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幼儿保健

川崎病和麻疹鉴别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导读:近年来由于麻疹病毒的基因变异,发病率又有上升趋势,且患者年龄分布也有所改变,以年长儿、青少年发病较前增多。

一、麻疹和川崎病的区别

川崎病和麻疹鉴别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麻疹和川崎病,都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近期,福州市小儿麻疹有散发病例,而川崎病也时有被诊断。该患儿最终确诊为麻疹,但症状及体征又有符合川崎病的表现,两者临床表现如此之相似,容易相互误诊。麻疹是一种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传染性疾病,而川崎病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从最初报道,至今时间不过“半百”(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首次报道),两个疾病怎么会混淆在一起呢?仔细研究,发现两者确实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两者在症状及体征上确实有惊人的相似!两者之间有哪些异同点?

1.发病年龄:川崎病一般好发于2岁以下儿童,占80%,无明显季节性,呈一定的流行性及地方性。

麻疹通常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近年来由于麻疹病毒的基因变异,发病率又有上升趋势,且患者年龄分布也有所改变,以年长儿、青少年发病较前增多。因病毒变异,成人感染麻疹的比例在不断攀升,诊断难度和发病症状也都明显比儿童严重。

2.疾病分类:现今多认为川崎病是易患宿主对多种感染病原触发的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在教科书上分类属于风湿性疾病。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传染病,为自限性疾病,在教科书上分类属于感染性疾病。

3.发病病因:川崎病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显示,川崎病与感染相关,尤其是与病毒感染有关,如EB病毒、人类疱疹病毒、人类细小病毒等。值得注意的是,有文献报道,临床上存在麻疹合并川崎病的病例,所以推测,麻疹病毒亦有可能是导致川崎病的诱因之一。

4、多脏器系统损害:川崎病和麻疹临床上都有多脏器系统损害。川崎病为一种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几乎全身各脏器系统均可受累,如可累积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皮肤、粘膜、关节等。

5.皮疹特点:川崎病的皮疹一般在发热后2—4天出现,皮疹呈多样化,常呈弥漫性充血性斑丘疹、多形性红斑样或猩红热样皮疹,亦有麻疹样皮疹等,多出现躯干部,面部、四肢也可以见到,但无疱疹及结痂。一般来讲,这种皮疹大约持续4—5天后才消退。

二、怎么判断是川崎病

川崎病和麻疹鉴别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大家要注意,在患儿持续发热超过5天以上,经抗生素治疗仍然后无效,同时又有以下表现时,就要考虑是川崎病的可能:

1、在出现发热后的2-4天里,出现以躯干和四肢为主的弥漫性充血性红斑,其中胸、后背最为多见,面部、四肢也可以见到。一般来讲,这种皮疹大概持续4-5天后才会消退。

2、发热以后,眼球结膜弥漫性充血。

3、嘴唇潮红,如樱一般,并且嘴唇干裂、出血,口腔粘膜充血,舌头发红,可见芒刺,好像杨梅一样,俗称“杨梅舌”。

4、在发病初期,也就是十天以内,手纸和足趾有肿胀、发硬,手掌和脚掌掌面发红,当进入恢复期的时候(9—21天),会出现沿手指和脚趾,趾(指)端指甲床会成膜样的大片脱皮,有的患儿肛门周围的皮肤也会出现脱皮现象。

5、在颈部,可以触摸到肿大的非化脓性淋巴结,约蚕豆般大小。

三、小儿荨麻疹症状都有哪些呢

大概有15%-20%的宝宝都出现过荨麻疹,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皮肤症状。患儿皮肤表面水肿、出现红斑,宝宝会感到瘙痒,不断用小手去抓。一般疹子持续几分钟到几小时后消失,但也有时会持续几天。

小儿荨麻疹症状不超过6周为急性,超过6周为慢性。慢性荨麻疹是对特定抗原发生过敏反应。荨麻疹以在身体的各部位循环出现为特征。有时白天好好的,一到晚上就会变得严重。吃了特定的食物、被蚂蚁等昆虫叮咬后,或者因为心理上兴奋后皮肤的一部分发红、发胀、瘙痒,就有可能是荨麻疹。

有过敏反应的宝宝还会腹泻或呕吐,而且打喷嚏、流鼻涕。有的宝宝还会感到头晕或者呼吸困难。

小儿荨麻疹,俗称风疹团,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也是小儿常见的皮肤病。发病时,皮肤上会有大小不等的风疹块(团),用手摸会发现有发硬的感觉,瘙痒剧烈。风疹块的表面抗原看到毛孔,在皮肤上轻轻刮痕可以出现一条略高于皮肤表面的红色痕迹,这是由于血管内的细胞和液体渗到血管外而造成。

四、孩子荨麻疹如何护理呢

川崎病和麻疹鉴别 川崎病的诊断标准

1、远离过敏原。宝宝出现荨麻疹之后,爸妈要注意观察引起小儿荨麻疹的过敏原,避免再次接触可疑过敏原,停服、停用引起过敏的药品和食物。

2、涂抹止痒药水。孩子痒得厉害可以外涂炉甘石洗剂等药水,以减缓瘙痒症状。

3、剪短指甲。把宝宝的指甲剪短,防止宝宝抓破皮肤引起感染;还可以用其他方法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不要让他总注意皮肤瘙痒。

4、保持皮肤清洁。要保持宝宝的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继发感染。

注意室内通风、干净。宝宝活动的室内要保持通风、整洁、干燥,不要放置可能引起过敏的花卉,也不要喷洒杀虫剂、清香剂等化学药物,以免致敏。加强身体锻炼。宝宝要加强锻炼,参加各项有利于健康的运动。如夏季可以从用冷毛巾擦身逐渐过渡到用冷水冲澡,以便增强皮肤的抗病能力。

饮食清淡,忌食鱼、虾、蟹、羊肉等发物,以及辣椒咖喱、蒜等辛辣刺激类调料。保持生活规律,让宝宝保持精神愉快,积极治疗胃肠及内分泌疾病。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