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饮食常识 > 健康饮食

中医养生保健急功近利“高烧难退” 亟须“败火”

导读:“你们有中医保健服务吗?”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访了上海10多家相关保健机构,得到的答案几乎都是“有的”。

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上海市职业培训指导中心认定为上岗培训教材《悬灸保健技术》一书的作者曹银燕说:“中医养生来不得一点含糊,好的技法需要十年磨一剑。”她认为,在目前的中医保健产业中,并没有将中医养生的从业人员与原本的美容师进行区分,导致中医养生行业鱼龙混杂、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据了解,借助中医养生行业的红火,一些中医技法速成班也在市场上流行起来,纷纷打出“10天成为中医美容师”、“20天教你通经走穴”的宣传口号。对此,中医专家说:“中医博大精深,依靠几十天的"速成"连皮毛都碰不到,更不要说疗病、保健、美容了。”

需要设定行业准入门槛

“虽然我们也希望有一定的标准来规范市场,但目前并没有相关部门进行认证。”一位在养生馆工作、自称“保健师”的人员很坦诚地告诉记者,“目前这一领域市场进入门槛非常低,而且市场管理的定位也非常模糊,衡量合格与否的标准是只需要达到相关的卫生标准就可以。”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一位教授指出,目前我国一直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保健行业的服务标准等给予约束,相关部门各行其是,始终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例如,由于从手法、服务功能上,保健按摩和医疗按摩难以“分家”,因此有关部门对按摩店的监管也面临尴尬。卫生部门对医疗按摩按照有关法规进行从业人员、医疗条件及设施等方面的监管,但对于保健按摩,则只限于审核发放卫生许可证、为其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等。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工商局等对保健按摩行业的监督管理主要是在营业执照审核、人员执业资格认证等方面。

据了解,早在2005年,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曾联合发出禁令,非医疗机构不得用“中医”二字开展推拿、按摩、刮痧、拔罐等医疗活动。而一些保健行业的专业人士则认为,禁令出台后既未写明相应的处罚规定,也没有出台相关细则,在执行上产生难度,再加上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行业标准,才造成了目前“无法规范”的问题。

对此,上海中医药大学推拿治疗教研室的专家建议,需要有关方面为中医养生保健行业制定出详细的行业标准,设定和规范准入门槛和考核指标,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这不仅有助于对目前的中医养生项目和技术进行梳理,也是对有资质从业人员的肯定,为中医养生的后续发展集聚人才。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