后随病情发展可表现为界限比较清楚、略带黄色的暗红色斑片,其上覆盖油腻的鳞屑或痂皮。自觉轻度瘙痒。发生在躯干部的皮损常呈环状。皮损多从头皮开始,逐渐往下蔓延,严重者可泛发全身,发展为红皮病。

婴儿脂溢性皮炎常发生在出生后2~10周,头皮覆盖油腻的黄褐色鳞屑痂,基底潮红。眉弓、鼻唇沟和耳后等部位也可能受累,表现为油腻性细小的鳞屑性红色斑片。常在3周至2个月内逐渐减轻、痊愈。对于持久不愈者,应考虑特应性皮炎的可能性。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