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部位养生

母体有乙肝孩子会有吗 常见的四个乙肝传染误区

导读:夫妻之间的接触是相当密切的,我们调查过215对夫妻,得出以下结论:夫妻生活很少导致对方得乙肝,但垂直传播给下一代的几率却很高。

一、母体有乙肝孩子会有吗

母体有乙肝孩子会有吗 常见的四个乙肝传染误区

一般来说,做好了正确的阻断,是不会传染给小孩子的,需要在怀孕期间,监测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如果都是正常的,不需要进行处理,小孩子出生后,打了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就不会传染给小孩子了,如果病毒量太高,要在怀孕后期,进行药物阻断。

常见的四个乙肝传染误区

第一、乙肝患者不能和正常人接触、吃

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途径,如母亲为乙肝“大三阳”,胎儿在妊娠期宫内感染和分娩时产道出血;输入HBsAg阳性的血液;多人共用同一注射器(尤其是目前农村打预防针);纹眉、纹身、打耳孔、针灸针不注意消毒等。因为接触、吃饭没有血液途径,所以可以和患者正常接触、吃饭。

第二、乙肝患者不能入学。

乙肝的传播途径决定了乙肝患者除需住院治疗外,一律可以上学。但全国各地掌握标准不一,将很多人拒之校外,我们呼吁有关部门,不要误国误民。

 第三、夫妻间不能接吻、同房。

乙肝“大三阳”的患者,夫妻一方有病,另一方却很少得乙肝。夫妻之间的接触是相当密切的,我们调查过215对夫妻,得出以下结论:夫妻生活很少导致对方得乙肝,但垂直传播给下一代的几率却很高。乙肝患者的配偶既往感染率较高,我们检查显示,HBsAg阴性,但抗—HBs或核心抗体为阳性者不在少数(都未打乙肝疫苗)。总之,乙肝患者除活动期以外,可正常接吻、同房。

 第四、乙肝患者不能给婴儿哺乳。

孕妇应产前检查乙肝系列,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孕妇及婴儿进行免疫接种,结合前面的传播途径,提倡母乳喂养。乙肝患者可以给婴儿哺乳。

二、预防乙肝传染的方法

母体有乙肝孩子会有吗 常见的四个乙肝传染误区

1、注射乙肝疫苗

新生儿或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的程序是“016”,即:“0”:出生后24小时内的新生儿注射第一针;“1”:第一针注射后1个月注射第二针;“6”:第一针注射后6个月,即半岁时注射第三针。

2、切断唾液传播

在50~80%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中可以抓到乙型炎病毒,乙肝携带者母亲给孩子嘴对嘴地喂食物是个坏习惯,应该制止。

3、把好输血、血液制品质量关

用最灵敏的检查方法过筛输血的血源和血液制品是否含有乙肝病毒,防止输入人体;要随时检查职业献血员的健康状况,发现有乙肝感染标志或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不能献血。

4、搞好卫生工作

蚊子、臭虫、跳蚤等吸血的节肢动物也可能传播乙肝,应该搞好家庭及环境卫生、勤洗澡、勤换衣服,勤洗勤晒被褥。

5、远离易感染场所

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文眉、修脚等均可传染HBV;一些不正规的医疗诊所,对于针剂、器皿、器械没有经过严格消毒,亦容易感染乙肝病毒。

三、适合乙肝患者的运动

母体有乙肝孩子会有吗 常见的四个乙肝传染误区

1、散步:

散步有助于消除疲劳,放松心情,有一定的镇静、清醒头脑的效果,最好在清晨或饭后进行,每日2-3次,每次半小时以上,走的时候步子要迈大一点,胳膊甩开,全身活动,才能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

2、登山:

登山可以让人体四肢并用,强化四肢协调功能,而且还有利于血液循环,对心肺功能也有好处,但是体质虚弱的乙肝病人,不可登过高的山,否则可能会带来危险。

 3、慢跑:

慢跑可以增强机体的呼吸功能,使肺活量增加,还可以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加快体内毒素排出。慢跑时全身肌肉要放松,呼吸要均匀,缓慢而有节奏,乙肝病人运动量以每天跑20~30分钟为宜。

4、倒行:

倒行即后退走,如向后退走或跑步。目前临床上难以医治的某些慢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胃病、肝病,病人试用倒行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5、瑜珈:

瑜珈也是一种常见的运动,长期坚持,不仅增强气质,更重要的是能提高机体抵抗力,而且还能排出机体内的废气,也对病人有利;

6、太极拳:

动作舒缓,是一种有效的养生运动,太极拳有利于机体心肺功能的增强,而且还能使乙肝病人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7、羽毛球:

羽毛球也是乙肝病人可以经常做的一项运动,经常打羽毛球可以放松心情,这样对乙肝病人十分有利;

四、乙肝易引发11种并发症

母体有乙肝孩子会有吗 常见的四个乙肝传染误区

心血管病变:如心肌炎、心包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前二者可能为乙肝病毒直接侵犯心血管而引起,后者则系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小血管壁引起。

肾脏病变:比较多见。早期出现无症状蛋白尿、血尿、甚至颗粒管型,病情多变且迁延难愈,逐渐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也有自愈。乙肝和肾脏病,不得不说的事

血液系统病变:主要是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溶血性贫血。多见于儿童及及青年。

消化系统病变:早期胃肠粘膜出现炎性改变,故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症状。急性病毒性肝炎病人由于空肠内双糖酶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减少,不能耐受双糖的摄入而常有腹泻。部分病人因肝功严重损害或胆道淤阻不能充分排泌胆酸而出现脂肪痢。

急性胰腺炎:多见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主要发生于重型肝炎病人,原因不明。非重型急性肝炎胰腺受累不明显,仅出现短暂而轻度的糖尿病。

精神神经系统病变:神经系统受累以颅神经受累为常见,还可出现嗅觉、味觉障碍,听觉丧失,前庭功能紊乱,三叉神经感觉障碍及颜面和舌咽神经受累。极?尚可发生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末梢神经炎及Barre氏综合症等。急性期病人常有短暂精神改变,如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有些精神症状在恢复期后仍可持续一段时间,极少数出现狂躁或高度抑郁。

关节炎:受累关节常为单个,也可为多个,早呈对称性,以肘、腕、膝关节为多见,疼痛并不剧烈,颇类似游走性风湿性关节炎。

皮肤病变:以荨麻疹多见,其次是红旗、斑丘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偶见红斑性结节及猩红热样疹。以上病变多在急性肝炎症状出现前数日至数周开始,亦即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潜伏期或病程早期,多见于年轻人。

维生素缺乏症:慢性肝炎常有维生素D缺乏,并由此继发钙和磷的缺乏,导致骨软化、骨胳疼痛,甚至骨折等。慢性肝炎、肝硬变、肝癌等常发生维生素A缺乏,出现暗视适应障碍和强光闪烁后视力恢复障碍。急性肝炎病程较长者亦可发生。

甲状腺功能改变:主要发生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血清蛋白结合碘、基础代谢率增高,碘吸收减少。多由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引起。

干燥结合症:包括干性角膜炎、口腔干燥及一种结缔组织疾病(常见者为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唾液腺或泪腺可肿大,多见于40-65岁女性,男女比例为1:9,罕见于儿童。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