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 > 养生保健

流行性感冒_流行性感冒病因_流行性感冒症状_检查_治疗_预防

导读:流感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一项全球研究显示,成年人的感染率为10.7%、患病率为4.4%,65岁以上人群为7.2%。

流行性感冒的基本介绍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

流感在中国以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历史上在全世界引起多次暴发性流行,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流行性感冒疾病定义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属于丙类传染病。

流感在中国以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头痛、咳嗽、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而呼吸道症状较轻。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历史上在全世界引起多次暴发性流行,是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为单股、负链、分节段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不同,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

流行性感冒流行特征

流感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

一项全球研究显示,成年人的感染率为10.7%、患病率为4.4%,65岁以上人群为7.2%。

我国流感的年度周期性随纬度增加而变化,且呈多样化的空间模式和季节性特征:

北纬33度以北的北方省份,呈冬季流行模式,每年1~2月份单一年度高峰;

北纬27度以南的最南方省份,每年4~6月份单一年度高峰;

两者之间的中纬度地区,每年1~2月份和6~8月份的双周期高峰。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每年季节性流感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死亡。

所有5岁以下的儿童都被认为是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但2岁以下儿童的风险最高,6个月以下的婴儿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

孕妇、婴幼儿、老年人和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

流行性感冒传染源

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患者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流行性感冒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以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可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也可感染。

在人群密集且封闭、通风不良的场所,流感也可能以气溶胶形式传播。

流行性感冒易感人群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部分人群感染病毒后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重视:

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年龄≥65岁的老人;

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

肥胖者(BMI>30);

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流行性感冒流感大流行

自二十世纪起,世界范围内共出现过5次流感大流行,包括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并非起源于西班牙,而是美国堪萨斯的一处军营;因西班牙感染人数较多甚至国王都感染,且诚实地报道了流感情况)、1957年的“亚洲流感”、1968年“香港流感”、1977年“俄罗斯流感"以及“2009年H1N1流感病毒疫情”。 其中,西班牙流感(H1N1)造成了全球数千万人患病死亡,亚洲流感(H2N2)和香港流感(H3N2,由H2N2经抗原转变而来)均造成全球100万-400万人死亡。 1957年,美国微生物学家莫里斯·希勒曼发现了流感病毒的抗原转变、抗原漂移现象,并带领团队率先发明了针对亚洲流感的疫苗。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