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厨艺
首页 菜谱 分类 名菜 排行 食材 百科 健康 运动
当前位置:首页 > 儿科 > 儿科综合

小儿抽动症到底是怎么回事

导读:在情绪紧张、天气凉、精神疲劳、腹泻、看电视时候加重,入睡以后消失,经常容易被误诊:结膜炎、鼻炎、咽炎,家长以为是坏习惯。

抽动症是小儿时期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通常发病于1-12岁,男孩患抽动症的比例高出女孩的3-4倍。抽动症时常被家长忽略,误以为是孩子习惯问题。那么小儿抽动症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抽动症常见症状有:孩子表现为频繁的眨眼、蹙额、厥嘴、吸鼻、伸舌、张口、摇头、点头、伸脖、耸肩、挺胸、耸肩、扭颈、摇头、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动简单的如“喔、噢、啊”等,也可表现为清嗓、咳嗽、吸鼻、吐痰、犬吠等声音,或不由自主地重复无意义的词句或无缘无故地骂人。这类疾病的孩子还常伴有多动、注意力集中困难、睡眠差等心理问题。

医生指出:抽动症有间歇性发病的特征,病情时好时坏,缓慢进行性发展,非常娇气;在情绪紧张、天气凉、精神疲劳、腹泻、看电视时候加重,入睡以后消失,经常容易被误诊:结膜炎、鼻炎、咽炎,家长以为是坏习惯。

警惕抽动症继发危害,及时治疗很必要

1、导致学习困难:患儿的抽动和不自主发声导致注意力分散,严重抽动使患儿的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有些患儿上课时努力控制自己的发声抽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在老师的讲课上,学习成绩一般较差。同学、老师的歧视或嘲笑,使患儿更不喜欢上学,甚至厌学、逃学

2、社会退缩和社交障碍:随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荣誉感、责任感等。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特别是抽动得不到控制,会严重影响他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行为不成熟、社交障碍、口吃以及品行纪律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点赞(0)
分享到:
收藏(0)

猜您喜欢

扫一扫手机查看