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大种性,误导消费者“街边商贩卖的种子确实便宜,农技站没法跟其比价格,很多农民就是相信他。”陈鸿说,外来商贩在金垌卖散装稻种不是今年才有,早在3年前就存在了,只是最近两年较为猖獗,有的甚至开摩托车拉着稻种逐村叫卖。据了解,这些商贩通常采取虚假图片和稻穗标本来夸大品种的特征特性,号称“品种是最新选育的,适合本地种植,生长健壮,产量稳定,抽穗整齐,穗头粗大,谷粒尖长,每穗粒数多达280-300粒,米饭软硬适中,还有香味”,一些没有生产经验的农民听后非常相信。记者现场细心察看,样品图片的谷粒都是商贩自己“缝”上的,通过人工剪驳延长稻穗的分枝数和茎秆长度,粗心的农民隔着外表塑料薄膜看里面的稻穗,觉得很逼真,但事实上,这些都是人工制作的水稻穗粒标本,有误导消费者之嫌。同样,记者还发现,商贩提供的水稻生产现场图片也是经过电脑处理的,谷粒颜色腊黄但叶色暗淡,剑叶幼小瘦直,穗粒粗圆,结实率密集,茎秆特别粗壮,明显与实际生产性状不符。商贩收入可观,查处困难据知情人透露,商贩自繁种子成本较低,大约2-3元/斤,卖1斤稻种能赚3-5元,一造下来可以销售1000多斤,获取利润近5000元,非常可观。信宜市迳口镇农技站站长周茂深说,这些“走鬼”很狡猾,执法人员过来检查,他们就赶紧收档走人,不久后又重新回来。往日这些“走鬼”在圩日摆买时,总是先过来打探一下。“在街上,一旦见到我们农技站经销人员,他就马上离开现场,担心被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