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糖尿病 > 糖尿病常识

糖尿病肾病可以吃啥菜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是什么

导读:一旦肾脏发生功能障碍,轻则血压上升,周身乏力中则生殖功能障碍,浮肿,男性出现阳痿,睾丸萎缩等重则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有可能被夺去生命。

一、糖尿病肾病可以吃的菜有哪些

糖尿病肾病可以吃啥菜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是什么

糖尿病肾病平时能吃什么菜?

糖尿病肾病患者可以吃多种蔬菜,比如白菜,胡萝卜,苦瓜,油菜等,尤其是菠菜,木耳等富含铁剂,对于防治肾性贫血有帮助,而冬瓜属于利尿食物,适合于肾病水肿的患者。此外,有蛋白尿或氮质血症的患者要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少吃豆制品等植物蛋白。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控制不满意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肾脏发生功能障碍,轻则血压上升,周身乏力;中则生殖功能障碍,浮肿,男性出现阳痿,睾丸萎缩等;重则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甚至有可能被夺去生命。所以,糖尿病患者需要高度警惕糖尿病肾病,从一开始就应加强自我保健和自我防范,特别是要从饮食着手,减轻肾脏压力。

A、血糖控制至关重要。血糖持续升高,会诱发脂肪胆固醇代谢障碍,促进肾小球。肾毛细血管内膜增厚硬化变性,使其丧失正常功能。控制血糖的关键:一是严格限制热量摄人,二是坚持服用降糖药物,三是避免情绪激动、感染等可以引起血糖波动的各种因素。

B、食盐摄入应有限制。为了保护肾脏,减轻其工作负荷,糖尿病人菜肴应尽可能味淡一些,食盐摄入量应在每天7克以内,严重肾衰时还应限制摄入水量。

C、适当限制钾和蛋白质的摄入。因为糖尿病肾病极易出现酸中毒和高钾血症,一旦出现,将诱发心律紊乱和肝昏迷,所以,应节制含钾饮料、含钾水果的摄入c蛋白质应控制在每天每公斤体重0.6-0.8克,且以易消化的鱼类、瘦肉为佳,因为植物蛋白不易吸收,会增加肾脏负担。另外,蛋白质中含钾较高,控制蛋白质摄人在一定程度上也利于限钾。

D、摄入充足维生素、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B、维生素C和锌、钙、铁等,可对肾脏起保护作用。维生素E可用至每日11国际单位,维生素C每日0.3克,它们的量稍大一些也无妨。

二、糖尿病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1、遗传因素

男性发生糖尿病肾病的比例较女性为高;来自美国的研究发现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下,非洲及墨西哥裔较白人易发生糖尿病肾病;同一种族中,某些家族易患糖尿病肾病,凡此种种均提示遗传因素存在。1型糖尿病中40%~50%发生微量白蛋白尿,2型糖尿病在观察期间也仅有20%~30%发生糖尿病肾病,均提示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

 2、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

糖尿病肾病早期就可观察到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表现为肾小球高灌注和高滤过,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升高,且增加蛋白摄入后升高的程度更显著。

 3、高血糖造成的代谢异常

血糖过高主要通过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代谢异常引致肾脏损害,其中代谢异常导致肾脏损害的机制主要包括:①肾组织局部糖代谢紊乱,可通过非酶糖基化形成糖基化终末代谢产物(AGES);②多元醇通路的激活;③二酰基甘油-蛋白激酶c途径的激活;④已糖胺通路代谢异常。上述代谢异常除参与早期高滤过,更为重要的是促进肾小球基底膜(GBM)增厚和细胞外基质蓄积。

 4、高血压

几乎任何糖尿病肾病均伴有高血压,在1型糖尿病肾病高血压与微量白蛋白尿平行发生,而在2型中则常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前出现。血压控制情况与糖尿病肾病发展密切相关。

 5、血管活性物质代谢异常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有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代谢异常。其中包括RAS,内皮素、前列腺素族和生长因子等代谢异常。

