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儿科 > 小儿惊厥

谈谈新生儿惊厥的鉴别方法

导读:常在入睡开始或将近觉醒时出现,眼球在合拢的眼睑下转动,有节奏的嘴动,面部微笑或怪相,头部和肢体伸展或扭动,但在清醒后这些动作都消失并不再出现,故与惊厥易于区别。

新生儿惊厥在一定程度上与很多现象有相似之处,因此我们只有认真地进行分辨,才能够找到病因对症进行治疗,以免也造成误诊,影响治疗效果,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出现,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新生儿惊厥的鉴别方法?

新生儿期:惊厥发作往往不典型,须与以下现象或疾病相鉴别。

①震颤:新生儿期常表现有全身或局部的快速颤抖,类似于阵挛样运动,可由突然的触觉刺激诱发,轻柔改变体位可使震颤减弱或消失,这种运动不伴有异常的眼或口、颊运动,这种震颤是新生儿运动反射发育不完善的表现,一般在生后4~6周消失。小于胎龄儿、母亲有糖尿病的低血糖新生儿或母亲孕期服用某些镇静药的新生儿也可出现震颤。而惊厥的幅度大小不等、低频率、无节奏抽动,不受剌激影响,并常伴有异常的眼或口、颊运动。两者较容易区别。

②活动睡眠期出现的眼球转动及呼吸不规则:正常新生儿的睡眠,约有一半时间处于活动睡眠期。常在入睡开始或将近觉醒时出现,眼球在合拢的眼睑下转动,有节奏的嘴动,面部微笑或怪相,头部和肢体伸展或扭动,但在清醒后这些动作都消失并不再出现,故与惊厥易于区别。难于区别时,可借助于脑电图检查,活动睡眠期的脑电波正常。

③良性新生儿睡眠肌阵挛:生后1个月内起病,肌阵挛主要累及前臂和手,也可累及足、面部、躯干或腹部肌肉。多数出现在NREM期睡眠,REM期少见,偶可为声音等刺激诱发。肌阵挛可为双侧、局部或多灶性,抽动有节律或无节律,常以1~5次/s的频率成串出现,持续数秒。此种成串的肌阵挛性抽动可在睡眠中反复出现,持续20~30分钟,或长达90分钟,可被误认为惊厥持续状态。神经系统检查及脑电图是正常的。偶有家庭史。症状在出生2个月之后减轻,6个月之前消失。长期预后良好,不需治疗。

④早产儿呼吸暂停:这种呼吸暂停一般持续20s或稍久,常伴有心率减慢,而由于惊厥的呼吸暂停则心率一般保持原状,并不减慢。惊厥该做哪些检查。

1)脑脊液检查:疑颅内感染者需做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必要时做涂片染色和培养等,这是诊断、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对颅内感染、出血的诊断十分重要。特别强调的是对第一次惊厥的患儿应争取做脑脊液检查。

2)头颅影像:疑颅内出血、占位性病变和颅脑畸形者,可选做气脑造影、脑血管造影、头颅CT、MRI等检查。

3)心电图与脑电图检查:怀疑心源性惊厥者可选做心电图;疑有婴儿痉挛症及其他类型癫痫或脑占位性病变可做脑电图。脑电图对癫痫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癫痫在脑电图表现为棘波、棘慢波和多棘波以及阵发性高幅慢波。EEG对癫痫的诊断阳性率约60%,诱发后阳性率可提高到70%~80%,但脑电图阴性也不能排除癫痫的诊断。

4)选择性进行的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①血、尿、大便常规:白细胞增高伴核左移提示细菌感染,但需注意部分病毒感染(如乙型脑炎)和单纯惊厥亦可有白细胞增高,白细胞伴原始或幼稚细胞增多则是提示脑膜白血病,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提示脑寄生虫病。尿常规发现有蛋白质、血尿和各种管型时,特别患儿有高血压时,应考虑肾炎所致高血压脑病。值得注意的是对突然高热伴惊厥和严重全身中毒症状的患儿,肛诊或盐水灌肠检查大便是及早诊断中毒型痢疾的重要手段。

②血液生化检查:血糖、血钙、血镁、血钠、血磷、肝功能、肾功能等测定。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检查可查找相关病因,如血糖过低考虑低血糖或瑞氏综合征,血电解质异常提示可能系电解质紊乱所致惊厥,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则血胆红素特别是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增高。

③其他特殊检查:如生化、组织化学或染色体检查,常用于诊断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尿三氯化铁试验检查苯丙酮尿症。还有如免疫学检查、毒物检测等。

温馨提示,在出现惊厥的症状时,我们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做一次全面的检查,才能及时的了解病因,对症进行治疗,虽然各种网络上都可以查阅的惊厥的原因,但那只是格大概,还是到正规医院做检查比较准确,以免我们判断失误,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