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产科 > 胎位异常

胎位异常的中药治疗

导读:2厘米,点燃后,术者双手执住分别在两侧穴位行温和灸,艾火距离穴位约为2~3厘米,以不产生灼痛而有明显的温热感为度。

很多女性当在孕期出现了胎位异常后,就觉得失去了顺产的机会,其实胎位异常是可以通过治疗来纠正的,那么怎样来纠正胎位异常呢?关于胎位异常的纠正治疗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以下中药针灸的方法。

艾灸(之一)

(一)取穴主穴:至阴。

配穴:隐白、三阴交、

(二)治法一般仅取双侧至阴穴,如效不显酌加或改用1~2个配穴。用艾卷两支(长30厘米),直径1.2厘米,点燃后,术者双手执住分别在两侧穴位行温和灸,艾火距离穴位约为2~3厘米,以不产生灼痛而有明显的温热感为度。每次施灸10~15分钟,每日灸治1次,连续4次一疗程。

施灸时,孕妇可取坐位,脚踏凳上,并解开裤带,亦可取仰卧位,两腿伸直。嘱孕妇灸治的当天晚上睡眠时解开腰带,并卧向儿背之对侧。接受灸治之后,每日复诊,胎位转正后即停灸,但仍须继续复查。

(三)疗效评价共以上法治疗2313例,结果成功率为77.05~90.3%.多在一个疗程内成功,并以横位转胎成功率最高,臀位次之、足位最差。另外尚有一定复变率。但对复变者继续施灸,多数患者胎位仍可纠正。

艾灸(之二)

(一)取穴主穴:至阴。

(二)治法双侧穴位均取。将纯艾绒制成麦粒大之圆锥形艾炷,直接置于至阴穴上点燃,至局部灼热难忍,即另换1炷,每穴每次灸4~5壮。如局部起小水泡,可涂以龙胆紫药水并用消毒敷料包札,以防感染。每日1次(如有水泡,可避开该点),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402例,结果转胎成功341例,无效61例,总有效率为84.8%.且发现横位妊娠的疗效明显高于左骶前、右骶前位妊娠者,妊娠周次,32~35周的疗效高于40周以上者。

电针

(一)取穴主穴:至阴。

(二)治法患者取仰卧屈膝体位,松开腰带,用1寸毫针刺入穴位2~3分,接通电针仪,连续波,密波,通电30分钟,电流强度以患者可忍受为度。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161例,结果有效15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5.4%.

针灸

(一)取穴主穴:至阴。

(二)治法双侧至阴均取,以5分毫针斜刺向上,进针1~2分,平补平泻,留针30~60分钟。可用艾条灸针柄亦可取针后于睡前灸,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1次3~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290例,结果有效255例,无效35例,其总有效率为87.9%.

耳穴压丸

(一)取穴主穴:内生殖器、转胎穴、交感、皮质下。

配穴:腹、肝、脾、肾。

转胎穴位置:在内生殖器穴下方。

(二)治法主穴可仅取前二穴,亦可均取,效不显时,酌选配穴。如仅取内生殖器及转胎穴,内生殖器双侧均用,转胎穴独取右侧;如全部取用,则每次选一侧,两耳交替轮用。以王不留行子贴压,贴压前必须用探棒或耳穴探测仪仔细找到所选穴区中的敏感点。并嘱咐孕妇每日早、中、晚自行按压穴丸各100次,按压时要注意姿势:如为横位,可取坐位;如为臀位,则取臀高头低仰卧位,下肢屈曲,臀部抬高20~30厘米,或平卧。注意转胎应在空腹时进行。贴压4天为一疗程,如异常胎位仍未矫正者,可继续换贴耳穴。

(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矫正胎位异常孕妇493例,多在3日内转胎成功,其中413例,转位成功率为83.3%.且通过对照证实,耳穴压丸法的转胎效果明显优于膝胸卧位转位法。

穴位敷贴

(一)取穴主穴:至阴。

(二)治法取新鲜老姜捣烂成泥状,于睡前敷贴于双侧至阴穴,以塑料袋包好,防止干燥,每晚更换1次,7日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观察239例,结果,有效185例,无效54例,其总有效率为87.4%.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主穴:至阴。

配穴:会阴。

(二)治法先仅取主穴,采用氦氖激光治疗仪照射,输出功率2~6毫瓦,波长6328埃。治前孕妇排空小便,取坐位,解松腰带,脱去鞋袜。管口距穴区30厘米,光斑直径3毫米,双侧穴位同时照射,每次照射10~20分钟,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如3次无效者可加用会阴穴,方法同上。

(三)疗效评价以上法共治1242例,其中1000例约28~39周妊娠的臀位孕妇,胎位转正者673例,总有效率为67.3%;另242例,加用会阴穴,治疗4次后,转正230例,有效率为95.04%.

穴位电疗

(一)取穴主穴:至阴。

(二)治法孕妇取坐位或卧位,在双侧至阴穴涂生理水(起导电作用)。用脉冲电疗仪一台,工作电压6~9伏,将固定夹分别夹在双至阴穴,一侧正极,一侧负极,使电源接触点对准穴区,然后调整频率至1~2次/秒,电流强度以孕妇有感觉即可,每次通电15~25秒。每日1次,3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共观察380例,结果矫正成功372例(其中又复转3例),无效8例,其总有效率为97.1%.

指切加艾灸

(一)取穴主穴:至阴。

(二)治法治疗时间选在下午申时(4时左右),嘱患者空腹及排空二便,全身放松并将注意力集中于小腹部。医者在双侧至阴穴行指切数十下,使局部有胀痛感,每隔5分钟重复1次。然后以艾条作温和灸,每穴15分钟,若出现热感沿经络上行,并觉胎位有转动为佳。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

(三)疗效评价共治40例,胎位转正者35例,无效5例,有效率88%.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中药针灸治疗的方法,中药针灸治疗通过临床证明有很好的纠正效果,并且对于母婴是危害最小的一种治疗方式.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