三、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糖尿病病人临床上出现肾脏损害应考虑糖尿病肾病,家族中有肾脏病者、明显高血压、胰岛素抵抗,GFR明显过高或伴严重高血压者为发生糖尿病肾病的高危因素。微量白蛋白尿是诊断糖尿病肾病的标志。微量白蛋白尿指UAE持续升高20~200μg/min,或尿白蛋白30~300mg/24h,尿肌酐为30~300μg/mg。

由于微量白蛋白尿是临床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线索,目前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对于1型糖尿病病人,起病5年后就要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而对于2型糖尿病则在确诊糖尿病时应同时检查。但一次检查阳性,还不能确诊为持续微量白蛋白尿,需要在3~6月内复查,如果3次检查中2次阳性,则可确诊;如为阴性,则应每年检查一次。

微量白蛋白尿还与糖尿病的其他多种并发症有关,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等。因此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不一定就代表发生了糖尿病肾病,其出现以后是否必然进展到明显蛋白尿进而慢性肾衰退尚存在争议。在几个较大系列的长期观察中发现有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病人,10年中仅有30%~45%转为临床显性蛋白尿,另有30%微量白蛋白尿消失,这在2型糖尿病中更明显。因此应多次检查、连续随访才可判定。

明显蛋白尿(>500mg/d)或肾病综合征等均提示肾脏病变明显,在1型糖尿病中,凡有蛋白尿同时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别是青春期后的病人,几乎可以确定为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伴有蛋白尿的糖尿病病人,在诊断糖尿病肾病之前必须仔细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蛋白尿的原因,尤其对于不能明确发病时间的2型糖尿病病人。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糖尿病合并了其他肾脏病:①有明显蛋白尿但无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②急性肾损伤;③肾炎性血尿,尿沉渣以畸形红细胞为主或有红细胞管型;④不伴高血压的肾病综合征;⑤短期内蛋白尿明显增加等。出现上述情况应考虑肾活检以除外其他原因的肾小球病。

四、糖尿病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有哪些

1、控制血糖

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应尽量控制在7.0%以下。严格控制血糖可部分改善异常的肾血流动力学;至少在1型糖尿病可以延缓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减少已有微量白蛋白尿者转变为明显临床蛋白尿。

 2、控制血压

糖尿病肾病中高血压不仅常见,同时是导致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重要因素。降压药物首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该类药物具有改善肾内血流动力学、减少尿蛋白排出,抑制系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改善滤过膜通透性等药理作用。即使全身血压正常的情况下也可产生肾脏保护功能,且不依赖于降压后血流动力学的改善。ACEI的副作用主要有高钾血症、肾功能减退和干咳等。降压的靶目标在伴有蛋白尿者血压为130/80mmHg。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因其潜在的糖脂代谢紊乱作用不主张纳入一线用药,除非合并心动过速或明显水肿。钙通道阻滞剂(CCB)在糖尿病肾病病人中的肾脏保护功能尚不明确,但地尔硫卓类的作用似乎优于双氢吡啶类,后者不推荐单独用于糖尿病肾病病人。

3、饮食疗法

高蛋白饮食加重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因此主张以优质蛋白为原则。蛋白质摄入应以高生物效价的动物蛋白为主,早期即应限制蛋白质摄入量至0.8g/(kg·d),对已有大量蛋白尿和肾衰竭的病人可降低至0.6g/(kg·d)。中晚期肾功能损伤病人,宜补充α-酮酸。另外,有人建议以鱼、鸡肉等部分代替红肉类(如牛肉、羊肉、猪肉),并加用多不饱和脂肪酸。此外也不必过分限制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的摄入。

 4、终末期肾脏病的替代治疗

进入终末期肾衰竭者可行肾脏替代治疗,但其预后较非糖尿病者为差。

糖尿病肾病病人本身的糖尿病并发症多见,尿毒症症状出现较早,应适当放宽肾脏替代治疗的指征。一般内生肌酐清除率降至10~15ml/min或伴有明显胃肠道症状、高血压和心力衰竭不易控制者即可进入维持性透析。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的长期生存率相近,前者利于血糖控制、透析充分性较好,但动静脉内瘘难建立,透析过程中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后者常选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其优点在于短期内利于保护残存肾功能,因不必应用抗凝剂故在已有心脑血管意外的病人也可施行,但以葡萄糖作为渗透溶质使病人的血糖水平难以控制。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