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儿科 > 小儿感冒

了解引起小儿感冒的原因

导读:柯萨基(coxsackie)及埃可(echo)病毒:此类病毒均甚微小,属于微小病毒(picornavirus)均可引起呼吸道症状。

小感冒不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然而严重起来非常可怕,我们要引起重视,尤其是由病毒而引起的感冒,治疗较为困难,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多了解引起小儿感冒的原因,在生活中做好护理,减少它给孩子带来的伤害。

1,常见病毒:自组织培养法问世以来,对病毒了解渐多,简述如下:

(1)鼻病毒(rhinovirus):包括100多种不同血清型,可致上感,支气管炎及中耳炎,冠状病毒(Coronavirus)也是上感的常见病原,但分离需用特殊方法。

(2)柯萨基(Coxsackie)及埃可(ECHO)病毒:此类病毒均甚微小,属于微小病毒(Picornavirus)均可引起呼吸道症状。

(3)流感病毒(influenzavirus):分甲,乙,丙三种血清型,甲型可因其抗原结构发生较剧烈的变异而导致大流行,估计每隔10~15年一次,乙型流行规模较小且局限,丙型一般只造成散发流行,病情也较轻,以上三型小儿呼吸道疾病中,主要引起上感,也可引起喉,气管,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

(4)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virus):分1,2,3,4四种血清型,Ⅰ型又称“红细胞吸附病毒2型”(HA2),2型称“哮吼类病毒”Ⅰ型(HA1),往往引起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也常出现哮吼,4型又称M-25,似较少见,可在儿童及成人中发生上呼吸道感染。

(5)呼吸道全胞病毒(respiratorysyncytialvirus):仅有一型,对婴幼儿呼吸道有很强的致病力,可引起小流行,1岁以内婴儿约75%左右可发生毛细支气管炎,30%左右可致喉,气管,支气管炎及肺炎等,2岁以后上述疾病渐少,5岁以后下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仅表现为轻型上感。

(6)腺病毒(adenovirus):有30余种不同血清型,可致轻重不策的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咽炎,咽炎,咽结膜炎滤泡性结膜炎,也可引起肺炎的流行,3,7型腺病毒可持续存在于上呼吸道腺体中,且可引起致死性肺炎,第8型腺病毒易在学龄儿童中引起流行性角膜结膜炎,第3,7,11型可致咽,结膜炎,1979~1983年夏季曾由于游泳,在北京引起3,7型腺病毒咽,结膜热流行。

(7)肺炎支原体(mycophlasmapneumoniae):又名肺炎原浆菌或胸膜肺炎样微生物(简称PPLO),不但引起肺炎,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多见于5~14岁小儿。

2,常见细菌:仅为的性上呼吸道感染的10%左右,侵入上呼吸道的继发性细菌感染大多属于β溶血性链球菌A组,肺炎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及葡萄球菌,其中链球菌往往引起原发性咽炎,近年国外文献提到卡他布兰汉氏菌(Branhameliscatarrhails)原名卡他奈瑟氏球菌,是鼻咽部常住菌菌群之一,有时在呼吸道可发展为致病菌感染,且有增多趋势,但次于肺炎球菌和流感杆菌感染。

护理要点

宝宝患了感冒后,突出表现常为发热,加上感冒需要经历一个疾病的自然过程(发热通常2~5天不等),所以除了配合医生的治疗外,合理的家庭护理,不仅能帮助宝宝尽快病愈,也有助于缩短疾病的自然过程。

1.注意休息

宝宝年龄越小,越需休息及护理,待症状消失后再恢复活动,以免因病灶未能清除而复发,有发热的宝宝,最好卧床休息,以减少其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

2.合理饮食

感冒发热的宝宝很容易出现食欲减低,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表现,饮食护理非常重要,总体原则是选择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如果强求宝宝进食,将导致宝宝胃肠负担重,对身体和疾病恢复均有害,每次吃的食物量可少些,吃的次数可多些,多给宝宝喝一些水果汁,如新鲜汁等,发热消退和消化能力较好的宝宝饮食可稠一些,随着宝宝病情的好转,一般1周左右可逐渐恢复到平日饮食。

3.环境适宜

保持宝宝的房间空气流通,对发热的宝宝,新鲜的空气有助皮肤有效出汗而降低体温,应避免直接对着宝宝吹风,而导致宝宝皮肤血管收缩,加重病情。

为宝宝安排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室内保持安静,不大声说话,尽可能增加宝宝的睡眠时间,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可以让宝宝躺在床上,给宝宝轻声讲故事或听音乐,帮助宝宝放松,会起到促进疾病康复的效果。

4.有效出汗

鼓励宝宝多饮水,水可以增加机体细胞代谢,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同时可以有效出汗,有利于降低体温。

宝宝的衣服和被褥不要过多过厚,应穿宽松衣裤,以利有效出汗和散热,千万不能给发热宝宝穿过多衣服和盖过厚被褥,否则容易导致高热不退,甚至诱发高热惊厥!宝宝服用退热药后,会大量出汗,衣被汗湿后应及时更换,以免受凉而加重病情。

5.物理降温

宝宝发热应首选物理降温,尤其是小婴儿发热,在物理降温无效时,再适当小量使用退热药进行药物降温,物理降温方法有:局部散热降温,洗温水澡或温水擦浴,冷盐水灌肠等,其中以局部散热降温法最简单易行,适合家庭常用。

局部散热降温法

头部冷湿敷或头部冰袋: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以头部冷湿敷(即用冷湿巾敷于宝宝的额部)接受度最高,有些宝宝不愿意头部放冰袋,可以用冷湿巾敷用,应注意经常更换冰袋或冷湿巾,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置冰袋:这些部位有比较大的血管,将冰袋放在这些地方降温效果较好,洗温水澡或温水擦浴:可收到良好的降温效果,但在冬天难以实施。

小儿感冒比较常见,然而生活中的护理是必不可少,良好的护理能够帮助患儿早日康复,在治疗小儿感冒时一定要坚持用药,切不可看到有了一点成效就停药,导致这种疾病反复发作,尤其是婴幼儿感冒发热的症状,可适当地选用物理方法来降温。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