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老人养生

什么是隐匿性心肌缺血 隐匿性心肌缺血有哪些症状

导读:动脉压增高时的切应力和侧壁压力改变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同时血压升高促使血浆脂质渗入血管内膜细胞,因此引起血小板聚积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一、隐匿性心肌缺血是怎样引起的

什么是隐匿性心肌缺血 隐匿性心肌缺血有哪些症状

对冠状动脉样硬化性心脏病进行的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以下因素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这些因素被称之为冠心病易患因素(也称之为危险因素):

年龄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可始于儿童,而冠心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性别男性较多见,男女发病率的比例约为2∶1。因为雌激素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故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迅速增加。

家族史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家族史者,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

个体类型A型性格者(争强好胜、竞争性强)有较高的冠心病患病率,精神过度紧张者也易患病。可能与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浓度长期过高有关。

吸烟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吸烟者冠心病的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5倍,且与吸烟量成正比。吸烟者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增高,烟中尼古丁收缩血管,以致动脉壁缺氧而造成动脉损伤。

高血压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冠心病病人中60%~70%患有高血压。动脉压增高时的切应力和侧壁压力改变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同时血压升高促使血浆脂质渗入血管内膜细胞,因此引起血小板聚积和平滑肌细胞增生,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总胆固醇>6.7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2mmol/L)者较正常者(总胆固醇<5.2mmol/L)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5倍。研究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对冠心病有保护作用,其值降低者易患冠心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之比<0.15,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价值的预报指标。研究发现,血清α-脂蛋白[Lp(α)]浓度升高(>0.3g/L)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正常人高2倍;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危险性比男性患者高3倍,且易发生心力衰竭、卒中和死亡。高血糖时,血中糖基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增高,使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途径的降解代谢受抑制;同时高血糖也使血管内膜受损,加之糖尿病常伴脂质代谢异常,故糖尿病者易患冠心病。

肥胖和运动量过少①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110)。②体重系数=体重(kg)/(身高m2)。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系数>24者称肥胖症。肥胖虽不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那么重要,但肥胖可通过促进这三项因素的发生发展而间接影响冠心病。运动能调节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促使已患冠心病患者其冠脉侧支循环的建立,运动量少易致肥胖,因此应充分认识到治疗肥胖症的紧迫性和增加运动量的重要性。

二、隐匿性心肌缺血有哪些具体表现

什么是隐匿性心肌缺血 隐匿性心肌缺血有哪些症状

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平时无症状,但当跑步、饮酒、激动、过度吸烟、严重失眠等情况出现时,易突然心慌、胸闷,严重时心脏停搏,引起猝死。无症状心肌缺血易被忽视,而它又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当中老年人出现下列症状时,要及时就诊。

1.胃部不适

心脏病引起的胃部不适很少会出现绞痛和剧痛,压痛也不常有,只是一种憋闷、胀满的感觉,有时还伴有钝痛、火辣辣的灼热感及恶心欲吐感,大便后会有一些缓解,但不适的感觉不会完全消失。

2.下颌骨疼痛

疼痛扩散到下颌骨两侧,有时只扩散到颈部一侧或双侧。

3.前臂和肩膀疼痛

左臂和左肩受到影响最常见,但疼痛严重时也会反射到右臂。疼痛一般为钝痛,也不会扩散到腕部和手指,通常仅限于前臂内侧。

4.呼吸急促

一呼一吸拉长或喘不过气来,静坐几分钟后,呼吸似乎恢复正常,但是当患者重新开始走动时,喘息又立刻开始。

 5.疲劳感

平常的工作状态就可以出现严重的疲劳,连伸直身子的力量都没有。疲劳并不局限于身体的某个部位,而是全身性的。防止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要注意合理膳食、避免过度劳累、摒弃不良生活习惯、纠正不良情绪和性格、定期检查身体。

三、什么是隐匿性心肌缺血

什么是隐匿性心肌缺血 隐匿性心肌缺血有哪些症状

无症状型心肌缺血是指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客观指征包括心电图ST段改变、室壁运动异常或冠状动脉狭窄等。无痛性心肌缺血并不是一个偶发的事件,而是贯穿发生于冠状动脉疾病的整个病程,是一种较心绞痛更为常见的心肌缺血状态。Cohn依据临床背景和表现,将心肌缺血分为三个类型Ⅰ型:完全无症状的心肌缺血;Ⅱ型:心肌梗死后的无痛性心肌缺血;Ⅲ型:心绞痛患者伴无痛性心肌缺血发作。

这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或死亡后尸检,几乎均证实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有明显狭窄病变。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非常普遍,且心肌缺血可造成心肌可逆性或永久性损伤,并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泵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因此,它作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类型,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四、隐匿性心肌缺血应该如何预防

什么是隐匿性心肌缺血 隐匿性心肌缺血有哪些症状

一级预防针对未患冠心病的人群,对冠心病易患因素进行干预,防止冠心病的发生。这项工作是一项相当艰巨的工作,从儿童、青少年时期开始就应着手冠心病预防工作的开展。公认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男性、有过早患冠心病的家族史(父母、兄弟在55岁前患确定的心肌梗死或突然死亡)、吸烟(现吸纸烟≥10支/d)、高血压、糖尿病、HDL-C浓度经重复测定仍<0.9mmol/L(35mg/dl)、有明确的脑血管或外周血管阻塞的既往史、重度肥胖(超重≥30%)。在众多的冠心病易患因素中,有的为不可改变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心脑血管病家族史;其他均为可改变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抽烟、饮食习惯、肥胖等。因此,为防止发生冠心病,应积极控制“可改变的因素”。控制体重、适量运动、戒烟、低脂低饮食是重要的保健措施,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是更为迫切的任务。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冠心病的发病率可显著降低。

二级预防针对已患冠心病的人群,防止病情发展和猝死。对于未发生心肌梗死者,应积极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对于心肌梗死病人的二级预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卫生宣教工作;对冠心病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冠状动脉病变继续进展;药物或手术防治心肌缺血、左室功能不全或严重心律失常;对有再梗或猝死高危险性者应尽量减少易患因素。提出的冠心病一、二级防治工作中的“ABC方案”的含义可概括为:A——Aspirine(阿司匹林),意即在冠心病的防治工作中应采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部分临床工作者认为也含有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之意;B——Blocker(β受体阻滞药);C——Cholesterol,即降低胆固醇之意。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